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编:

师:1998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有一个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总理的无比沉重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师有感情的诵读)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

师:听完了,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那位诗人为什么写下这首诗?

生2:总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师:你有话想说吗?

生3:这里的你是指谁?

师:读进一首诗,想进一首诗。……带着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感受,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读完后,假如让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明白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周总理这一夜,你默默地看了,我想你也静静地想了。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总理的一夜,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这是怎样的一夜?

生1:辛苦。

师:王老师想问你,你是怎样想到用“辛苦”这个词的?

板书:

辛苦

生1:我从“厚厚的一叠”说明他的辛苦。

师:“厚厚”他没放过,让他感受到辛苦。读书就应该这样。

生2:繁忙。

师:请问,当你用“繁忙”这个词概括总理的一夜,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

繁忙

生2:我是从这一段里看到的“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我是想,他批文件十分认真。

师:说得真好,他既吸收了他的发现,又融入了自己的发现……

生3:俭朴。

师:我把这个词写下来,你说。

板书:

俭朴

生3:“一把小转椅……如此而已”。

师:是的,无论总理的住,还是总理的吃,只有你刚才的词“俭朴”概括最合适。

生4:劳苦,我觉得……

师:还有谁不同的理解,你觉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

板书:

劳苦

生5:短暂而漫长。

师: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为什么说短暂?

生5:从“公鸡喔喔叫明……”,说漫长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他才……”

师:从词语的表面看,短暂、漫长是矛盾的,而这总理的一夜却统一起来,为什么?这是你独特的感受。王老师也想用两个词语来表现自己读了以后的理解。(师在黑板上写上“通宵达旦”、“殚精竭虑”)总理一夜是“通宵达旦”的一夜,这一夜他没有休息,没有睡觉,甚至没有打一个盹。总理一夜是“殚精竭虑”的一夜,每一个文件要批阅,每一句话要反复斟酌。

师:再读文章,读着读着,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特别为这一颤?请在这些句子画一些记号。

生:边读边画。

师:(巡视)同学们,让你为之一颤的文字,找出来还不够,你得细细地品,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

师:(巡视)有同学觉得光在心里品还不够,还在书上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用一个词一句话都行。

师(巡视)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你读着读着,你有一种冲动,你想大声的朗读,读你找到的、品过的句子。

(生自主读书3、4分钟。)

师:停,总理的这一夜,读着读着,我们的心都为之一颤,是吗?请你读你的句子。

生1:“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师:读着读着,你为什么为之一颤?

生1:因为……简单。

师:假如你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你想用哪个词?

生1:极其简单。

师:请你再读,把“极其简单”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1:有感情地读。

师:好,太好了。齐读,体会体会“极其简单”的这四个字

生:齐读。

师:“如此而已”,是的,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的房子曾经是谁住过的地方?也可以猜猜。

生1:毛泽东。

师:注意,是高大的宫殿。

生2:末代皇帝溥仪。

师:你说得没错,这个人比溥仪更大。这是清朝摄政王载亨住过的房子,摄政王就是……摄政王的宫殿,可能会有哪些陈设?

生1:古董。

师:怎样的古董?

生1:无价之宝。

生2:西洋沙发。

生3:黄金美玉珍宝。

生4:奇花异草,山水盆景。

师:这是……曾经是那么昂贵的陈设,但是当这座高大的宫殿成为我们总理居住的房子,读下去──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师:岁月……曾经有那样多的奇珍异宝、家具,如今成了总理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总理!同志们,同学们,“极其简单”真的简单吗?

生:简单。

师:对,陈设是简单,但让对总理来说简单吗?不简单,不简单是──

生:极其不简单。

师: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是谁住的吗?周总理是堂堂一个总理,他有……的权利,有……的权利。对于总理办公的地方,它应该有什么?

生1:沙发。

生2:字画。

生3:文房四宝。

生4:很大的办公桌。

师:你觉得太小了,甚至这不下更多的文件。对吗?

师:但是当这座房子成了总理的办公地方,但现在室内──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本来……沙发、办公桌,……总理本应该……但现在──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你说极其简单,简单吗?

生:不简单。

师:什么不简单?

生1:周总理这个人。

生2:品质不简单。

生3、性格不简单。

生4:精神不简单。

师:精神不简单吗!说得多好!当你读这句话时,……

师:此时此刻,当你读这句话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这句子的?

