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

小编:

师:板书课题(用蓝色笔写“精彩极了”,用红笔写“糟糕透了”)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用不同颜色的笔写课题吗?

生:一个是赞美的话,一个是批评的话。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一个是母亲对小巴迪的夸奖,一个是父亲对小巴迪的批评。

师:还有谁来说?

生:用蓝色写“精彩极了”,表达出了高兴的心情;而红色是热情的,写“糟糕透了”,就是批评也是为了人好。

师:那么课文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读课文。今天早读课上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那么大家说说这篇课文用什么方法读比较合适呢?

让学生选择运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能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是体现了这个班级的实际,因为,整个班级的朗读水平总体比较好,而且早读课上学生进行了很好的预习,老师了解学生,知道能够读好。

生:我觉得分角色读比较好。

师:为什么要用这个朗读方法呢?

生:因为这里的对话比较多,所以我们认为应该用分角色的朗读方法。

师:好的,那谁愿意来读父亲、母亲和小巴迪的话呢?

(学生举手,积极参与,教师指定三位同学)其他的话全体女同学一起读。

生: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学生读得比较流利,有些地方已经初步达到有感情了。)

师:刚才大家分角色读了课文,现在请男同学做评委,说说读得怎么样?

生:他们读得很流利。

生:他们读得很有感情。

师:的确读得不错。这里有一个词语“兴奋”的“兴”应该怎么读?

生:读“兴奋”(读第一声。)

师:对!应该读第一声,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兴奋”。

读后不忘记评价,因为正确的评价能够使读得不够好的同学知道怎样读好,使读得好的同学读得更好。评价不光只有学生或者教师单个的参与,应该是学生和教师相互的补充。

师:如果将课文分成童年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个部分,如何分?

生:1~14小节写童年故事,15~17小节写后来的认识。

师:好,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故事部分。

(出示投影片。)

请快速地浏览童年故事这一部分,小组讨论: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2、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

3、你是如何看待小巴迪父母亲的不同评价的?

浏览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就回提高学生的浏览能力。

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

师:交流题1,出示有关句子,指导朗读,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

师: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

生:母亲是用爱来鼓励巴迪的,父亲是用严厉的爱来激励巴迪向上的。

生:母亲夸奖巴迪是因为他是个孩子,他写了第一首诗应该鼓励;而父亲觉得小孩子不能娇惯,要让他知道自己并否完美,更努力才能更好。

生:母亲是为了进一不激发小巴迪的兴趣,父亲是这样认为的,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就是不好。

……

师:当时巴迪能理解父母的行为吗?

师:你是如何看待小巴迪父母亲的不同评价的?

生:母亲说“精彩极了”是出于巴迪还小,而且写的是第一首诗,哪怕再差,也要鼓励;而父亲说:“糟糕透了”是出于诗本身的好坏。

生:父亲的批评是实事求是的;母亲的夸奖是出于一种爱子的心。

生:在母亲的眼里,巴迪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而且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而在父亲眼里不管他有几岁,这是他写的第几首诗。“糟糕透了”就是糟糕透了。父亲直言了。

生:父亲希望巴迪在接受鼓励的同时也不能放松,要让他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

师: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理解了吗?

生:不理解。

师:的确是的,父母的评价对于当时的小巴迪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需要很长时间,几年,几十年……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请同学们读这一段课文:

出示幻灯片: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不满十二岁。

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迪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读了这段话,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知道了作者在母亲的鼓励下,一直在写作。

生:作者一开始父亲评价他“糟糕透了”他还哭了,这次父亲的评价并不怎么样,他没有哭还根据父亲的批语学着修改了。

师:画曲线:一直写作,学着修改,指导朗读。

小结:

几年后,巴迪不仅年龄在长大,对父亲的批评也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有了认识的变化,所以在听到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时不再是哭,而是学着修改自己的诗。因为母亲一直鼓励他所以他还是一直写作。

(教师引读课文。)

师:小巴迪在母亲……

生:爱的鼓励下。

师:在父亲……

生:严厉的管教下

师:健康成长。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当一回“实话实说”节目的主持人,说一说你的心里话,你到底喜欢“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

生:我喜欢“精彩极了”,因为人家说我什么事精彩极了,我就很光彩,而人家说我做什么事糟糕透了,我就很没面子。

生:我喜欢“糟糕透了”,因为“糟糕透了”就是说我不好,我可以有上进的信心。

生:我喜欢“精彩极了”,因为我做了什么事,如果别人说我做得非常好的话,我下次再做那件事的时候,我会做得更好,如果别人说我做得“糟糕透了”,我下次再也不想做那件事了。

生:我喜欢“糟糕透了”,因为别人说我不好,我就会去改正。

……

师: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可能听到精彩极了或者糟糕透了的评价,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喜欢听精彩极了的评价,可只有这一种评价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沉浸在夸奖的世界中,会把你从成功的道路转向失败的道路。

生: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精彩极了的生活中,就会变得骄傲,如果有警告的力量来平衡的话,就能使自己提高。

生:一个人如果光听表扬的话,他就会骄傲;如果光听批评的话,他就会自馁,要想成才,就应该在接受批评时不自馁,接受表扬时不骄傲。

生:母亲的爱既有着爱的力量,又象是一股风,而生活就象一艘小船,你走的路就象一片海洋,如果你一直受着爱的力量,如果一股风刮来,就会把你的船偏离航线甚至沉没,如果有着父亲警告的力量,你的心里就会非常谨慎,这样你就能成功到达生活的彼岸。

(鼓掌。)

师:是啊!我们毕竟……

生:还是个孩子。

师:人生的道路……

生:还很长很长。

师:我们需要母亲……

生:爱的鼓励。

师:更需要父亲……

生:严厉的警告。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又有什么收获?

生:(第一、二组同学读16自然段,第三、四组同学读17自然段。)

讨论:

作者之所以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是因为他既拥有__________;又拥有______________。

生:巴迪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

生:读了第17自然段,我懂得了单单有表扬和鼓励是不够的,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生:我读了这课以后,感觉到以后父亲骂我,我会感到十分幸福。

生:我觉得母爱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比如,天气冷了要穿衣啦,夜里睡觉被子要盖好啦等等;父爱却是在暗地里默默地关心你,呵护你,并且是不易被发觉的,深沉的。

……

师:从巴迪自身的体会中看出巴迪已认识到自己是幸运的,而且还有了更深的体会,他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师:请一名感情朗读这段话。

生:读。

师:巴迪已经能正确认识到了父母对他的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这两种评价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他认识到这两种评价的目的是一样的──那都是爱。(在课题上画“心”形)一起读这段话:

出示: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生:女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巴迪已经长大成人而且成为了一名作家,当他回忆童年往事时,会对他的父母说些什么呢?你读懂了什么?

生:生活就像一艘小船,走过的路就是海洋,只有不怕风浪,勇往直前,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生:父亲的批评是来自内心的爱。

生: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的话,充满着的都是爱。

生:母亲的爱,如盖好被子别受凉那样具体,父亲的爱是深层次的爱。

……

师:巴迪无疑是幸福的,他同时拥有了两种极端的爱。母亲慈祥的话语给了他创作的信心和动力,父亲严厉的批评则令他在洋洋自得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评价却饱含了父母同样厚重的深情,也使他最终走向成功之路。他怎能不对双亲满怀感恩之情呢?

作业:

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写一篇小短文,可以写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也可以写对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的新的认识。

    相关推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初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教学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7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3篇)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3篇)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片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价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价 我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3篇)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3篇) 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与评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与评析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3篇)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3篇) 3 六年级教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想到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后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感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建议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