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鲸》教学杂谈

小编:

〖培养想象 放飞翅膀·激励创新思维〗

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翱翔于广阔的空间,每一个学生部是充满灵性的天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试从“积累知识,丰富表象”“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启发求异,尽情表达”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小学阶段是最具想象力的阶段。没有想象,很难理解教材中的图形、图画;没有想象,对教材中所描述的具体事物也很难知道它的具体样子;没有想象,写起作文来就干巴巴,就不会有形象生动的描写;没有想象,就没有远大的理想。想象力的发展关系着一个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兴衰荣辱。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源泉,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因此,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其思维在知识的广阔天际中自由驰骋,大胆翱游,充分展示个性自我。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表露心灵深处的呼唤,描绘续纷多彩的画面。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鼓励他们努力尝试、大胆想象。如《鲸》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然后讨论选出自己组最感兴趣的“鲸”的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大家介绍出来。少了束缚,少了限制,孩子们彻底地舒展自己的个性,大胆地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热烈地讨论,充分地想方法,最后同学们介绍得有特色、有创意、有个性,有的采用图画的表现方式来表现“鲸大”的特点;有的采用表演的形式来介绍“鲸吃食、睡觉”的特点;有的把“鲸”的演变过程一点一点地画出来,展示给大家看。课堂上,我们为学生选择了“自由”,其实就赋予了他们“想象的双翼”,让他们能在想象的天底下尽情地翱翔,尽情地展示自我的风采。

学生的潜能犹如一座未开发的金矿,蕴藏丰富,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发挥合理丰富想象力的机会,平时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其主观能动的创造力,张扬学生精彩的个性。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主体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下面就让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语言文字优美的环境中去,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趣和愿望。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用生动的语言,趣味、形象的讲解和感情朗读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如第九册《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上课时我带着愉快的表情进行启发性谈话:“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出去看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这时,只见学生个个精神为之一振,好奇心油然而生,连忙接口问:“到哪里去看?最大的动物是什么?”随着学生问话的尾音,我开始板书:鲸。“哦”,学生恍然大悟,都高兴地笑了起来。在这种愉快热烈的气氛中,我们开始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了,他们就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主动地学习。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积极观察、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固而必然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出几点粗略的看法。

在语文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可以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儿童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前不久我上了一篇介绍关于《鲸》的说明文,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文字中掌握有关鲸的科学知识,实在有些生硬、乏味。而我在课前编辑制作了鲸在海洋活动的录像,并配上解说词。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使他们“亲眼目睹”了鲸呼吸时喷出的不同水柱的形状(垂直,又细又高;倾斜,又粗又矮)也能判断出它是须鲸、还是齿鲸了,还有它们进食的过程等。他们在观看录像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看完后,我要学生说说对鲸的大致了解,学生们热情高涨,都积极举手回答。

这正是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态、逼真的画面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学生们看到这新奇精彩的画面时惊叹不已,迅速对感知的事物做出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让课堂闪耀出人文的光芒·倡导合作学习,体现团队精神〗

在语文课堂上,倡导合作学习,能激活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在合作中体验到团队成功感,而不仅仅是个人。

《鲸》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知识,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初步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课堂上,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在班中开展了一个关于鲸的知识竞赛活动。我们设立了小组合作必答题和写作题,在小组合作必答题中有“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十分”,在写作题中有“合作完成,一人表述”的规则,突出了团队合作精神。同学们在读课文、看读多媒体信息资料时,听的听,记的记,写的写,说的说,分工明确,纪录详实。竞赛时,学生们兴趣盎然,未能参加答题的同学对推选的代表给予了情感上的支持,有的说:“你一定能读好,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有的说:“有我们的支持,你大胆的表现吧!”有的说:“我们组必胜!”竞赛过程中,我始终不对他们进行个体评价,只评价团体成绩,告诉他们只有集体的胜利者,没有个体的失败者,用团体之间的竞争,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这不仅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对哺乳动物鲸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运用大视角思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宽内容,深化知识体系〗

