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尊严》教学杂谈

小编:

〖借助多媒体,创设快乐课堂·渗透爱的教育,拨动爱的心弦〗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心境愉快就会学得更好。实践中,我们从愉快教育的四要素“爱、美、愉快、创造”方面探索了多媒体教学与愉快教学的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渗透爱的教育,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教《尊严》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哈默的头像;同时,我用崇敬的语调对学生说:“这就是一位在美国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用他的财富建立了一个石油王国……”学生凝视哈默的头像,听着老师舒缓激昂的话语,其敬佩、赞叹之情油燃而生。接着播放“哈默年轻时和一群难民逃难时的”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满面泪痕、饥寒交迫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同情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对食物的渴望。紧接着,出示难民群体中一位例外的年轻人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他与其他难民的不同。学生通过观察与朗读的有机结合,认识到哈默是一位拥有尊贵人格的人。体会到文章的中心点之后,我又接着播放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话的情景,再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交流体会。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文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进而理解和认同杰克逊大叔的观点,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了什么叫做尊严,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对电教手段的选择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实验学校 李振宇】

〖顺应时代要求,突现“两性”统一·尊重独特体验,培养创新意识〗

有开拓创新才会有进步。如果一个人不思进取,一味求稳怕乱,满足于现状的稳稳当当,就必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被时代,被社会所淘汰。没有冒险意识,没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就不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较量,企业也就必将陷入困境。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挖掘文本的内容,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冒险,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将来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伽利略如果一味地屈从权威,没有创新精神,也就不可能发现真理,成为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学生懂得了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一定的心理承受力。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登山》一课中的列宁也是一个学习的楷模。这是对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同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闪现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着力去扶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如《尊严》一课,学生提出质疑: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先吃东西再干活呢,吃了食物不是更有力气干活吗?不是能把活干得更快更好?学生的这一质疑是值得赞赏的,是创新精神的体现。教师不能束缚于教参的解读,不能束缚于价值取向而加以否定,那就是学生创新精神的扼杀。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中心小学校 吴凤荣 张金龙】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该能正确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会对自己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与要求,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努力发展自身潜能,避免将自己陷入自傲或自卑的旋涡。自我意识指人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主体体自我对客体的自我的意识,其主要心理成分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的最具本质的特征,正因为人有自我意识、人才成为一个清醒的个体,能动的个体,一个知已知彼的个体,它是一个人的人格的核心因素,而自主功能则是自我意识发展良好的典型表现,我们说一个人具有自主功能就是说这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并能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 同时自主功能又是心理承受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因而面对压力不善于认识分析问题,不善于调整应激水平,不善于平衡心理过程,不善于进行自我重建,也不善于克服各种心理危机,正是瑞阶段学生心理教育欠缺的表现。他们只能在狭窄的范围内认识自我,只会享受成功,不能承担失败……所有这一切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涵。引导青少年能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调节自己。例如:在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尊严》一课中的年轻人──哈默,在逃难路上饥饿难耐,但是他拒绝了镇长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不劳动就得到人家的食物,在为镇长干完活之后,他才吃那些食物……文章表现了年轻的哈默自尊自强的品格,他虽然一贫如洗,但却拥有金不换的尊严,学生深刻领悟到“尊严”的内涵之后,思想会为之一震,该如何公正的而客观地看待自己?应该怎样做一个有健康人格的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陷入沉思,这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

〖让“自主”扎根于课堂·自主感悟、适时点拨〗

由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偏差,阅读理解的角度不同,因此阅读的速度、方法、效果也因人而异。在课堂中可放手学生自主感悟,在交流反馈之后,对生成的部分内容进行汇总、提升,达成共识。

《尊严》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划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并反复读一读,这个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在旁边写点儿批注。

(学生读读、划划、圈圈、写写,八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已写好。)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成果吧!你划了哪一句?有什么感受?

生:我划了“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这个年轻人即使在很饿的情况下,也还记着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

师:你从哪些句子知道他已经很饿了?