生1:敬佩。

生2:崇高。

生3:佩服。

师:来,我们一起来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这样看似简单,又极其不简单的句子还有吗?

生1:“花生米的颗数并不多,……增加了份量”。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极不简单?

生1:总理吃夜宵就只吃几颗花生米……

师:你又怎样看是极其不简单的?

生1无语。

师:喝这杯茶的是谁?吃花生米的是谁?他是怎样的情况吃这点东西?所以你体会到总理的不简单。

生:齐读。

师:真好,是啊!总理的简朴的生活让我们感动;但是总理的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却让我们无限感慨!哪些句子让我们无限感慨?

生:“他不是普通的浏览……”

师:的确,这个句子让你有无限感慨。不是浏览,而是书上的一个词──

生:批阅。

师:不,比批阅还更准确的词,你找到了吗?你把它圈出来。

生:审阅。

师:同学们,你是怎么理解“审阅”这个词的?

生1:一句一句地审,一句一句地阅。

生2:一句一句地阅读。

生3:一边咨询,一边审阅。

生4:十分严格地看着。

师:刚才有同学说一句一句地阅读,但怎样的阅读才称得上审阅?

生1:认真仔细……

生2:一个字也不放过。

生3:非常严格。

生4:不放过任何字和词语。

生齐读这句。

师:只有这样的阅读才叫审阅,但是同学们,总理这样审阅的仅仅是这样一份文件吗?第一组同学准备。

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的总理坐在不大的写字台前,打开了他今晚要审阅的文件,只见他──(生接读)

师:夜很深了,只是时钟“嘀嗒嘀嗒”走动的声音,总理坐在办公桌前,继续审阅文件,只见他──(第二组接读)

师:夜更深了,人们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的总理依然坐在办公桌前。只见他──(第三组接读)

师:东方发白,夜色烂珊,总理坐在办公桌前审阅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第四组接读)

师:这一夜他休息过吗?睡过觉吗?他连打一个盹儿也没有。同学们,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的面前,重大的问题,棘手的问题,急迫的问题,需要总理去思考,需要总理决定。你说,总理的一夜简单吗?你说他会想到什么问题,他会思索什么文件?(出示一段话,师范读:“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 ________。)请你把他想的写下来。

生写话。

师:这一夜,我们的总理到底想了哪些问题,请你们……

生1:他想着哪些地方没有粮食。

生2:他想着怎样使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生3:他想今晚一定要批好这些文件,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

生4:他想怎样使贫困山区的人民脱离穷苦的面貌。

生5:他想着灾区人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生6:他想着如何使人民生活有保障,致富,国家更加富强。

生7:他想着老百姓吃得饱吗?有衣服穿吗?

生8:他想着山区的孩子能读上书吗?有多少失学儿童?

师: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一边批阅着文件,一边思索着那么多的问题。这一夜简单吗?容易吗?平凡吗?

师:“我回来后……”

生接读作者的心理话。

师:当你读完这句话,当你高声对全世界说,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1:激动。

师:为什么激动?

生2:兴奋。

师:为什么兴奋?

生3:骄傲。

师:为什么骄傲?

师:怀着这种心情,一齐对全世界说──

生齐读最后一句作者的话。

师:“我这么说着,我又想对全世界说──

生1接读。

师:为什么要对全世界说?

生2读。

师:请问你看到总理怎样的一夜?

生3:劳苦、简朴。

生3读。

师:请问你看到总理怎样的一夜?

生4:漫长。

生4读。

师:我高声对全世界说──(引读)

师:请部你看到过这样的总理吗?你看到过这样呕心沥血的总理吗?看到过这样殚精竭虑的总理吗?我不禁想高声对全世界说──(生接读)

师: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没有)你看到的是总理的一夜,你又怎么看到,敢断定总理的每一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生1:花生米的分量……可能每一夜都这么多。

生2:厚厚的一叠文件……

师:同学们,总理的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吗?这是我们敬爱的总理走完生命最后历程时最后的几行脚步。

课件出示字幕,师深情叙述总理生命最后一段日程:

1971年月日,总理诊断得了癌症。

……

9月20日,总理第四次手术,在推车上鼓励小平同志搞好工作。

10月24日,总理第五次手术。

12月20日,总理生命垂危……

1月7日深夜11时,总理从昏迷中醒来,用微弱的声音吩咐医生:我这里没什么,你们去照顾别人。

1975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师:同学们,看完总理在生命的最后一段的生命历程,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1:关心国家大事。

生2:叫医生照顾别人。

生3:关心别人。

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是什么?