长期以来,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生的配合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拓宽内容是相对于教材内容的限定性及学生知识状况的参差性而言的,它是将零散、孤立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加以深化和活化。我们知道,教材的内容是限定的,就一篇课文来说,它是固定不变的。其中还不乏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如写战争年代的作品,地域特征明显的作品,很难同时满足我国各地学生认知状况的写景状物文,还有一些科普文等。这无疑给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增添了许多困难。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课本内容更深更广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受到压抑,只能被动听老师讲解,很容易陷入“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索然无味,一知半解”的尴尬境地。运用“大视角思维教学模式”就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端。下面以教学《鲸》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拓宽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鲸》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但因其表达方式不够生动,加之插图单一,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课前,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设计了信息含量高、资料系统化、练习灵活多样的软件。软件分“资料库”、“小博士”、“练习库”等栏目。在“资料库”中,我们录入有关鲸的各种知识(如身高、体长、重量,种类及其生活习性等)。学生可随意调出来阅读,弥补了课文的局限性。对于文中较难理解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我们通过“小博士”这个栏目帮助学生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如“鲸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转移到海里生活”。“鲸是哺乳动物,生活在水里,用肺呼吸”。这两点是教学的难点。在“小博士”栏中,我们收集了地球环境变化的过程及鲸为了适应生态环境,身体各部位发生的变化这些资料。对于在海洋生活的其他哺乳动物,如海狮、海豚等,也都作了介绍。以上资料既有文字说明,又有图片介绍,图像还可活动。

学生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只需移动鼠标点击,即可调出所需资料,既有文字显示,又配朗读,有时还可配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系统地掌握了知识,甚至能对课文内容有新发现。

如学生根据文中介绍的齿鲸和须鲸喷水柱的描写,能通过画图,形象地再现出来。通过与其它动物的比较、归类,得出结论: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丰富多彩,除了用鳃呼吸的鱼类,还有不少哺乳动物,它们定时透出水面用肺呼吸。由此可见,由于拓宽了教学内容,深化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接触丰富的信息时受到启发,有新发现,产生了创造性思维成果。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积极情感,促进认知活跃〗

人的积极情感是一切活动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孩子们的心灵恰如一池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去投入一颗激情的石子,以荡起他们感情的波澜,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然后引导他们在情趣盎然中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认识的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感的激发有多种形式。如依教材之“新”激发情感。小学生特别好新好奇,我们可利用好奇心促使他们提出问题,激励他们追根溯源,推动他们攀高涉险,催开他们智慧的蓓蕾!如教《鲸》一课,我用提问式开头:“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有的答大象,有的答狮子,有的答鲸)”我接着说:“对,是鲸,它的身躯足有我们两间教室连起来那么长。(嗬!那么大!学生惊呆了。)仅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呀!这么重!学生睁大了眼睛,惊愕了)那么,鲸生活在那儿?到底有多大?它吃什么?形体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连串的问题立即激起了儿童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探索的热情高涨。除此之外,挖掘教材内涵,变序讲读课文,创设意境,制造悬念,渲染气氛,均可激发情感,特别是把“激将法”用于教学。学生在“我就不信我不行”、“我一定要超过他”的强烈情绪鼓舞下竭尽全力思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造就人才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导语】

学会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学”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从语文教师方面来说: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自学读书,自能作文,自为研索,自行解决。”同时我们应认识到,提倡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能力,习惯,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不能以提倡为借口,对学生完全放手,而应以自己的自学精神,能力,方法,习惯对学生的自学给予指导,使其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因此说: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造就人才,而造就人才的关键则是自学能力的培养。

灵活多样的导语,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记忆力。因此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精心设计课前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用诗词,故事的引用导入,或者直观演示,或者巧设悬念。采用这样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在教《鲸》一课时,就是用讲故事导入的,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听后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打开课文找答案,营造了一种思维活跃,学习生动的氛围。

〖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的一点体验──我的阅读教学观·激发兴趣,在读中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地朗读能让优美的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产生巨大的共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指导学生读好书并非易事,也并非一日之功。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扎实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是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的: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看作一种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教学中一般有“导语激趣”和“情境激趣”两种。

导语激趣是指老师设计导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如教学《鲸》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看到过鲸吗?你看到的鲸是什么样的?你想知道有关鲸的更多知识吗?请你们打开课本,把这篇课文放声朗读几遍,你一定会懂得更多。”这样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读这篇课文。

情境激趣,就是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先播放哀乐,在哀乐声中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有了一定的气氛,学生有了读的欲望,这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学生会很快进入情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确定探究方向〗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自己控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课堂探究性学习,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探究性学习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如在教学《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一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海洋里召开一次鱼类运动会,小鲸鱼兴冲冲地跑动参加,谁知被守门的大鲨鱼拒之门外,小鲸鱼难过极了,为什么大鲨鱼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呢?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天就当一次海洋动物学家,告诉小鲸鱼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首先以海洋动物学家的身份在小组中探究,讨论,交流一下。”这位教师的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就纷纷投入热烈地探究,讨论之中。小组交流过后,教师当小鲸鱼,请各位“海洋动物学家”给小鲸鱼解答,大家都非常热心地告诉小鲸鱼:“因为你是哺乳动物,不是鱼,所以不能参加鱼类运动会。”接着举出了“用肺呼吸”“胎生”等证据,还细心地讲了鲸的演化过程,他们说的头头是道,看来真正读懂课文了。