生: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因为他饿,很多天没吃东西了,才会这样。

生:年轻人也是这群逃难者中的一个,这些逃难的人都已经顾不上说感谢的话就吃了,他肯定也不例外。

师:你能联系第一段话思考问题,方法很好。

生:第五段中,当年轻人帮大叔捶完背时,他立刻狼吞虎咽起来。这里的“立刻、狼吞虎咽”也可以看出他实在饿极了。

师:你真了不起,能抓住这两个重点词去体会。是呀,他很饿,他也极需要食物,可是,他却没有立刻接过食物,而是询问有活要干吗。从这里,你觉得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他是个有尊严的人。

生:他是个不随随便便占人便宜的,不会不劳而获的人。

生:他是个自食其力的人。

生:他是个有志气、有自尊的男子汉。

师:对,年轻人尽管已是极度饥饿,可是仍然记得要吃饭,必须先劳动。多么有尊严、有骨气的男子汉啊!谁来读一读年轻人说的话。

一男生响亮地读起来。

(师睁大眼睛,看着同学们,陆续有几个学生举起手来)

生:我觉得他不能读得这么响,因为年轻人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肯定没有力气了。

师:说得真好。朗读时就要联系当时的情况。你来读一读吧!

生轻轻地读。

……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想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年轻人时,学生的答案是丰富的、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而我充当的是一个“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放手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自学的过程,不是流于形式地一带而过,而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他们自己有充裕的时间阅读、思考、感悟。教师在教学中只是适时地引导、点拨,促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我们知道“授之以渔”比单单学会一个知识更重要。当学生从两个词语中体会到年轻人很饿时,我马上通过评价语,肯定了他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没有准确地把握朗读的基调时,我用态势语提醒他们再思考。自始至终,把握住学生和教师的主客关系。

自主的课堂,是平等和谐的课堂,是思维闪光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让“自主”扎根于我们的新课堂中吧!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小学语文课改实验的感悟·加强朗读指导,强化朗读训练〗

朗读的技巧指导特别重要,哪个词读重音,哪儿是语气停顿等都要及时指导,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精彩语句反复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得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如《尊严》一课,要抓住哈默的语言反复研读,“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要读出询问的语气。“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读出坚决的语气。“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要读出更加坚决的语气。在读中,学生体会到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是一种尊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位石油大王的形象也就高大起来。学生读后要及时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有再读的欲望,有读好的信心。三要采取多种形式有目的地读,如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

〖主线清晰、主体突出·《尊严》教学谈〗

人教版第八册《尊严》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一次逃难中,尽管极度饥饿疲惫,仍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体现了个人的尊严,也赢得别人的赞赏 与尊重,从而取得成功。这篇文章耐人寻味,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细致描绘来塑造人物的形象。教学本课,我努力确立“发展”的主旨,实施“整合”的策略,力求体现“简约”的风格。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主线清晰,学生主体突出

课堂上紧紧围绕“尊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怎样的情况下讲“尊严”、言行怎样体现“尊严”、勤奋努力获得“尊严”、杰克逊大叔赏识“尊严”,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教学时间保证重点,教学环节围绕重点,教学效果落实重点。

课堂上,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自主读书感悟,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多种读体会“尊严”。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自由表达理解“尊严”,与学生沟通情感认同“尊严”,课尾引导拓展升华“尊严”。

教学设计力求围绕主线。我设计了一个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如我提出的学习建议:逃难中,年轻人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画一画年轻人的表现的语句,认真读一读,写出你读后的感受。这个问题既指向文章内容,又指向文章中心,覆盖阅读面广,思维空间大。

学生的主体性还体现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读书后的体会,从而受到熏陶、感染。

二、读书方式多样,感悟层层深入

围绕“先吃饭还是先劳动”,课文有一段重要的对话,有几个层次:请求劳动、不劳动不吃饭、坚决地表示。这段话表现了杰克逊的仁爱之心和年轻人的坚决态度。这么长的对话,容易读散读碎,这样读书活动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避免同一层次反复、机械地读,也要避免华而不实的表面泛读。

