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詹天佑》教学杂谈

小编:

〖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传情达意的读〗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练”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这种“即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的传情达意的阅读体验才能获得。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传情达意”的读要求读者流入作品,驰骋想像,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因此,我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传情达意的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或低声读,细吟慢读,领会所读作品的内容,在低诵中细细揣摩作者传情达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现方法;或高声读,通过高声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或模仿角色读,即在阅读人物对话的课文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种人物的语气、语调、心态和神情,使自己进入角色,高声、反复朗诵台词,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一篇课文,我一般从文章的整体着眼,从那些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词句切入,指导朗读。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问学生:“你认为这句话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哪些词应该重读?”学生试读之后纷纷举手回答:“应用赞美的语气”、“应用自豪的语气”、“‘杰出’和‘爱国’这两个词语应重读。”于是我请同学们读此句,重读“杰出”和“爱国”,读出自豪和赞美的语气。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同时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伴随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课文中的感情因素,通过传情达意的读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文章中心,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并且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他们的语感得以培养,心灵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传情达意的读,要指导学生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有分寸,这样传情达意的读,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就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自能读书能力·画〗

预习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中国。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鞭策,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同时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很好地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该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可以从“读、查、思、画、批、议”六方面入手。

在前面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

“──”“──”“~”“√”(依学生喜好而定)勾画文中的重点、难点。比如预习《詹天佑》一课,文中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具有统领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就可以在这句话的下面画上一道“──”并在重点词“杰出”、“爱国”的下面用“△”标出。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对一篇文章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教师一定要对此给予重视。

〖语言训练的“着力点”·抓简练的语言〗

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学科。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能力的形成必须靠训练。因此,加强语言训练就成为语文课的主旋律。加强语言训练,必须明确训练的内容。本文想就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语言表达特点,谈谈语言训练中的“着力点”。

课文中既有具体、严密的语言,也有简练的语言。例如,《詹天佑》一文,有这样一句话:“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出以下几点:

1、詹天佑去的地方多,走的路多。

2、施工的项目多,工作量大。

3、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

4、工作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这一句话,作者虽然只用了38个字,却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语言是多么简练啊!这样的语言怎能不着力进行训练呢?

〖浅谈口语能力的培养·抓住课文结尾,启发学生续想后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经常地跟别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语,那么,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就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所以,尽快培养学生清楚、准确地运用语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小学教师不容忽视的任务。

要培养较高的口语能力,只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但由于受教材编排、教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每学期仅数堂专门的说话课进行口语训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下面,我就如何把握教材中、生活中的一切能使学生的口语得到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谈谈自已的几点认识: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余味无穷,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如《詹天佑》一课,结尾处写外国游人望着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行的京张铁路,站在詹天佑铜像前,赞叹不已。可让学生想象外国游人啧啧赞叹的情景:什么叫“赞叹不已”?他们会说些什么?在说的过程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

〖淡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创新品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富有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成了我们面临的问题。通过阅读一些语文教学刊物,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课文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内外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培养儿童的创新心理品质,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逐步养成富有创造力的个性,如教学《詹天佑》时,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了解后,结合“开凿隧道”及设计“人字形”线路,引导学生画出“人字形线路”,并尝试进行“中部凿井法”、“两端凿进法”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养成勇于思考和探索的品质。如教学《新型玻璃》,请学生当推销员,介绍各种玻璃的特点,并要求学生自已设想一种新型玻璃的塑造是一种创新的活动,而构想新型玻璃更需要创新性的想象思维。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引导学生读中悟美·在朗读中感悟美〗

新课标呼吁朗读,提倡感悟。在朗读中感悟,已是如今阅读教学之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闷的课堂,强化了情感的熏陶,阐释了人文之精神。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朗读中可以培养学生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启迪。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美呢?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和作者情感形成共鸣,就能感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美好的品质。

