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三游《颐和园》

小编:

三游《颐和园》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 武宏钧 特级教师 《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自1985年以来,笔者对《颐和园》三次执教公开课。回想起来,历历在目,感受颇深。现将三次教学策略试作阐述与说明,以求与大家共享。

【一游《颐和园》,“纸上得来终觉浅”】

1985年,东市区举行第一届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我执教《颐和园》,获得了一等奖。教学过程如下: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二、初识课文,理清顺序

1、范读课文。

2、理清游览的顺序并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3、分清段落:

提问:“描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用归并法分好段落。

三、逐段讲读课文,研读词句

学习第二段,研读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特点。

重点学习三处景点:

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特点:

重点讲解“耸立”、“金碧辉煌”、“葱郁”、“远眺”、“隐隐约约”等词,比较“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涌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昆明湖水碧绿清澈,水面十分平静”等句,结合填空练习,从而使学生充分了景物的特点。做到了讲、读、练结合。

四、熟读课文,总结全文

1、教师指导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

2、思考:

颐和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填空练习:

本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_____、_____、_____等美丽的景

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_____之情。

3、学习第一段,讲解第一句的作用?

(总起)

4、总结写作特点:

课后,评委老师的评价是:

钻研教材深刻,课文讲解透彻,知识训练扎实等。之所以这样教,是因为当时的特别强调:要在语文课上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语文课要重视朗读训练等等。我是带着字词句篇的问题来上课的,围绕字词句篇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大问题带着小问题,把课文的知识点、训练点渗透到问题中,以讲为主。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忙忙碌碌地记,“填鸭式”教学演绎的精彩绝伦。一游《颐和园》,“纸上得来终觉浅”。

【二游《颐和园》,“只缘身在此文中”】

1987年,只有6年教龄的我,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教师。1988年春天,领导要我上一节公开课。我再一次执教《颐和园》。根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阅读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选拔小导游这一情境贯穿全课的始终。为课堂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新课伊始,我巧妙设问:“同学们知道导游这个职业吗?这是干什么的?”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接着说:“今天这节课,老师要选拔非常聪明的小朋友来当小导游,领着大家游览北京美丽的皇家公园──颐和园,大家愿意参加这个选拔赛吗?”在学生兴致高涨纷纷要求参加时,我及时引入课题:“哇,这么多同学要参加选拔赛,很好,可是,要当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大家认真学习课文《颐和园》,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老师看哪些同学能做个合格的好导游。”

二、初识课文,理清顺序

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

2、指名答题。

3、分清段落。

三、细读课文,研读词句

通过“导游──介绍景点──研读本段重点词句,特点──导游再次介绍景点──配乐朗诵,升华情感”。

这一学习方法来完成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的学习,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详细学习二段,其它几段自由学习。教学中运用了看、听、读、比划、说的方法。采用了听录音、看影碟、灯片等教学手段与朗读教学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同时,还精心设计了比较训练,指导划重点词句,引导复述课文,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理解、阅读、说话等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熟读课文,总结全文

在这一环节完成本节课的升华,认识到颐和园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特别是所设计的小导游选拔赛更为全堂课增色不少,竞赛的激烈,情境的优美,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游览的愉悦中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竞争意识。整个教学情趣横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听课老师的评价意见是:

课堂气氛活跃,有扶有放,注重自学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渗透。回想当时的情景,是因为我正在学习情境教学法,又在研读《学导式教学》一书,对教学情境的设置和学习方法的渗透情有独钟。但是,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所以许多的亮点未亮。比如说文中的三大景点仅以长廊为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和剖析。让学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长廊的特点,领悟到了长廊的美丽。但同时也忽略了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总之,教学还停留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从课文到课文,缺少生命的对话和体验。二游《颐和园》,“只缘身在此文中”。

【三游《颐和园》,“柳暗花明舞春风”】

第三次执教《颐和园》,是2003年应邀到外地上课。这时候,我已经是特级教师了。教学设计如下:

(课前布置收集颐和园的资料)

一、情趣导入

教师:颐和园是我国首都一处著名的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昨天,同学们预习课文,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谁能介绍一下颐和园的美。

1、介绍颐和园的有关资料。

2、谁来回忆昨天的游览路线?

