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小编:

课前互动,引导辩论。

课件出示:你是否赞同推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师:前几周,学校给大家发了一个借阅光盘,主要是想推行儿童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活动。也就是让大家从小背诵、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对这种做法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呢?理由又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诵读古文可以积累知识,陶冶人的情操。所以我赞成。

生2:我认为在当今21世纪我们已经很少能用到古诗文,学了用处不大。

师:(问持赞成态度的学生)你对他的观点是怎么看的?

(两名学生站起来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1:我觉得古代人和现代人应该有相通之处。

生2: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我们现在用的都是白话文,在我们的作文中,在许多学术论文里面还能见到向古诗文那样的写法吗?

生1:很多古文都是经典,是中华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呀。

生2:可是它现在已经被白话文所代替了。

生1:现在很多的文章中还引用了一些古文的词句。

生2:(欲辩无言)

(全班鼓掌。)

师:说得很好,做到了言之有理,还有谁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3:我持反对意见。古代的人写书都用文言文,一般老百姓都没有文化。但从鲁迅先生开始推行白话文以来,老百姓的文化知识水准就提高了很多。所以,没有必要推行文言文。我还想针对论语说一说。论语说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人与人相处的礼仪。但现今社会,在推行国际化礼仪。如果再把论语找出来,那我们的礼仪行为就不能和国际合拍。

师:首先给她的这一段滔滔不觉地发言鼓掌。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能有如此见地。老师很佩服!

师:还有谁来说说?

生:我赞成推行,但是听哥哥说文言文很难。古文中一个字代表了许多的意思,不好理解。而且文言文也很难读,拗口,像绕口令一样。

师小结: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辩到这里。到底孰是孰非,让我们试着在本节课后给出明确的答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各执一词、以理据争、唇枪舌剑、短兵相接,此乃辨也!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场两千六百多年前的辩论。请大家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辩”用篆体编排,并放大字号突出。背景是课文插图)

生齐:“两小儿辩日”。

师:这个题目用今天的话怎么说?

生:两个小孩在辩论关于太阳的话题。

二、读通、读准

1、配乐范读课文: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刚才课前辩论中有同学提到了文言文很难学,不容易懂。说文言文读起来很拗口,像绕口令一样。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朗读开始。首先,请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文字似竹简竖行排列。)

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鼓掌。)

2、自由练习,读正确,注意停顿断句:

师:大家好好练习一定会比老师读得更好。现在请大家自己读一读文章,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3、指名轮读课文:

生1:(第一段中的“斗”读成“dou”。)

师:“斗”是多音字,联系“辩斗”的意思想一想,这儿应该怎么读。

(学生纠正为“dou”。)

师:你能再读一遍吗?

(生1读正确了。)

生2:(第二段,未能流畅准确地读出。)

师:“请你跟老师来读一遍。”

(师带领该生读。)

生2:(再读,还有两处磕巴。)

师:提示“日初出”的意思,再次领读强调停顿和节奏。

(生2终于读好了,其他学生鼓掌。)

师:这第二段,要读好还真不容易。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全班朗读第二自然。)

生3:读第三段。

生4:读第四段。

4、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把文章读准确、通顺。

(学生自由放声读课文。)

三、读懂课文,理解大意,读出韵味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圈点笔记,自己尝试读懂文言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师:这篇文言文很短,但后面的注释很多,意思理解起来也很难,大家有没有信心看着注释自己理解呢?现在大家细心地把文章读一读,结合注释,看看文章讲了什么。

(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

2、同桌交流:

师:“读完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说说。有问题可以互相商量解决。”

3、点名说课文的大意:

(重点强调解析──“东游”“去”“汤”“车盖”“盘盂”。)

4、配乐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师: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意思。让我们再试着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准课文的停顿,读出他的韵味儿。

(学生朗读。不少学生摇头晃脑,读得很有滋味儿。)

四、走进辩论,读出内涵,读出情趣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两小儿不同的观点和理由。

2、学生交流,老师板书:

生:一个小孩说太阳在早晨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师:用课本上的话怎么说?

生: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板书:

晨近午远。

师:另一个呢小孩的观点呢?

生: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就是说早晨的时候太阳离我们远,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

板书:

晨远午近

师:好,大家读一下他们的观点。

生:……

师:谁能说说他们各自的理由又是什么?

生: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很大,而中午比早上又小很多。近了大,远了小。所以早上太阳离人近,而中午离人远。

师:第二个小孩呢?

