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匆匆》相关链接

小编:

1、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其作品笔致简约,亲切自然,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代表作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散文集》《朱自清诗文集》等。

2、《匆匆》赏析:

朱自清是个擅于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以抒发自己主观情愫的诗人。燕子来而复去,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这本是人所习见的自然现象,但诗人触景生情,从中联想到自己年青的生命,默算着二十四年八千多个日子的行踪,追索着生命的价值,发出了惋惜的喟叹。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年青人必须珍惜光阴,万勿使其错过,《匆匆》的主旨,便在于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但从中不难发现,作者在抒发这一感受时,并不是去作枯燥无味的大道理讲述,也不是去发空洞的呼喊,而是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兴,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使抽象转为具体,思绪化为形象,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不随着作者的思路去对人生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匆匆》的艺术特点,首先便体现在作者这种对感情、形象的奇妙构思之中。

应该说,作品开端寄兴于燕子、杨柳、桃花的抒写,还只是点题。为了使内心情意表现得更集中、更丰富、更强烈,在《匆匆》里,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去捕捉那“匆匆”的影子,以拟人手法,把光阴的象征──太阳,写得活灵活现。那太阳简直就像是一个性格活泼、步履轻捷的青春少年,他来去是这样地轻悄匆忙,在你稍一转动之间就过去了,他从你“手边过去”“身上跨过”“脚边飞去”“叹息里闪过”,真是挽不住,留不得呵!日出日落,来去匆匆,光阴本是无情无踪的。但“太阳他有脚”,诗人正是扣住这“脚”,把时间这个空灵对象写得新鲜活脱,使无情之物显得充满人情。那人格化了的太阳,实际上是直接沟通诗人心灵深处的动人形象,诗人借助它抒发了自己在特定环境里特殊的思想感受,将篇端开拓的意境予以深化。

在《匆匆》里,鲜明的比喻和对照,起了有力烘托内在潜思的作用。作品开头便以花木新陈代谢和人类生命对照。冬去春来,花木有谢而再开的时候,而人的青春呢?却是一去而不复返,作者写道:“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相对于万古长存的宇宙,人的生命是十分渺小的,“针尖上一滴水”和“大海”,这两个鲜明的喻语,确是把两者的差距形容透了。但唯其渺小更应珍惜,因为稍一轻忽,便要消失在无垠的时间长流里渺无踪影,作者“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者,正由于此。接着作者又劈面提出:“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进一步把自己生命的流和大自然时间的流作更具体的对比,他以“被微风吹散了”的“轻烟”和“被初阳蒸融了”的“薄雾”,来譬喻自己“过去的日子”。“轻烟”与“薄雾”极言其空虚飘忽,不务实际,把“徘徊”与“匆匆”形象化了,从而表露了不愿虚度此生的心愿,这就如他在同一时期所写的《毁灭》一诗里说的,觉得自己“飘飘然如轻烟,如浮云,丝毫立不定脚跟”,因此极思“拨烟尘而见自己的国土”。《匆匆》的题旨,就是在大自然的时序匆匆和一己生命的匆匆对比之中展现开来的。

《匆匆》篇幅短小,构思新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作品大体上有三个层次,起头作者就透过自然现象不断追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如果有人偷了,“那是谁?又存在何处”?如果是自己逃去了,“现在又到了哪里”?设问灵巧,一句一锤,扣人心弦,逼着你去思索人生严肃的问题。在第二层次里,又以来去日子“又怎样地匆匆”这一发问句别开生面,引出太阳这一具体形象。那作为诗人感情附丽物的太阳,既是诗人主观抒情的渊薮,又是通篇结构的纽扣,它既把前面提出的问题形象化了,又为以下的情感抒发别辟蹊径。在最后一个层次里,作者又以“我能做些什么”这一反问句式,把情绪进一步挥发,以一连串发问句,追踪自己生命的痕迹,反省着“过去的日子”,最后又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呼应开端。通篇只有六百来字,居然用了十一个发问句,在一连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设问中,表现了一个微妙的内心世界。这些发问句在整个结构中,实际上是巧妙地起了牵引情感的线头作用,通过它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显了主题,深化了主题。这样不落常套的艺术构思,确是具有不同于众的独特风格。