我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认知理解规律,设计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朗读三步法,即:

1、整体通读,学生自由读,师生分角色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细读,引导学生连读边悟,深入体会年轻人的情感态度。

3、再次回读,让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感情的变化。

文中,杰克逊大叔评价的一段话不长,理解其含义,既是全文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选择了“发散读”。先指名学生读,每次读后,追问为什么这样读?这一方式,引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学生的侧重体会不同,读法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对“富翁”的理解感兴趣,有的抓住“百分之百”,“什么也没有”等词来体会。学生因为个性化感悟,引发个性化朗读,同学间相互启发。这一读书环节富于变化,富有情趣。

〖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引导解决知识障碍,提供创新机会〗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了课文只是第一步,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进行探究性阅读,从而做到读懂课文。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不应过多的讲解,只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边读边想,理解文本,感悟升华,这样,文中的语言材料就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材料了。如:我在教学《尊严》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切实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并树立自尊、自强、自主的精神,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自尊的人生格言以及名人故事。教学时,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在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就对“自尊”这个抽象的词语有了一定的理解,然后从“阅读提示”的要求出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交流的方式为主,从这个年轻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心理揣摩,使学生较扎实地体会了这个年轻人自尊自强的品格。在结束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后,我鼓励学生仿照课前交流的格言自己拟一条人生格言,并以自己的姓名结束。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我特意摘录了以下几条:

1、失去尊严,就失去生命的一半。──董雨萌

2、尊严可以改变命运。──杨朋

3、尊严可以使一个乞丐变成一个富翁,也可以使一个富翁变成一个乞丐。──王枭。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学生表现自我提供了机会,为孩子们发挥创造力搭建了平台,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新课改,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学生在质疑中活跃思考〗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帮他学不如教他学。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不应只是“奉送真理”,而主要是“教人发现真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学习有信心,学得有奔头,并掌握学习方法”。这就要我们教师把学法教给学生,教导学生学习。教学每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根据三个问题来学习,“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主动根据问题来思考,也提出和解决很多问题。如学生在学习《尊严》一文时,学生提到:“哈默后来是怎样成为石油大王的?”

〖走进童心的大阅读·贯穿全程,养成阅读的习惯性〗

经纬交错法:以课文为经,以相关读物为纬,引导学生建构经纬交错的阅读网络,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阅读与课文思想内容相近的作品、与课文体裁相同的作品、与课文中(人与事)有关的作品、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以辩激思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宜的专题,鼓励、引导学生去争辩。如四年级上完《尊严》一课后召开“要生存,还是要尊严”的辩论会。五年级召开“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讨论会,辩者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兴致高涨,听者专心致志,兴趣盎然,广闻博见,通过辩论学生跃跃欲试,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自觉地把视野投向课外。

“走进童心的大阅读”还在实验阶段中,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在我校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将会营造出浓郁的“书香班级”、“书香校园”,甚至“书香”氛围,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淡在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在讲读中〗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语文教学在讲读中,要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以此突破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在理解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净化。例:我在教学语文第八册《尊严》一课时,我的教学设计:自由学文,独立完成阅读提示,然后讨论交流。通过这一程序,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了哈默为什么会成为石油大王。讨论的焦点:如果哈默当初对杰克逊大叔的施舍,他抛弃了尊严,和别的逃难者一样,不闻不问,端起饭食就狼吞虎咽,大叔就不会把他留在庄国,留不在庄国,大叔也就不会把闺女许配给他,他也就不会成为石油大王。讨论至此,老师借机启发,“哈默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同学们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尊严”,老师随机小结:哈默靠着尊严成功了自己的事业,是因他牢记人生的底价──能吃苦,能忍耐。他在饥饿难忍,面对香喷喷的饭食诱惑,仍然没有放弃尊严,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毅力啊!教室里顿时一片沉寂。我知道此时,哈默的言行,人格魅力打动了孩子们的心,让他们深深感到尊严的伟大。触击到了他们的心灵深处。感悟交流,谈感受。出乎我的预料,他们居然悟出一条条人生格言,我让他们把想说的话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挤上讲台,用大小不一的粉笔字,书写了满满一黑板,有的甚至还不忘署上自已的大名。摘抄几句:“自尊就是财富”,“自尊是生命的一半”,“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尊能换来财富,而财富买不来自尊”,“有了自尊才能自立”,读着这些出自四年级学生之口的精妙格言,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太棒了。超出了我的预想,原计划是教后让学生下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名人格言。这比收集更有意义,我相信自己悟出的人生格言会伴随他们一生,这就是人品的魅力,筑就事业的成功。

