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伯牙绝弦》备课心得

小编:

《伯牙绝弦》一课,在古曲古文构建的古朴氛围中,向孩子讲述知音这段传奇故事,诠释了“境由心造,琴为心声;云烟万里,知音难求”的千古主题。

设计的时候,真的迷惘,仅仅告诉孩子们一个纯粹的“知音”传奇呢,还是应该与时俱进,重新诠释现代意义的知音?最终选择了两者兼顾。让小学六年级学生领悟本课意境,产生知音对话,触动他们稚嫩的心弦,何其难矣!

一、解读决定设计

1、主题解读:

⑴ 境有心造,琴为心声:

对于伯牙来说,人生即琴。琴,原来只是另外一个自己。但是一次的偶然邂逅,使得伯牙在一处山间遇到唯一的听众钟子期,于是他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高洁情怀才有了表达的空间。他的琴声遇到了钟子期,从此,生命有了知音。“高山流水”是音乐,也是伯牙孤寂清高不谙世俗的言说。

“知音情节”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翻开历代诗词文赋,比比皆是。如唐初王勃名篇《滕王阁序》云:“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即表达了借高山流水之曲期盼知赏之意。又如北宋晏殊《山亭柳》“赠歌者”:“若有知音见,不辞遍唱阳春。”岳飞《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一种身系家国安危而又不为所容不被理解的沉重忧患化作对高山流水知音的企盼,但悲剧是彻底的。伯牙虽已绝弦,但他留下的千古绝唱却敲响了文人心中的不绝追求。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谢安、谢眺、李白、孟浩然、王维、苏东坡,他们都是寻觅知音一路走来,一卷中国文化史,出现的最频繁最密集的怕也就是这两个字罢了。“高山流水”是中国文化最为阳春白雪的片断,是中国文人几千年无法割舍的知音情结。

⑵ 云烟万里,知音难求:

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子期使他深深地感受了拥有知音的幸福,他的琴声以及他通过琴声所传达的心声都只有子期能够理解,而人都是渴望被人理解的。子期的死,使伯牙尝到了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想到知音的难觅,他绝望地摔碎了瑶琴,从此也向整个世界封闭了心灵的大门。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是多么重要,多么令人渴望,而要找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却是难上加难。

⑶ 面向现实,重解知音: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重新诠释知音。以下引用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的作品《话说知音》,摘录一部分,启迪思考。

……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直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愈多愈好的啊!……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重大的损失,艺术的途径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在任何声色犬马的诱惑面前,都不能动摇和沉沦。……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沦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艰巨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追求,始终留存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

2、文本感悟:

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神交穿越世俗,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很少与平民交往的事例中的一个。一个贵为卿相,一个则是山野樵夫。但就在一个绵绵雨夜,一段陡峭山崖,完成了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这种神交便来自音乐的魅力。透过两个“善”得知,伯牙有非凡的创造才能与演奏技能,创作出气韵相生,意境悠远的《高山流水》;子期有着精深的音乐鉴赏能力,听懂了曲高和寡的《高山流水》,两人因音乐结缘。

⑵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冯梦龙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里说,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古人所说“声气相求”,就是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并且一方能对另一方的曲意表达心有灵犀一点通,于众人浑浑之中洞察其真意所指。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俞伯牙用琴声表达了他高山一样的志念、情操和江河一样的智慧、涵养,而且表述得十分精确、生动和感人,而钟子期也一定具有同样的志念、情操、智慧和德性,两心相同,两个精神世界的高度一致,因而琴声一起,便引起钟子期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两人以一曲《高山流水》而成知音。

⑶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山有一种大气,是平常人的境界所达不到的,因此,只有那些“胸怀天下”的仁者才能欣赏到山的精髓,所以“仁者乐山”;水有一种灵气,非常人所能领悟,只有智慧的人看到水才能做到心中顿悟,因此“智者乐水”。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爱山的仁者伯牙,爱水的智者子期,两人心灵相通,谱写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传奇。

⑷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念”字,下为一“心”字底,是心中心所思、所想,更是内心的独白!子期不但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高山、流水,而且越过音乐,越过形象触及到了伯牙的内心,这表面的知音后其实深藏着子期对伯牙的知心,是心领神会、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

⑸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为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难得。后也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少。伯牙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

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失去子期,心中的况味永远没人知道,重回寂寞;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这破琴绝弦的“绝”,决断的非仅仅是那一根琴弦,而是一根心弦呀!