《匆匆》显然是流露出一种由于倥偬时日而勾起的如“游丝”般怅惘的情绪,但综观全篇情调却是健康向上的,诗人绝不是观花溅泪,望柳伤春,而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对时代的感受,作品似乎没有回答“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如何去结束“徘徊”,但在作者不断追问、反问、责问中,可以看出他是深深不满于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不甘虚掷光阴“匆匆”而过。“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正是作者点睛之笔,隐含在作品里的就是这种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后来,经过长期摸索,作者终于“一步步踏在泥土上”,向前走去。

    相关推荐

    《匆匆》相关 《匆匆》相关知识 《鲸》相关链接 《将相和》相关链接 《松鼠》相关链接 《一面》相关链接 《观潮》相关链接 《白鹅》相关链接 《藏戏》相关链接 《草原》相关链接 《穷人》相关链接 《手指》相关链接 《颐和园》相关链接 《珍珠鸟》相关链接 《有的人》相关链接 《月光曲》相关链接 《火烧云》相关链接 《景阳冈》相关链接 《詹天佑》相关链接 《落花生》相关链接 《匆匆》同步作文 相关名言警句 《去年的树》相关链接 《秦兵马俑》相关链接 《牧场之国》相关链接 《少年闰土》相关链接 《伯牙绝弦》相关链接 《桃花心木》相关链接 《古诗两首》相关链接 《丝绸之路》相关链接 《草船借箭》相关链接 《山中访友》相关链接 《中华少年》相关链接 《顶碗少年》相关链接 《七律·长征》相关链接 《鸟的天堂》相关链接 《新型玻璃》相关链接 《开国大典》相关链接 《晏子使楚》相关链接 《我的舞台》相关链接 《慈母情深》相关链接 《杨氏父子》相关链接 《青山不老》相关链接 《古诗两首》相关链接 《七律·长征》相关链接 《猴王出世》相关链接 《巨人的花园》相关链接 《幸福是什么》相关链接 《古诗词三首》相关链接 《最后一分钟》相关链接 《祖父的园子》相关链接 《唯一的听众》相关链接 《文言文两则》相关链接 《爬山虎的脚》相关链接 《难忘的一课》相关链接 《金色的鱼钩》相关链接 《索溪峪的“野”》相关链接 《金色的脚印》相关链接 《北京的春节》相关链接 《蟋蟀的住宅》相关链接 《梦想的力量》相关链接 《草虫的村落》相关链接 《彩色的翅膀》相关链接 《老人与海鸥》相关链接 《大自然的启示》相关链接 《大瀑布的葬礼》相关链接 《最后一头战象》相关链接 《触摸春天》相关资料链接 《狼牙山五壮士》相关链接 《生命生命》相关资料链接 《小木偶的故事》相关链接 《毛主席在花山》相关链接 《蒙娜丽莎之约》相关链接 《鲁滨孙漂流记》相关链接 《圆明圆的毁灭》相关链接 《只有一个地球》相关链接 《匆匆》 匆匆 匆 匆 匆匆 匆匆 《匆匆》 匆匆 《呼风唤雨的世纪》相关链接 《记金华的双龙洞》相关链接 《冬阳·童年·骆驼队》相关链接 《跨越百年的美丽》相关链接 《千年梦圆在今朝》相关链接 《各具特色的民居》 相关链接 《雅鲁藏布大峡谷》相关链接 《地震中的父与子》相关链接 《青山处处埋忠骨》相关链接 《别饿坏了那匹马》相关链接 匆匆 匆匆 匆匆 匆匆 匆匆 匆匆 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