〖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

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教《尊严》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一句话:“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一个学生读完之后便问:“为什么必须得劳动才能吃到这些食物?”这个问题是理解文章的脉搏,与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有着因果的联系,也为学懂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常规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课堂常规是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置课堂常规于不顾,课堂上学生毫无顾忌,表面看来热闹非凡,结果教学重点往往无法完成,难点也难以解决,学生不能学到知识本领,甚至有的学生会正误不分。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非成年人不可能自觉地遵守纪律,他们遵守纪律需要有外部的强化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积极追求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课堂常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得,他们的知识、行为、情感方面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比如有位老师教学《尊严》时,她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课文的四个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索课文问题之前,她向学生提出要求:

1、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要发言。

2、语言要流利,通顺,有感情、语调要适中。

3、听话的同学要认真倾听。这样,每个同学在积极探索问题、认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

〖有一千个续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此,结合课堂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彰显理性──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引导与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超越文本,但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让学生的理解游离于文本之外,造成“散乱”的局面。因此,个性化阅读还需要理性回归文本,彰显而不是造成文本价值取向的偏差与缺失。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中词句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积累,又能进行必须的价值引导,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文道统一” 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时时感受到老师们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独特体验的尊重,但学生创造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在这个时候,老师不应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对学生不正确的体验听之任之,不作评价,疏于引导,从而忘掉了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例如,在教学《尊严》一课,老师让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哈默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其尊严。有的同学提出文中当哈默给杰克逊大叔捶完背后,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递给他时,“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句,有损哈默的尊严,使他的形象很狼狈,应该换成“他很斯文很有礼貌地接过食物吃”好一些。作为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如此怀疑便认为此句是课文的败笔,而应让学生进一步读课文,认识到哈默的尊严表现在他遵守自己的原则,而不是在个别的细节上去鸡蛋里挑骨头。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描写,才充分让我们体会到哈默在用劳动换得食物时的问心无愧、十分坦然,也真实地反映出了他饥饿难耐的状况,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实、饱满。

可见,由于语文的人文性,许多课文具有鲜明的价值引导的目标,其内在价值取向有一定的规定性,如果任意创生,有可能导致价值取向的残缺和扭曲。从这个意义上讲,尊重与回归文本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不能成为重走“以本为本”老路的理由,关键是要做到超越文本与回归文本的统一。

〖教给学生读懂不同类型文章的方法〗

从体裁上看,课本中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数量较多。每一类文章我都先下功夫,花时间“扶”着学生学习一、两篇,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其他篇。

如: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表现其思想品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描写来学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程,体会、总结学习方法。如教《尊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年轻人动作的词语,再让学生找出形容其中某些动作状态的词语,然后让学生画句、读句,从中体会年轻人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说说年轻人所具备的品质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

就这样,学习写人这一类的课文都要抓住人物动作及动作状态的词语体会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学,既提高了阅读效率,又巩固了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的学习方法。

〖“阅读教学价值引导”话题讨论〗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价值灌输,教师从根本上缺少价值的多元意识,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执行“垄断价值”,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把自己的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当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文本内在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时,教师没能加以分析理解,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一棍子打死”学生个体感受。这就压制了学生个性阅读的独特体验,扼杀了学生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导致课堂气氛变得沉闷。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完《尊严》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竟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既然逃难的年轻人哈默已经饥肠辘辘,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了,为什么他不先吃点食物再去干活呢?难道吃了别人的事物再为别人干活,就没有尊严了吗?