生4:总理从身患癌症到死亡,这4年的时间里还在为国操劳。

师:人民群众比总量的一切还要重要,甚至生命。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现有你相信了吗?这样的劳苦,你信了吗?这样的呕心沥血,你相信了吗?因为我们的总理,我们的好总理,就是这样的人啊!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用这首诗来表达好吗?

生齐声诵读这首诗《你是这样的人》。

师:1998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有一位叫三宝的作曲家,谱写了极其感人的旋律。(播放歌曲《你是这样的人》)。这是一首凝聚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极其崇敬的诗;这是一首凝聚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怀念、无限爱戴的歌!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心底呼喊──《你是这样的人》。

【评析】

我很希望你们能与王老师再多接触一会儿。但主持人把我推到这儿来,我就开始谈。

无论是我对王崧舟老师的评论,还是我接下去要谈的话题,请各位老师都不要太认真。我在开始讲之前,想说明一点,在我们国内的大学里工作的、专门写各种教育学、心理学、包括写如何进行语文教育的这方面的书的所谓专家、教授们,他们在讲课或作报告的时候,不让大家昏昏入睡者,寥寥无几,所以你们千万不要太对他们充满一种神秘感,我坦白地讲,刚才王崧舟老师的这堂课,我就上不了。于是,我没有资格评王崧舟老师的课。但因为我过去也是一个老师,只是遗憾没有亲自教过语文,但是,我教过初中,也教过不少学科,于是,我是从作为一个老师的角度,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回味这节课,而不是对他做什么评论。接下去,我要和大家一起用一个半小时,来谈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和大家一起共同欣赏一下王崧舟老师刚刚领大家进入的、至今使大家眼泪未干的这一堂课,准备讲几句话。

第一点,我想对《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发表一些看法。

这篇课文描述的是我们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平凡的一夜的工作,但在这平凡的一夜工作中揭示了很多道理和很高尚的一种情愫。对这篇课文,对周恩来总理,我觉得这样的主题太沉重。我非常崇敬这个人,这个人的特点如果概括起来的话,第一点就是人格伟岸。这个伟岸的人格是跨越阶级、跨越国界的,于是,谁和他接触,谁都会崇拜他。他是靠那种伟岸的人格感染人。第二点是他的包容精神。那是常人难与比拟的,海纳百川,任何对立面他都能够包容。这是一种不得了的精神,比方说,周恩来在后来临去世的时候,也就是王崧舟老师说的做第五次大手术的时候,当把他的腹部切开,因他患的是晚期膀胱癌,他的小腹里整个肠子都拧在了一起,根本没有办法做手术,怎么样切开又怎么样缝合,一动都没动。这种痛苦是难以想像的。因此,我说他的包容、容忍的精神,是不得了的。第三点,他是那种儒家精神在当代的复演、复制最好的人。他是共产党的大儒,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新,也就是儒家的那种崇高的精神在他身上特别突出。但第四点,我必须再说一点,那就是,周总理的人生是一个悲剧的人生。这一代的领导人很多人都是悲剧的人生,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太多的悲剧我们不堪回首。比方说,中华民族历史上自有文字记录以来,发生灾荒最严重的一次就是三年自然灾害,那是1959年至1961年这三年,饿死三千万人。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事情,是史无前例的。所以对周恩来这个伟岸的人格、这个伟大的精神,在当时那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他的人生注定是悲剧的。所以,这个话题我都不大敢想,而这样一个话题让我们的小学生来接触,必定是永远也不能理解这一点的,只能是理解某一方面的情感,或者说是体验某一方面的情感。所以,我想讲,首先对这篇课文,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安排这篇课文,在我个人来看,恐怕不是最恰当的,这是其一。其二,这篇课文恐怕和王崧舟老师选的那首诗比起来,其可解读的价值远远比不上那首诗。我在想,如果把那首诗做为正文,把课文作为一种辅读的材料来说明那首诗,效果恐怕还会更好一点。但我不知道,教材的选编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篇课文,目的我不清楚,但我觉得这样一个话题,让五年级的学生来接触的话,是太沉重,太沉重了。这是我对课文的想法。