〖语文教学,问题怎么解决──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误区之三:课内问问题,课外无问题〗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阵地;而课外活动则课堂教学延伸,扩展,是促进学生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带走的不仅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颗渴望求知的心,思考问题的脑,查阅资料的手。如教学《鲸》,当学生学到鲸是哺乳动物这部分时,会提出:“为什么鲸生活在海洋里,还说它不是鱼?”“为什么鲸的祖先要从陆地到海洋里生活?”这时,引导学生探求此问题的答案,也就读懂了为什么说鲸是哺乳类动物而不是鱼。当学生学完课文后,也许还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对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渴求对鲸有更多的了解,如鲸的进化过程,鲸睡觉时闭不闭眼睛,母鲸一胎生几头小鲸等等。我们可将这些问题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阅读课外读物,自己寻找答案。还可以通过座谈会,办小报等形式,将学生在课外学到的知识再引入课堂,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学法让学生自主选──个性来源于自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此视野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问答为主线,让学生顺着教师设置好的线路往里钻的弊端,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基本局限在教师的设计中,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天赋。阅读活动不能只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因为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读一篇课文,或明白什么道理,或受到什么启发,都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领悟甚至是教参的分析去代替孩子们的感受。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学生因各人的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以教学《鲸》一课为例。教师导入:“下面就请同学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看看你发现鲸有什么特点,想想作者是怎样写这些特点的。想读的同学可以读一读,想画的可以画一画;想写的同学可以写一写;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生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或轻声读划,或高声朗读,或议论纷纷,或埋头作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沉浸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喜悦之中。教师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的方式和学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学习活动闪烁着学生个性的光辉。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针对网络语文教学实验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从教学环境,课件设计,情感教育,教师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设计了相关的实行方案。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众多教育者提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价值。

〖“巧识字”在我的课堂·巧还原,文中识字效果好〗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更是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思维品质的最佳时期。特别是识字教学,《新课标》中提出了明确的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而识字又是阅读的基础,是实现语文以及其他学科学习的必要前提,因而几年来,在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巧识字”的教学策略。

特别是进入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伴随着各个年段教学目标的不同,识字教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时,我主要采取“还原法”进行教学,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节省了时间,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如讲《鲸》这一课时曾经遇到了“肺”这个字,由于这个字的右半部分学生易错写成“市”,因此,我鼓励学生看一看这个字在文中的位置以及组词和用法,还原到课文中,“鲸和牛羊一样是用肺呼吸”,显然“月”字旁代表身体的器官,而作为呼吸器官必须要求畅通,如果写成“市”就说明中间有间隔,呼吸就要受到阻碍,因此在写右半部分时,一定要通天的一竖。由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很快的记住了这个字,而且很少发生错误。

〖导入新课,学生是否从零开始·以复习相似课文导入新课,实现对新学课文的迁移〗

导入新课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适宜的学习氛围,为学习定向等等。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类似教学《钱学森》这样的质疑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怎样的人吗?”(师简介钱学森)教师接着设疑:“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这样导入,忽视了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这样的事实,是假定学生什么也不知道来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生并非从零开始,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起桥梁。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有相似之处,或思想内容相近,或体裁相同,或结构相似,许多教材编写者更有意识地把相似课文安排在一个教学单元中。导入新课时复习相似的课文,可以促使学生实现已有知识经验对新学课文的迁移,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学习能力。

我们来看看《松鼠》(人教版教材第九册)课文前面的一段阅读提示:“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同组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再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这一组课文都是说明文,从阅读提示可以看出作者的编写意图,希望学生掌握说明的方法是学习的目标之一。导入新课时,可以复习《鲸》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再提问“《松鼠》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虽然预习了课文,不一定能完整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但却为新的学习打下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相同的说明方法会在学习中得到强化,不同的说明方法又会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巧设氛围 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氛围的创建〗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不待教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教师能经常跟在他背后吗因此,一边教一边要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主动地说。”

叶老的精辟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怎样巧设氛围,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加强志趣培养,使学生乐学:

人的教育,关键一点是激发学习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坚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备课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实践证明,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鲸》一课时,我没有提那些过于简单的问题:鲸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的 它是怎样呼吸的 而是把问题综合在一起思考,讨论,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回答,深化了认识,培养了思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巧识字”在我的课堂·巧还原,文中识字效果好〗