没想到这位教师先是一愣,急忙回答到:“没帮别人干活,先吃了别人的事物,当然就失去了尊严。”

〖引“精彩”自然流淌 让“智慧”竞相绽放·随堂听课偶感〗

片断写真:

这是中年级阅读课文──《尊严》一课教学,这篇文章蕴含深刻哲理的思想。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写道:“二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拥有了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课堂进入尾声,教师抛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学了这篇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良久。一个平时轻易不发言的学生终于怯生生地开了口:“难道比尔﹒盖茨也羡慕哈默吗?”

老师先是一怔,迟疑片刻,马上改换面孔,一脸不屑,显得不耐烦,却又强装笑脸:“你不要钻牛角尖!”

这位学生满怀期盼的脸上露出明显的尴尬,沮丧、羞愧、无奈,掩面扑桌,再也不想听了。

其余学生也一脸茫然。

​〖谈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理所应当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那么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 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出的这一课程目标呢?我认为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敢于放开手脚,率先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认认真真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探索可以真正实现师生双方双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也唯有如此,才能激励学生敢问、会问,发挥他们创新的潜能。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即:“一提倡、二鼓励、三引导”。通过教师的提倡和鼓励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教学中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应鼓励;对提问错误的学生,教师也决不能批评,启发他们换另一种方法思考;对于提出富有思考性问题的学生应予以赞赏;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教师要有十足的耐心,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没有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上课才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才能在自由、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次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注,对于不敢当众提问的学生应该到他们身边去征求问题。总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问而无后顾之忧,而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给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问

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加思索的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也不能一疑就问,每题必问。如何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见疑,并逐步提高提问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思考的内容、思考的方向及表达的方式等方面经常性地给学生以指导,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提问的。 抓住关键词句提问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提问,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课文《尊严》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故事,教学时我提醒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他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到自尊者自立的道理。学生可能并不理解“尊严”的含义,因而会问“为什么年轻人非要等到为杰克逊大叔做了事之后,才肯吃他的食物呢?饥肠辘轳的他面对丰盛饭食的诱惑难道一点都不动心吗?”这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抓住了“饥肠辘轳、骨瘦如柴”等词句,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由此也悟出了只有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获得事业成功的道理,进一步充分认识到自尊的可贵。

    相关推荐

    尊严 尊严 尊严无价──《尊严》教学随笔 尊严 尊严 尊严 尊严 《尊严》 尊严 尊严 《尊严》教学 《尊严》1 尊严——教学6 《尊严》2 尊严—教学7 《尊严》教案 《尊严》教案 《尊严》教案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案2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札记 《尊严》教学随笔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实录 《尊严》教学札记 尊严教学案例 尊严无价 《尊严》说课 《尊严》说课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目标 《尊严》教学札记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建议 《尊严》教学建议 《尊严》教学小记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实录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精品 《尊严》教学建议 《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建议 《尊严》教学建议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建议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案1 唤醒自尊──《尊严》教学有感 《尊严》学习指导 读《尊严》有感 读《尊严》有感 《尊严》教学设计一 《尊严》教学设计三 《尊严》教学设计4 《尊严》教学设计二 《尊严》教学设计四 《尊严》教后反思 四下、7、尊严 《尊严》教学设计三 《尊严》教学设计2 《尊严》教学设计1 自尊无价──读《尊严》有感 《尊严》教案设计 《尊严》教后反思 《尊严》精品教案 《尊严》读后感 《尊严》A、B案 《尊严》教学设计二 《尊严》教学设计二 《尊严》教学设计一 《尊严》教学设计3 《尊严》教学设计7 《尊严》教学设计二 《尊严》教学设计2 《尊严》教学设计1 《尊严》教学设计一 《尊严》A、B案 读《尊严》有感 《尊严》教学设计一 《尊严》教学设计6 《尊严》教学设计5 《尊严》教学设计三 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 《尊严》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