正是因为这么一个如此艰难的题材,我们王崧舟老师把它上得如此的有声有色,这就集中显现出了一个艺术家的风范。我不知道你们的感觉怎么样,王老师就像一个艺术家一样,是一个艺术家在上课,而不是一个平常的老师在上课,我真的是有这种感受,老师们,因为我也被他的课所感动。

第二点,我想谈一谈学生给我的印象。

这班35个学生,他们给我的印象是那么好,那么可爱。尤其是孩子们和王老师一起在上这节课时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呈现出令我非常感兴趣、印象很深刻的情景,集中反映了我们的孩子可爱的一面。比方说,他们在学习课文时有一些非常有趣的镜头。第一个镜头就是导入的时候,也说不上导入,其实就是在进入学习,在读宋小明的诗的时候,在我看来那已不是一夜的工作的导入,而就是在接触周恩来的精神境界,读后让学生来谈对那首诗的感想时,有一个同学说“周总理充满了爱心”,而且联想到了他所看到的一些情节──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到孤儿院去照顾孤儿,一下子就把这首诗和他的生活经历结合了起来,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这使我们想起了周恩来那种充满爱心的、无边际的,可以跨越种族的爱心的博大。这是第一个镜头。再比方说,他能够把痛苦藏在心里,把微笑留给别人,我们的小朋友讲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就是周总理在理发、刮胡子的时候咳嗽了一下,结果朱师傅不小心把总理的下巴刮破了,我们的学生理解为这是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微笑留给朱师傅。这个例子非常有趣,但是从这有趣中你们想到吗,非常宏大的在成人看来那么有意义的,能够提高人的精神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的非常有意义的东西,成人想像出来的东西,在孩子看来可能不是你所想像得那样。我们的诗人宋小明写出的周恩来把痛苦埋在心里,那是什么样的痛苦呀?这个痛苦反映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痛苦,我们中国的政治是政道和治道,两种东西合起来叫做政治。政道一般是由皇帝、第一把手来负责的;治道是由宰相来做的,这两者之间在历史上充满了冲突。一方面他的功劳要给毛泽东主席,就像过去的宰相要把功劳给皇帝,当然另一方面自己还要做工作,忍受各种各样的痛苦,还要拼命在政治上保全自己,要在政治上不倒是很难的,所以这种痛苦太复杂了,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们只能意会。而我们的孩子理解到的痛苦就是刮胡子刮破了的那点痛苦。这使我想到了一个例子。在古希腊的时候,有一个国王,他有个爱将,这个爱将骁勇善战,所向披糜,特别厉害,敌方就想,我要想战胜这个国家,必须得离间这个国王和他的爱将的关系。于是,他们就用离间计,对国王说,你的爱将要谋害你,而且说有什么什么证据。而恰在这时,他的爱将端来了一杯水,拿来几个药丸,国王马上把敌方来的使离间计的这个人送来的那封信丢在一边,顺手把爱将拿过来的药丸接过来,一口就吞了下去。这个故事,经常被人们拿来称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说明国王非常英明,非常勇敢。但小孩子看了这个故事怎么说呢,孩子说:这国王真厉害,他一口就把药吞下去了,他怎么不嫌苦啊?──孩子这样来理解。所以,从刚才我举的有趣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我们认为,我们赋予某篇课文或某一个情节的价值或追求,在孩子看来,可能根本不是成人所想像的那个样子。这是我听课后的第二个印象。第三点印象,也是令我非常感动的,就是孩子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能够敏锐地捕捉到那个宫殿式的建筑和室内的简单陈设这具有强烈对比关系的情节,而且发表了非常好的评论。第四点,就是在文章的后面,渐入佳境,进入高潮。孩子们在练习纸上所写的东西,孩子们所表达的一种想法,以及一种情感的流露,孩子们都有情感的投入,让我们感动。这是从孩子们身上,给我留下的几点印象。