进入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伴随着各个年段教学目标的不同,识字教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时,我主要采取“还原法”进行教学,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节省了时间,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如讲《鲸》这一课时曾经遇到了“肺”这个字,由于这个字的右半部分学生易错写成“市”,因此,我鼓励学生看一看这个字在文中的位置以及组词和用法,还原到课文中,“鲸和牛羊一样是用肺呼吸”,显然“月”字旁代表身体的器官,而作为呼吸器官必须要求畅通,如果写成市就说明中间有间隔,呼吸就要受到阻碍,因此在写右半部分时,一定要通天的一竖。由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很快的记住了这个字,而且很少发生错误。]

〖放飞想象的翅膀·激励创新思维〗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表露心灵深处的呼唤,描绘续纷多彩的画面。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鼓励他们努力尝试,大胆想象。如《鲸》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然后讨论选出自己组最感兴趣的“鲸”的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大家介绍出来。少了束缚,少了限制,孩子们彻底地舒展自己的个性,大胆地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热烈地讨论,充分地想方法,最后同学们介绍得有特色,有创意,有个性,有的采用图画的表现方式来表现“鲸大”的特点;有的采用表演的形式来介绍“鲸吃食,睡觉”的特点;有的把“鲸”的演变过程一点一点地画出来,展示给大家看。课堂上,我们为学生选择了“自由”,其实就赋予了他们“想象的双翼”,让他们能在想象的天底下尽情地翱翔,尽情地展示自我的风采。

学生的潜能犹如一座未开发的金矿,蕴藏丰富,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发挥合理丰富想象力的机会,平时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其主观能动的创造力,张扬学生精彩的个性。

    相关推荐

    《谈生命》教学杂谈 《春》教学杂谈 《雪》教学杂谈 《狼》教学杂谈 《桥》教学杂谈 谈谈《鲸》的自主性学习 谈谈《鲸》的自主性学习 《劝学》教学杂谈 《荷花》教学杂谈 《画风》教学杂谈 《灰雀》教学杂谈 《掌声》教学杂谈 《山雨》教学杂谈 《台阶》教学杂谈 《说“屏”》教学杂谈 《故乡》教学杂谈 《公输》教学杂谈 谈谈《鲸》的自主性学习 《燕子》教学杂谈 《乌塔》教学杂谈 《白鹅》教学杂谈 《长城》教学杂谈 《尊严》教学杂谈 《麦哨》教学杂谈 《白杨》教学杂谈 《影子》教学杂谈 《理想》教学杂谈 《秋天》教学杂谈 《蜡烛》教学杂谈 《春酒》教学杂谈 《马说》教学杂谈 《离骚》教学杂谈 《雷雨》教学杂谈 《称赞》教学杂谈 《假如》教学杂谈 《荷花》教学杂谈 《太阳》教学杂谈 《乌塔》教学杂谈 《阳光》教学杂谈 《阳光》教学杂谈 《竹影》教学杂谈 《背影》教学杂谈 《海燕》教学杂谈 《雨说》教学杂谈 《燕子》教学杂谈 《白杨》教学杂谈 《泉水》教学杂谈 《燕子》教学杂谈 《翠鸟》教学杂谈 《搭石》教学杂谈 《松鼠》教学杂谈 《草原》教学杂谈 《穷人》教学杂谈 《灯光》教学杂谈 《四季》教学杂谈 《信客》教学杂谈 《那树》教学杂谈 《祝福》教学杂谈 《草原》教学杂谈 《风筝》教学杂谈 《观潮》教学杂谈 《匆匆》教学杂谈 《凡卡》教学杂谈 《童趣》教学杂谈 《山市》教学杂谈 《口技》教学杂谈 《老王》教学杂谈 《枣儿》教学杂谈 《给予树》教学杂谈 《画杨桃》教学杂谈 《西门豹》教学杂谈 《万年牢》教学杂谈 《珍珠鸟》教学杂谈 《景阳冈》教学杂谈 《静夜思》教学杂谈 《木兰诗》教学杂谈 《桥之美》教学杂谈 《出师表》教学杂谈 《变色龙》教学杂谈 《笋芽儿》教学杂谈 《珍珠泉》教学杂谈 《白杨》教学杂谈5 《白杨》教学杂谈2 《珍珠泉》教学杂谈 《梅花魂》教学杂谈 《桂花雨》教学杂谈 《将相和》教学杂谈 《詹天佑》教学杂谈 《雪孩子》教学杂谈 《观舞记》教学杂谈 《雷电颂》教学杂谈 《蜀道难》教学杂谈 《找春天》教学杂谈 《雪孩子》教学杂谈 《笋芽儿》教学杂谈 《找骆驼》教学杂谈 《给予树》教学杂谈 《白公鹅》教学杂谈 《月光曲》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