3、比一比谁读的最棒。

二、出示游览图,复习课文描写顺序

提问:

初游颐和园,你感觉怎样(美)?课文一开始是怎样写的(读课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丽景色的?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课文的美。

2、学生自读课文勾划出优美词句,说出美在什么地方。

过渡:

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再加上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让我们感到颐和园更美了!今天我们利用利用相关图片、录像、文字资料,自己来做导游,把美丽的景色描述出来。

三、聘请小导游

1、分组:

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三个导游小组。

2、推选“颐和园小园长”。

3、学生自学课文,下面请小导游们到颐和园的课文“网站”上去收集资料,制作一份导游小报,向游客解说!

要求:

每一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好以后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解说。

学生通过自主查阅、协作交流,共同制作一份“导游报”理解课文内容。

四、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讲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

我们现在就跟随小导游,去“颐和园”领略无限的风光。

1、学习第二自然段(长廊):

⑴ 组长汇报:

边讲边演示。

⑵ 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⑶ 组员补充。

⑷ 理解课文内容:

① 通过导游的讲解,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长)

② 长廊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电脑演示帮助理解)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③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

(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

⑸ “游客”质疑,“导游”解答: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很美,为什么作者这样描写就让我们感到长廊更美了呢?

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来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从下→上→两旁。写出了感受。

过渡:

在长廊参观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不仅能看到五彩缤粉的彩画,闻到淡淡的花香,还能享受微风的轻拂。

2、第三自然段(万寿山):

⑴ 导游解说山上景物。

⑵ 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⑶ 通过导游的解说你知道万寿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景点?你觉得这些怎样?

⑷ 质疑理解“耸立”的含义。

⑸ “游客”质疑,“导游”解答。

过渡:那琉璃瓦光滑、透亮,而且是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排云殿,一排排宫殿富丽典雅,光彩夺目。真是雄伟壮丽!

3、第四自然段(在万寿山上鸟瞰):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

过渡:

要是登上万寿山,在山上俯看整个颐和园的景色那将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⑴ 导游解说。

⑵ 指导质疑品读:

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葱郁”是什么意思!葱郁的树丛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反复朗读)

品读:昆明湖……一块碧玉。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

(静、绿)

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比喻)

这样描写你觉得怎样?

(美)

现在我们就通过朗读来体会昆明湖的美吧!

(重点轻读:静、一镜子、绿、一碧玉)

品读:此时此刻……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体会“滑”的含义。)

⑶ 教师:在万寿山上能观赏到这么美的景色,真让我们大饱眼福。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看小导游会怎样给我们解说呢!

⑷ “游客”质疑,“导游”解答:

过渡:水平如镜的昆明湖倒映着翠绿的柳条,湖水显得更绿了。置身这样的环境中让我们感到如入仙境,下面就请昆明湖的小导游们带我们去游览。

4、学习第五段:

⑴ 小导游解说,每位导游只抓一处景物来讲解:

历史──17孔桥──小岛……

⑵ 重点讲解17孔桥:

昆明湖上著名的景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读后回答(洞多,柱子多,狮子多)。

⑶ “游客”质疑,“导游”解答:

教师:刚才我们随着导游在颐和园里细细地游览了一番。那你最喜欢哪处景物呢?请你用一句或几句话写出你的感受。(学生写好后)下面我就以“画龙点睛一句话”为题比赛,赞美一下颐和园,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美好感受吧。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游。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留连忘返,小导游们精彩美妙的解说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相关推荐

    颐和园导游词分享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10《颐和园》 《颐和园》2 《颐和园》1 《颐和园》2 《颐和园》1 《颐和园》教学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颐 和 园 – 教案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教学设计之三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课文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18.《颐和园》教学设计三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我教《颐和园》 《颐和园》设计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人教版 《颐和园》教后感 颐和园的资料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课文解读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材理解 《颐和园》教学札记 《颐和园》教学设计 29 颐和园的长廊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后反思 颐和园教案设计 《颐和园》相关链接 《颐和园》学习要点 《颐和园》中心思想 《颐和园》写作特点 《颐和园》结构分析 《颐和园》教学杂谈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课后题解 《颐和园》开心积累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后反思 《颐和园》教学点滴 《颐和园》预习解析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一课一练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课文简说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词句教学 《颐和园》教学札记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说课设计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