第三点,我来谈一谈对王崧舟老师的印象。

我的第一个感受,王崧舟这节课之所以上得好,首先是因为他有艺术家的充满激情的心灵。因为他有这样的心灵,于是,他在上这样的课的时候,首先感动的是他自己。他自己首先被这种氛围所感动,于是,用自己的情感自然流露,而又感染了我们在座的学生。所以,他的课自始至终充满情感,最后,一个堂堂男子,也涌出了激动的泪水。整节课,我都看到他的眉头紧锁着,因为他被一种情绪所控制着,所感染着,所以,当他的课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道始于情”。如果一个老师无精打采地来到课堂上会是什么样子?但如果一个老师带着充满了激情的心灵来到课堂上,又会是什么样子?在我看来,老师充满激情地来到课堂上,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是我们教师从你自己工作的异化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的一种思路。老师最大的悲剧,或者说成人的最大悲剧之一,就是不得不接受他的工作的异化。

我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没有?就是我们的工作尽管让我们养家糊口,让我们活下去,但同时也异化我们。什么叫异化我们?就是说我们和我们的工作是分离的,或者说我们并不真心喜欢我们这份工作,我没有溶进这份工作当中去。比如说,我是个语文老师,但我和我教的语文是分离的,我和我教的学生是分离的,于是,你每工作一天,都在经受一次苦役,但你又不得不去做,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来选择。而且,就这项工作还有很多竞争,这样,人就不得不面对自己每天所从事的工作的异化。而当人充满激情地和自己的工作融为一体的时候,首先对老师来讲,是摆脱了一种异化的状态,所以自己就活得好。因此,这首先不要把它看作是拯救学生,而要看作是拯救自己,对我们自己好。所以,从王老师充满激情的心灵当中,我感觉到,他喜欢这项工作,他爱学生,他爱语文,我看到的不是王崧舟老师在讲,而是语文在说什么,而换一个角度,又好像不是语文在说什么,而是王崧舟老师在说什么,在这节课中,由于他充满激情,也就把他所教的课文以及这35个孩子,都在心灵上面融为一体,这是他为什么能够达到较高的境界的一个理由。

第二个印象,王老师是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他充满了教学的智慧。比方说,当孩子有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就及时地捕捉这个问题的实质;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有特殊需要的时候,他能够及时出现在学生的身边;当孩子想说某句话而没有说出来,但他能够带着孩子说出来……这都是智慧的体现。比方说,老师们,有一个情节你们注意到了吗?当孩子们描述这个宫殿式的建筑和室内的简单陈设的时候,王老师有句话:你们说说这宫殿式的房子里面应该有什么?这一个问题就把我们的孩子们一下子拉进了周总理工作的场景,孩子和周总理拉近了,孩子和课文拉近了。孩子们说,应该有个文件柜,还应有几张沙发,还应有个留声机以及几张古典的碟片,还应有一幅走起来轻软一些的地毯等等,当孩子们描述还应有什么的时候,事实上,他们的心里就在想: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这里,既是课文在呼唤着孩子的心灵,也是孩子在发自内心地想,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于是,情感就自然展现出来了,这一个问题,就让孩子们进到课文中来,这就是智慧。再比如说,到后来,当孩子们的情绪非常饱满的时候,王老师又放出了音乐,屏幕上打出了几个字,后面是,总理当时正在想什么呢?一下子就把孩子和周总理融为一体,就是假如我是总理,我当时在想什么,我要把它写下来。这许许多多的环节,都是教育智慧的一种体现。

智慧是什么?在我们中国的文化当中,智慧叫做“以道观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出来的都不是智慧,你只能去体会,这叫“以道观之”。意念是“以我观之”。说那些不可说的东西,就是在体会智慧、表达智慧,这是非常悬妙的,是把人和这世界融为一体的,用孔子和孙子的话来说,就是“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智慧的境界了。在西方,智慧还是什么?它源自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来自一个叫赫尔莫斯的神──智慧之神,他是专门在上帝和人间传递信息的,是上帝的信使。到后来,在20世纪,在西方诞生了一个词,这个词叫“解释学”,解释学就是集中体现出一种智慧的表达。作为一个老师,说出学生想说而没有说出的东西,这就叫智慧,这是西方人的概念。总之,王老师体现出了一种教育智慧的力量。

第三点,总体来看,这堂课给我的感觉,是登山,就像登泰山一样,一开始是缓缓的,然后渐入佳境,到了一定程度来到中天门,再后到南天门,一览众山小。它是层层的一种递进,然后层层地提高,渐入佳境,最后达到高潮,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他不是按着一个个环节,按着备课本中的那样按部就搬地下来,而是像登山一样,不断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体验一种更高的境界。

第四点,这堂课王老师上得美伦美幻,但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路来上这堂课呢?