比如《詹天佑》一课中第四自然段:“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段文字高度概括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他是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的动力、克服困难的力量、战胜困难的勇气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这段文字的思想内容呢?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四次朗读。

一是学习第四自然段:詹天佑带领工作人员攀山越岭,在高山深涧恶劣的环境下勘测线路,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都克服了,是什么力量使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呢?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是学习第五自然段:在开凿隧道时,詹天佑又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他为什么能想到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学生齐读这句话。

三是学习第六自然段:修筑京张铁路最难的莫过于火车过青龙桥爬陡坡。但詹天佑靠他的智慧和聪明才智解决这一问题。这是为什么?学生又一次齐读这句话。

四是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学生围绕“看看文中哪些句子让你的心不能平静?”学习后,詹天佑接受任务的动力是什么?学生再次齐读这句话。

通过四次朗读,学生读出了也感受到了,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不怕艰难险阻的勇气和毅然接受任务、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决心。而且四次朗读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这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进一步深化了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启发下,真切地感悟到詹天佑的爱国情感,并且被他的思想所感染,获得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阅读教学中关于质疑的思考·扣住难点,质疑释难·抓重点句,设疑推导〗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质疑,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

实践证明,质疑解疑的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我注意教给他们如何思考的路子,让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律,探求文章的脉络 ,有顺序地把思维引向深入。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启发学习较差的学生多提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表扬 ,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阅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在思维的渐次深入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同时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分析事物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认识能力。《詹天佑》一文的教学中,有学生围绕这句话质疑:“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铁路还没有修了,更不知能否修好,为什么大家就认为争了一口气我们好像没有争气的理由。围绕这一难点,我就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上面一节,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当时的背景,了解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再结合这一节的后面几句话,如“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理解这项工程的艰巨,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詹天佑的“伟大,杰出”。同时,我就依此为过渡,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接下来的内容,学习詹天佑是怎样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为咱们争气的。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学习更加有针对性,也有利于突破学习的重点,起到了“疑出难点,解决难点,带出重点,理解重点”的作用。也使学生自己解决了难点,享受到质疑解疑的乐趣。

读一篇文章只有抓住重点句,关键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才能读懂课文。如每篇文章的中心句 ,能概括全文中心内容,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与课文的各部分关系十分密切。抓住中心句的学习,往往能串联全篇课文,使教学浑然一体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如《詹天佑》中有一句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的容量大,课文的整个情节都围绕他展开的 。学习课文时,学生一下就找到了这句中心句,并且提出质疑:课文写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两个特点,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杰出”和“爱国”到底哪个为主呢?这个问题很大,我就引导学生紧抓这句中心句,一步一步学习课文,展开讨论。通过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人字型线路等具体内容,细细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的才华(提前竣工的水平的体现)和强烈的爱国之情(顺利完工的动力和保障)。

实践证明,质疑解疑的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能养成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求解的习惯,使其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推荐

    《詹天佑》教学谈 《詹天佑》教学谈 《詹天佑》其它杂项 《詹天佑》其它杂项 《詹天佑》其它杂项 《詹天佑》其它杂项 《詹天佑》其它杂项 《詹天佑》其它杂项 《詹天佑》其它杂项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2 20《詹天佑》 20.詹天佑 《詹天佑》2 7 詹天佑 7、 詹天佑 《詹天佑》2 20.詹天佑 《詹天佑》2 詹天佑 1 17、詹天佑 詹天佑2 7、 詹天佑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2 《詹天佑》1 7《詹天佑》 句 .詹天佑 7 詹天佑 句 .詹天佑 詹天佑 1 17、詹天佑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 教案 《詹天佑》教学案 20《詹天佑》 7《詹天佑》 詹天佑2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导读 《詹天佑》简案 《詹天佑》的“心” 《詹天佑》课文 《詹天佑》课文 《詹天佑》导读 《詹天佑》一课 《詹天佑》简案 詹天佑导读 詹天佑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