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让我们这样做──《自然之道》听后感

小编:

今天上午我们听了马老师执教的《自然之道》一课,本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拯救了一只被嘲鸫咬啄的海龟“侦察兵”,结果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而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课文内容较浅显易懂,关键在于让学生懂得道理即可,因此马老师根据本文的特点,采用了“质疑——释疑”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课文,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挺浓的。由于课一开始是学生提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因此,接下来老师让读书并讨论所质疑的问题时,学生讨论的挺激烈,在汇报交流时更是争先恐后的发言,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听课的教师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感叹到:“如果学生节节都这样该多好呀!我们再也不用为大部分学生不发言而着急,再也不用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犯愁,再也不用为讲过的内容,考试时仍旧不会而恼火……”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老师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时讲课中大部分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为什么老师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新知识,他们不领情?为什么老师一再强调认真听讲,他们仍旧我行我素……再联系马老师的这节课我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马老师在本节课中没有维护纪律呀?没有强调让学生专心听讲呀?我们也没有看到大部分纹丝不动的“看客”呀?看来还是与他“自己质疑——同伴释疑”这种教学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也曾发现过一说让“质疑”学生便争着问,争着解答,这可能是学生终于得到了发挥主体性的机会了吧?他们不愿意听老师唠叨那么多,也许老师讲的他们会,而他们不会的地方老师没有讲到。所以他们才没兴趣,所以他们才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他们才不领情。

这样一分析,我又想:既然是这样,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又何必自找烦恼,自讨苦吃,自找火发呢?何不每节课让学生先质疑,然后通过讨论,交流来释疑,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如果学生没有问到,最后老师作以补充,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就不会为大部分学生不发言而着急,再也不会为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犯愁,再也不会为考不好而恼火了呢?学生的主体性会更好的得到发挥!

    相关推荐

    自然之道课后练习 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整体阅读感知 《自然之道》公开课自我诊断 《自然之道》2 《自然之道》1 26 自然之道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后感 就这样被感动──《别饿坏了那匹马》听后感 《自然之道》说课 《自然之道》教案 自然之道-教案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 教学 《我想这样做》教案设计 我是这样教《行道树》的 《我想这样做》教学设计 这样做不好 《自然之道》教案3 《自然之道》说课稿 《自然之道》A、B案 《自然之道》说课稿 自然之道说课稿 《自然之道》说课稿 自然之道的意思 9自然之道(3篇) 《自然之道》说课稿 一个这样的老师读后感 《自然之道》段落结构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拓展资料 《自然之道》练习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札记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范文习作 《自然之道》训练素材 《自然之道》趣闻趣事 《自然之道》老师语录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自然之道》同步练习 《自然之道》教材简说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建议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的导学案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相关资料 《自然之道》教学建议 《自然之道》教学建议 《自然之道》课文赏读 《自然之道》教学杂谈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课文原文 《自然之道》相关知识 《自然之道》教学札记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课文解析 《自然之道》写作指导 《自然之道》教学建议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建议 《自然之道》教材理解 《自然之道》教材理解 《自然之道》相关知识 《自然之道》教学札记 9自然之道(A、B案)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教案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文本链接 《自然之道》词句解析 《自然之道》好词好句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教学建议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