如果你来上这节课,你准备怎么上?你再怎么向王老师学,你终究学不来,因为,你不是王崧舟。于是,我们就要想,我们到底要向王老师学什么?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思路。

让我来想一想,我想到这样几点:

1、这堂课首先是从用两个字的词来概括,到用四个字的词来概括,直到后来用一句话来概括,然后又来替换文中的一些词,如“极其简朴”,它是这样从部分到整体,直到一个较高的境界。但是,假如我们不从部分到整体来进入这一境界,我们从整体到整体行不行?我们一开始,首先不把这篇课文用几个词来概括它,而是整体感受这篇课文。我甚至觉得我们能不能不把宋小明的那首诗与课文分离开来,而是整体地把它读完,体会完,然后再去谈对这篇课文的想法。一开始就进入一个整体的境界,一开始就饱受一种情绪的感染。然后等我们的学生已经充分地表达了对这篇课文的想法的时候,再来谈对某些词的含义的理解。这样处理行不行?是不是一条思路?

2、王老师在后来的45分钟时间里,他的语言和情感是一体的。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因为他的很多情感还没有调动起来,所以他的很多话是主持人的语言呢?还是平常我们上课的语言?一开始,王老师是主持人的语言,每个地方都是非常优美、流畅、充满激情的。所以,我在想,假如我们不用这种主持人的语言来上,而是用一种自然的语言,就像我们平时谈话的语言来上课,又会是什么效果?就是说,我们在上课的时候,究竟是要把它“做出来”,做得尽善尽美地那么好呢?还是让它自然流畅?这两者可不可以结合?这有没有可能来探讨?

3、这堂课让学生读得再多一点,体会的再多一点,然后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表达,可不可以?

4、这堂课使我想到一个西方学者的话,就是:有时候我们追求意义,不需要解决问题。这节课是一堂意义的课,是完全在一种情感的包容当中,在一种情感的体验当中走完了这么长的时间不觉得累。但是,我们要想,我们追求意义和提出问题这二者的关系如何处理?我们能不能把追求意义和让学生提出问题结合起来?提出什么问题呢?提出这篇课文本身的问题,提出其它的问题,可不可以?就是说,能不能让学生在一种情感的氛围当中,再做深入的理性思考当中,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看法,谈自己对总理的看法。当然,这种谈并不是用怀疑主义、玩世不恭地谈,而是负责任地谈,是自己动脑子去谈对问题的看法,行不行?在我看来,我们这堂课还可以把对意义的追求,情感的体验和对问题的质疑,这几者结合得更加紧密一点。

是我对这节课还有没有新的思路方面简单地来概括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因没有任何准备,我自己也没有任何语文教学的经历,谈得不着边际,请大家见谅。

    相关推荐

    《一夜的工作》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一夜的工作》教学案例评析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1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2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4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5 《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静夜思》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断与评析 《静夜思》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夜的工作》课堂教学实录 《一夜的工作》课堂教学实录 一夜的工作课堂教学实录 《一夜的工作》课堂教学实录 感悟 体会──《一夜的工作》教学案例及评析 《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断及分析 一夜的工作评课稿 王崧舟:《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王崧舟《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王崧舟《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一夜的工作》片断赏析 《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实录及评析 《一夜的工作》结构分析 《一夜的工作》句子解析 《一夜的工作》难段讲析 《一夜的工作》片断赏析 《一夜的工作》老师语录 《一夜的工作》难句剖析 《一夜的工作》结构分析 王崧舟《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两课时)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教学点评教学练习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小学语文评课:《一夜的工作》评课稿 小学语文:《一夜的工作》评课稿 《一夜的工作》教学 一夜的工作练习及答案 《白杨》教学实录及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及评析 《太阳》教学实录及评析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及点评 《草原》教学实录及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及评析 称赞教学实录及评析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白杨》教学实录及评析 《白杨》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原》教学实录及评析 乡愁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夜的工作教学点评2教学练习 《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及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段及反思 《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实录及评析 读《一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