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颐和园》教学杂谈

小编: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合作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讨论式、开放式教学,在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这说明,学会合作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一段时间后,有的可能已经完成了一定的学习目标,有的可能还有一些疑问没有彻底解决,我们适时引导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开展合作,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探索,解决疑难问题。在教学《颐和园》时,我们组织学生分小组探究:你觉得颐和园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各抒已见,从而知道颐和园景色美,激发了学生热爱颐和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汇成了集体的智慧,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性学习策略初探·自主选择策略·自主选择内容〗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也就是把学习内容向学生开放。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句段自由阅读体会,尤其是那些段落结构相似的课文。例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颐和园的主要景物之后,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景点阅读,体会景色的美,于是有的同学选长廊,有的同学选万寿山,还有的选昆明湖,因为所研读的是自己喜欢的内容,所以学习非常投入,有的同学还展示了有关的画片、资料,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下面展示的是当时同学们课堂发言的实录:

生:颐和园的长廊很美,请看这就是长廊(展示图片),长廊每一个横槛上都描着金花彩画,有的画着艳丽的牡丹,有的画着月宫的嫦娥,有的画着秀美的凤凰,还有的画着三国故事,走在长廊上,一路走一路看,没有一幅画是重复的,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生:昆明湖的美也无法比喻,岸上杨柳低垂,湖水静的像一面镜子,万寿山和山上的白塔倒映在水里是那样的清晰,远处,还横着十七孔桥,尤如一条玉带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生:万寿山……

由学生的发言不难看出,学生们在品读课文之后,真正体会到了颐和园的美,并把这种美通过语言的重组再现出来。可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

〖激活网络环境 优化语文教学·冲浪e网,实现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教学《颐和园》一课,教师在讲授完第二自然段后,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让学生自学。在这里,教师设计了类似BBS的一个“课堂讨论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选择任意一自然段学习,并且点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寻找正确的答案,自主地理解课文。教师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加入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这种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

2、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交流的伙伴,互相启发,共同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便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有所得。

如《颐和园》一课的第三、四、五自然段,教师给足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这里,选择同一自然段学习的学生可以围绕该自然段自学提示中的问题,选择合作、交流伙伴,进行讨论。电脑界面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问题:“颐和园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表达了什么信息?”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你问我答,各抒己见。而更为精彩的是,学生一旦都参与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求索的思维便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颐和园是哪一年建造?”“是谁建的?”同学们纷纷点击网络视频资料来满足各种各样的疑问,大胆设疑,积极求证。他们兴趣盎然地流连其中,课堂教学过程不时高潮迭起。

3、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经验背景迥异,而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内容,必然导致课堂教学“高度同步化”,这极大地制约学生个体的发展。《颐和园》一课的课堂上,教师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全不一样,有对课文非常熟悉的学生,他们在别人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时,到练习测试区自我测试,检测自己掌握的成效。有学生在教师没要求的情况下仿写了习作《新世纪公园》。而有的同学则需要点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帮助自己理解。从这一现象中不难发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语文课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让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计算机融图像、文字、声音、视频于一体,且信息反馈及时,界面友好,人机能进行双向交流活动等。学生利用计算机可自定学习速度,自选学习内容,自主操作机会多。计算机对学生每做一题又可以立即作出判断,及时纠正错误,并得到不同形式的强化训练及鼓励。

如在教《颐和园》这一课时,课前预习时,我给学生几个能找到颐和园的图片、景点介绍等有关资料的网址,让学生自己上网去查资料,初步了解了颐和园的概况,找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世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上课时,我鼓励学生把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说给大家听,同学们踊跃上台汇报,他们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把课本上讲的那几个景点的特点都讲出来,学生自己已学懂了课文;接着,我让学生把找到文人墨客描写颐和园诗句念给大家听,自己也用语言来赞美颐和园;最后,我把制作的课件展示给同学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课的内容。利用了网络形象、直观的效果,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文的教学探究·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合作小组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保证了全班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争。一般每组四人,有组长,其余三人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新课程倡导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我在引入课题时设计一个挑战性问题“小组先自己阅读这篇课文,读熟后在小组里互讲自己眼中看到的“颐和园”,最后各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参加“导游”竞赛,到讲台上把颐和园介绍给大家”各小组大声朗读,为了能迎接挑战,组员读熟课文后,就互相介绍起来。这种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既体现了民主化教学的“全体性”,又使胆小的学生得到了锻炼,使那些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也谈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教学的形式──朴朴实实〗

形式为内容服务,离开了内容,再好的形式都是没有用的,我们不能把主要的精力花在教学形式的翻新上,令人眼花缭乱,训练要朴朴实实。目前,有的语文课上形式较多,表面活跃,其实冲淡了语文学习:

一是滥用合作。有的课堂教学动辄让学生讨论,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书上写得很清楚,也是让学生讨论,用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人思考,滥用合作学习。有位教师教学《颐和园》一课,上课伊始,老师问道:“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学习万寿山等内容,都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应当是有顺序的,应当是让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实质性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应当符合以下几点:

1、学生有解决问题,须请教别人时。

2、征求组里同学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3、让其他同学评析时。

4、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共同探究时。

一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握,多了就容易使学生陷入浅层次的思考,课堂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

〖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以发现理清阅读的思路〗

倡导个性化阅读就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实施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实施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方能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

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认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的同时,要依据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出可供学生深读探究的一两个能穿透全文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探、合作交流。

例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提出“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怎样把颐和园的美丽介绍给大家?”这一问题,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自己探究出学习方法,并给予相应指导,按照一读熟课文,二批划句子,三合作表演,四汇报交流的步骤学习,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展探究合作性学习。实践证明: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大家很快集思广益地发现了许多颐和园的美,读出了颐和园的美,说出了颐和园的美,品出了祖国历史文化的灿烂。学生动口朗读,动手划句,动嘴表演,动脑思索,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关推荐

    《颐和园》其它杂项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教学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10《颐和园》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颐 和 园 – 教案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2 《颐和园》1 《颐和园》2 《颐和园》1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我教《颐和园》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札记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课文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点滴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词句教学 《颐和园》教学札记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三游《颐和园》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构想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点滴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实录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案例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设计 三游《颐和园》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人教版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建议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指导 《颐和园》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