二、教学设计思考

1、教学切入点:

⑴ 伯牙与子期的感情绝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是以音乐为载体的对人生的态度,所谓志同而道合者,所以不必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理解二人之间的这种感情。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是很难理解《高山流水》古曲的含义的,因此,不将音乐作为课文的切入点。

⑵ 钟子期不是一般的樵夫,至少应该属于隐居山林的知识分子,与伯牙一样寄情于山水之间,所以二人有情感共鸣点。但是不能将“士大夫”“樵夫”的身份提出来,证明“音乐无疆界”,同样过多地强调音乐性会使学生茫然。

⑶ 本课以“绝弦”为突破口:

“绝弦”是一个典故,出自于《吕氏春秋。本味》,讲的是伯牙与子期高山流与知音的故事。人们用“绝弦”表示失去知音的意思。唐代崔珏的《哭李商隐》里就有引用了这个典故:“良马因足无主婉,旧交心为绝弦哀。”

“绝弦”是本课的文眼,抓住了文眼,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感悟、想象,能更好地去解读文本,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水乳交融。“绝弦”出现了两次,一次在课题中,另一次在课文中。

题好一半文,教学从解题入手,让学生理解“绝弦”的字面意思,初知文本大意,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接着以“绝弦”为线,进入文章最后一句的教学“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显现文章主旨:知音难觅。由此展开,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笔意思索,深悟“绝弦”的意蕴。

2、板块教学,理性推进,步步落实:

第一板块:

初解绝弦:

从课题入手,联系课文最后一句,知晓文章的大意。

第二板块:

再解绝弦:

直接引出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引导学生读好两人各自特点;然后让学生再读文,从哪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重点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借助创设情境、想象说话等方式顺畅自如地掌握了文章内容,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的深刻内涵。

第三板块:

深悟绝弦:

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引领学生再现当时情境:“两人相约明年中秋再相会,当伯牙兴致勃勃地来到相约地点,万万没想到等待他的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他多想鼓琴给昔日知音……”,配以极其悲怆凄凉的古埙乐音,紧接着回扣文本“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回环朗读中感悟千古知音佳话。

第四板块:

回味绝弦:

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典雅的琴音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读全文,收获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3、教学难点:

⑴ 解题难点:

“绝弦”二字中“绝”为难点,此“绝”表面为“拉断”之意,但是一个“绝”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内。

⑵ 读的难点:

两个语气词“兮”和“哉”是生字,平常是见不到的。另外,两字都是轻声,怎样读出轻声,读出感叹,明白古人连续用语气词的用心所在,读出了语言背后的心情,猜测当时的心理活动。其次,“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如何断句,怎么读出轻重缓急,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将古文的意境淋漓尽致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⑶ 理解文意的难点: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语言形式,其中有许多特殊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尤其是文言文常使用单字,甚至在不同地方,不同情况,每个单字的用法,意义不同。抓四个“善”是抓住了“理解文意”的重点。“善鼓”可以说成“善于弹琴”,也可以说成“擅长弹琴”,再者“善哉”的“善”字典中的意思是“做得好”,用在句子中应该翻译成“弹得太好了”,如只说成“好啊”是不恰当的。5句话,77字的小文,教学中“字义连句”“想象补白”“通顺表达”等任务都要完成。

三、以古教古,诗意课堂

用凝练的古文语言来讲述一件事情或是阐述一个意见是完美的。用文言是现代人对古人的敬仰,是对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的继承。

1、夸奖学生用古文:

“妙哉!”“善哉!”“美哉!””“大哉!”“壮哉!”……

2、提示学生用古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无止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纳才有吐。”……

3、点拨学生用古文:

2000多年来,以“伯牙教琴、伯牙琴、伯牙弦、牙弦、伯牙曲、流水琴、高山流水、流水高山、高山深水、水深山峨、流水、钟期听、钟期耳、钟期、子期、赏音、知音”等化典的诗文不可胜数。“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

4、仿写浅显文言文:依照经典之句的结构、语气、命意仿写一段话,激发兴趣,感悟文言文语言魅力。如:“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善哉,徐徐兮若春风。”“善哉,袅袅兮若轻烟。”“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四、中国经典古曲《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后来高山分为四段,流水分为八段。”

明清以来,《高山》、《流水》又有变化,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相关推荐

    《伯牙绝弦》一得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中心思想 《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有感 《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歌词 《伯牙绝弦》随想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赏析 《伯牙绝弦》有感 《伯牙绝弦》听课有感 《伯牙绝弦》课文简说 《伯牙绝弦》说课材料 《伯牙绝弦》说课材料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随想 《伯牙绝弦》有感 伯牙绝弦翻译 《伯牙绝弦》听课有感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听课有感 《伯牙绝弦》教学谈 《伯牙绝弦》导学案 《伯牙绝弦》课文简说 《伯牙绝弦》课文简说 《伯牙绝弦》课堂录评 伯牙绝弦课堂练习 听《伯牙绝弦》有感 《伯牙绝弦》导学案 《伯牙绝弦》教学谈 《伯牙绝弦》教学谈 听《伯牙绝弦》有感 《伯牙绝弦》导学案 《伯牙绝弦》导学案 《伯牙绝弦》练习题 《伯牙绝弦》教学设想 《伯牙绝弦》教后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拓展阅读 《伯牙绝弦》教学目标 《伯牙绝弦》教学建议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译文反思 《伯牙绝弦》精品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词句解析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相关链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六上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后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想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闫学《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说课设计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4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3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4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