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小小的船》教学片断实录及反思

小编:

【情景说明】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秋天夜空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船后两行写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教学中要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片断实录】

品词析句,体会美

师:老师有个疑问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好吗?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

生:多了一个“只”读起来比较好听、读起来比较顺口。

生:有了“只”以后,说明了小女孩只有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生:小女孩除了星星蓝天外什么也看不见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因为天空太美了,小女孩被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吸引住了。

生:小女孩坐在月亮船上被一闪一闪的星星包围着,她感到天空太美了,她陶醉了。

师:是啊,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并加上动作。

师: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让老师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不过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小朋友,蓝天上的月儿除了像小船以外,还像什么?生:这月儿弯弯的,像一条香蕉。生 :这月儿小小的,两头尖尖的。

生:这月儿像小船,也像镰刀。

生:这月儿有时候还像细细的眉毛。

师:那小女孩为什么觉得月儿像小船而不像香蕉和镰刀呢?

生:老师,我知道了,香蕉只能吃,不能坐。

生:小船就可以坐上去了。

生:因为月亮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小船也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生:还有天空是蓝蓝的,大海也是蓝蓝的。

生:老师,我还有补充。因为大海很大很大,很广很广,天空也是很大很大,很广很广。

生:说月儿像小船,因为它离我们太远了。

师:说得真好。(展示图)绘声绘色地向学生描述:小女孩看见夜空中这一轮弯月,两头尖尖的,多像一只漂亮的小船,她想:要是我能坐在这小船似的月儿里看看美丽的夜空景色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她仿佛看见辽阔的蓝天变成大海,月儿变成小船,自己坐在小船里观赏着美丽的夜空景色。

接着播放“小小的船”的曲子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正是夜晚,你坐在天台抬头看着蓝天,蓝天上的星星,又有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请同学眯着眼睛,听着琴声,有什么感觉?(好像飞上了蓝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都看见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思维的大门,描绘出五彩缤纷的夜空。

【教学反思】

每天走进教室,就会觉得迎面扑来勃勃生气,眼前是一个个生龙活虎般的学生,是一群蕴藏着智慧,洋溢着情感,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大人已很少具有的可塑性、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比大人更富有情感,更充满活力与主动性。教学需要美,美是教育的磁石,教学如果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丢弃了那块宝贵的磁石一一美。缺乏美感的教学,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活动。那必然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生来具有的审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没有主动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教学的主体性又如何体现呢!只有追求美,才能努力再现教材之美。教学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媒介,通过它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要使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就得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从而在其间产生一种偷悦之感。因为美感总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具体感受的。没有学生感知的兴奋,就谈不上美的感受。

为激起孩子学习诗歌的兴趣,那就要把诗歌描写的意境,先推到孩子的眼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这中间就需要运用情境教学了。因为诗歌注重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人物、景物、事件的爱憎和感叹。诗歌描写的场景和儿童生活的经验,往往是相通的或是相关的。在教学时,将诗的意境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沟通。儿童生活中经历过的,他们就觉得特别亲切,教学从这儿入手,利用儿童的积累唤起儿童的亲切感,他们就会带着一种朦胧的抒情的情绪状态,进入诗境。皮亚杰在《教育心里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因为孩子们喜欢唱、喜欢跳,特别对自己学过的曲子,在语文课上出现更觉得新奇。因此便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一边听音乐,一边感受那满天的小星星,多美啊!用这种艺术的手段,出现在课堂上,孩子特别亲切,觉得那美丽的弯月就在眼前。这段导入,把诗的内容,诗中的景一一月亮,诗中的人一一那个看月亮的小朋友我,连同写诗的人都揉入一个美妙的境界中,而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进到这诗境中。最后让学生为图画配上声音,目的在体会图中小女孩轻松、欢快的心情,以及被那美丽的星空所陶醉的神情,激起学生共鸣,让他们想象自己也坐在月亮船上,邀游于闪烁的星空,是多么自由自在,多么愉快。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而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相关推荐

    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片断与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片断及反思 创设情境 张扬个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片断及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片断及评析 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以情动情创设乐学环境 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阳光》教学片断及反思 动态生成、激活思维──《小松鼠找花生》教学片断与评析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创设课堂有效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柳树醒了》教学后记 创设情境感受美──《小小的船》教学案例及评析 设境入情,美读创造──《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反思 让学生动起来 ──《汉语拼音·复习一》教学片断与反思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调动 探究活动:保护有益小动物教学实录 小小的船教案四及反思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小小的船》教学片断及评析 《小小的船》教学片断及评析 《广玉兰》教学片断实录与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片断与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片断及评析 《小小的船》教学片断及评析 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片断与反思 太阳活动与人类生存环境 太阳活动与人类生存环境 小小的船教学片段赏析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放飞童心 感受精彩──《小小的船》教学片断与反思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 想象中创新──《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放飞童心 感受精彩──《小小的船》教学片断与反思 创设情境感受美——《小小的船》案例分析 创设情境感受美——《小小的船》案例分析 创设情境感受美——《小小的船》案例分析 小小的船教学片段赏析二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梦圆飞天教学片断实录及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模板 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及反思 《静态和动态》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及听课反思 语文课外活动课调查与实践 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读”与“悟”结合激活学生思维──《月光曲》教学片断及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孩子,放飞你想像的翅膀──《小小的船》教学片断及反思 〈丑小鸭〉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丑小鸭〉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丑小鸭〉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_语文论文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寻隐者不遇》活动教学片断 《寻隐者不遇》活动教学片断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教学实录 课堂情境──沿着学生的需求去寻找──《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调好学生情感这根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及反思 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谐自主地发展——《小闹钟》课堂教学与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点评 在活动中实现由猜想认知的飞跃——《寻隐者不遇》活动教学片断 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评析 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鸟的天堂》教学片段的反思 创设情境 整体感悟 激发想像 诱导创新——《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开拓联想 延伸课外──《小小的船》教学随笔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评析 《爷爷和小树》教学片断与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动物过冬》教学实录 《狼和小羊》学习活动设计 小小的船教案五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小动物过冬》教学实录 《小小的船》教学修改与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二教学实录 创设情境 指导朗读──《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 小小的船教案六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片断及反思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现状和思考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片断与反思 小小的船教案三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小小的船教案一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小小的船教案七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小小的船教案九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小小的船教案十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小小的船教案二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