生:第二个小孩认为日出的时候天气是非常凉爽的,但是到了中午,如同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十分热。所以说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师:两个的观点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现在请大家用“~~”画出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用“──”画出第二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

2、分组读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

师:好,男同学来读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女同学来读第二个怎么样?叙述的语言我们可以省略不读。

(男女生互读。)

3、引导辩论:

⑴ 同桌读文辩论:

师:大家明白了两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同桌之间能不能用课本上的话像两个小孩来那样来辩一辩吗?

(临坐的学生开始“辩论”,场面热烈。)

⑵ 分成大组进行辩论:

师:同学们“辩”完了吗?现在大家分为两大组,楚河汉界,分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辩论的感觉,行吗?

(第一大组学生读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

师:(第一大组读完,老师及时评价)“观点鲜明,立场坚定。”。

(第二大组学生读第二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

师:好,老师看到有的同学眉毛都竖起来了,有一种不容辩驳的气势。

师:现在,让我们把理由和观点分开读。再辩一辩。

(两个大组的学生伸脖仰头,互相对视,气氛热烈。)

⑶ 推举代表辩论:

师:两组辩论,都很精彩,难分高下。我建议,进行第二轮的辩论比赛。请两个小组各推荐一名能言善辩者,进行一对一的辩论,好吗?

(生推选出代表。)

师:真正的辩论要看着对方。目光的交流也是一种争辩。好,大家来看这俩小儿的辩论。

(两名学生语速、语调颇有辩论的感觉,也有了目光的交流。其他学生为他们鼓掌。)

4、情境表演,读出情趣:

师:两位同学果然厉害。但是老师觉得还有点读课文的感觉。这和文中的这两个小孩当时的辩论还不太相同。这样,大家给你们的选出的代表出出主意──语气,神态,动作,都应该注意什么。

(很多学生为两名学生出主意,献技献策,有的还亲自示范。老师也融入其中。)

师:好了,现在有请“两小儿辩日”。

师:这次准备好了吗?有没有信心?

生1:(微笑着、语速较慢,手势夸张表示远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生2:(连连摇手)非也,非也。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句末语调上扬。)

(其他学生笑,并鼓掌。)

生1(边说边用手比划,语气坚定)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如盘盂。此不为近者大,而远者小乎。(先看着对方,说完,扬起头笑着。)

生2(双手叉腰,语速急切)“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做“探汤”的动作,其他同学大笑)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假装捋着胡须。)两位童子为何争辩啊?

生1(看着老师,先一愣。然后会心地笑着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生2:(抢着)“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这……这……”

生1:“孔先生,听说你博学多才,你来评评理。”

师:(不好意思地)“我不能决也。”

生1(笑着):“孰为汝多知乎?”

生2(笑着):“就是,就是,孰为汝多知乎?”

(学生长时间鼓掌。)

5、回顾课文,读出内涵: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讲主要内容讲的是两小儿辩日,文章写孔子的笔墨并不多。但从这些不多的介绍中,你能读懂孔子的什么呢?

生1:我认为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自己不知道也敢于承认。

师:好,他用孔子的话来评价孔子,谁再来谈谈看法。

生2:孔子虽然知道的东西很多,但他仍然不知道太阳离我们是远还是近。这也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学无止境。

生3:老师我觉得孔子也是一个善于提问的人。他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他就上前问其究竟。

师:对呀。孔子曾说,“敏而好学──”

生(齐):“不耻下问。”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在幽幽古琴、琅琅书声中,在大家精彩的辩论中,我们似乎领略到了两千六百年前春秋时期那百家争鸣、先哲辈出、扬思善辩、彰显智慧的时代风貌;也对大学问家孔子的修养品质、人格魅力有了简单的了解。此时我们再回顾课前的辩论,我觉得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诵读经典,传承文明。(课件出示:“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同学们,读古文其乐无穷,读古人其获无穷也!下课。

    相关推荐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及评析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26《两小儿辩日》 26 两小儿辩日 26 两小儿辩日 26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教案设计 《两小儿辩日》扩写 《两小儿辩日》扩写 《两小儿辩日》赏析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部编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简短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 王崧舟《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辨日》教学实录 两小儿辩日2-教学教案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 26《两小儿辩日》|人教版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 两小儿辩日1-教学教案 两小儿辩日3-教学教案 两小儿辩日最新教案   《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3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两小儿辩日的科学道理 两小儿辩日最新教案6 两小儿辩日 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最新教案4 两小儿辩日 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最新教案3 两小儿辩日 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最新教案2 两小儿辩日最新教案5 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悟出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引发的思考 《两小儿辩日》的课后反思 两小儿辩日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8 《两小儿辩日》教学回顾与反思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由《两小儿辩日》引发的思考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答案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