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实现自我建构──卢静《借生日》教学评

小编:

​这是重庆中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卢静老师于2003年11月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交流会暨历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会上所上的一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在这节课中,卢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较好地诠释了新课改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的新理念及“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

(教师板书:“借”字,以“平时你向别人或者别人向你借过什么?”为话题谈话引入新课,生动的课件画面出示生字,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认读生字,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师:现在这些生字娃娃全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课文重点段。)

师:请看,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它有两句话,特别长,谁能试着把它正确地读出来,谁最有勇气?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鼠标,读课文。)

师:我觉得你能够把这么长的话读出来,真是不简单,听听小朋友对你说些什么好吗?

(生评读,指出其读书停顿不正确的地方。)

师:你(指评读的学生)能教教他读这个句子吗?

(生读句子。)

师:我觉得你读得挺好的,你(指第一次读的孩子)愿意跟他学吗?

(生点头,读第二遍。)

师:(问评读的学生),你觉得怎么样?

生:现在比刚才有进步!(众笑)

师(笑):你真可爱!

(给读书的孩子奖励红五星。)

(接着,教师请了四位同学读这段话,并让全班参与评议,分别纠正了读书中字音、停顿、轻声方面存在的问题。)

朗读,首先是读正确,即字字读准,包括字音、轻声、变调、儿化等,要做到不重字、不添字、不颠倒、重复字句,读出句子之间的停顿。“在训练朗读的初期,要把重点放在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上。”(崔峦语)在上面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把读书自主权交给学生,接下来是评读,教师没有使用“大家来评一评”这样的语言局限于评价上,而是用“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愿意跟他学吗?”你读得真好,谢谢你!”这样的语言创设了一个平等对话,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互评互助,逐步把课文读正确,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展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师:刚才大家都读了,我现在也想读一读,能给我一个机会吗?

(师读,生鼓掌。)

师:谢谢,我自己表扬自己,贴个红五星。

(教师在自己胸前贴一个红五星,师生均开心地笑了,气氛融洽。)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刚开始接受朗读训练,老师恰如其分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教师俯下身子,走到学生中间,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形成了一种让学生乐于与教师对话的氛围。教师给自己贴红五星这样一个看似细微的动作,传递给学生信息却是丰富的:同学们读书读好了可以得到奖励,老师读书读好了也可以得到奖励,老师与学生是平等,是共同学习的大朋友。从而凸现了新课标“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的理念,大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师:课文一共有四段话,下面,我要请孩子们一人读一人听,举个例子(请同桌的两个孩子起立),四段话,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你读第三段,他读第四段。当他读第一段的时候,你就安安静静地听,听他读正确了没有,如果读正确了,你就伸出大拇指:真棒!读得真好!如果没有读正确怎么办?(问其中一个孩子,生回答:”教教他。”)对,教教他,小朋友互相帮助,让他读正确。现在请同桌的孩子互听互读,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

(生读,师巡视指导,并蹲下来与孩子一起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要孩子们互听互读,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既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同时也是孩子“从读书中学会读书”的实践过程,通过读书实践,把刚才对话交流中习得的读书方法转化为个体经验,从而实现个体的一种内化与吸收。

(全班都读完了,有两个孩子互相传递着话筒,,在一板一眼地读着,好几个来回还没停下来,教师并没有急着打断,微笑着看着他们,耐心地等他们读完。)

师:我在下面走的时候,小男孩(指刚才读书的两个孩子中的一个)问了我一句,他说:”老师,可以拿话筒读吗?”我说可以,能告诉我为什么想拿话筒读吗?

生:因为我们想让整个体育馆的老师都听见。

(听众一片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师:(笑)真可爱!

一般情况下,上公开课的时间多宝贵,教师都不愿意因为个别学生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而卢老师没有,她不仅耐心地听孩子把书读完,而且关注到孩子课堂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行为举动,不以成人的经验去揣测孩子:他们也许是好表现自己吧!”她多问了孩子一句为什么,孩子的回答多么令人感动啊!他们在担心体育馆这么大,听课老师听不到他们的读书声。这么小的孩子就懂得关心别人,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如果没有卢老师这一问,恐怕我们就很难感知孩子这么纯洁,美好的心灵。这一等一问,闪耀着一种尊重孩子,以人为本的人文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反思:有时候孩子还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他们!

师: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读得特别认真,现人我们来试一下,看小朋友能不能把课文完整地正确地读出来,有不有这个信心?

(生读课文,最后一段中的长句子停顿读得不好,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并范读指导,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读书都读得很认真,你们从课文中发现什么没有?

生:我知道了妈妈非常关心小云。

生:我知道了今天是小云的生日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一时没能准确地回答出来,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生:因为课文里妈妈说今天是小云的生日,所以我知道今天是小云的生日。

生:小云说把生日借给妈妈,所以我知道今天是小云的生日。

师:很有道理,还有哪儿很明显地看出,今天就是小云生日呢?

生:从”妈妈祝小云生日快乐”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师:真会读书,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了这些,知道了今天是小云的生日,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不出来。)

师:我发现了,妈妈送了一个布熊给小云,祝她生日快乐,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小云也送布熊给妈妈。

师:嗯,这是你发现的,还有吗?

生:我发现课文有四个自然段。(众笑)

师(笑,赞扬的语气):对,这是你发现,还有发现吗?

生(迫不及待地):我发现今天是小云的生日,后来小云把她的生日借给妈妈。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也都发现了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把手举高,暂时没发现也没关系。

板书:

小云 妈妈

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接触课文阅读,教师以“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形式激发孩子思考、探究、发现的兴趣,学习与文本直接对话,学习从语句中读懂课文。教师热情洋溢地鼓励孩子,只要是他们的发现,哪怕很小的都给予肯定,大大地激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培养了阅读的信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终于有了更有价值的发现,与文本的对话一步步深入下去。同时我们不能忽略这个小细节:教师让有发现的孩子举手,由点到面,关注到了更多的孩子,体现了面向全体。

师:奇怪了,小云为什么要把生日借给妈妈呢?还有谁没有发过言?

生:因为课文最后一句说妈妈从来没过生日,妈妈忘了,所以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

师:你们是从哪里发现妈妈把生日给忘了的,赶紧读出来给我听听。

生读:妈妈笑着说:“我忘了。”

(师出示插图及妈妈与小云的对话,引导孩子读出问句的语气。)

师: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妈妈不是忘了,是她太高兴了。

(众笑)

师:为什么太高兴就会忘了呢?孩子们,老师跟你们的妈妈差不多大,如果站在你们妈妈角度,我可能这样想,猜测一下:一个是工作忙,把生日忘了,有这个可能;还有一个可能是过不过生日无所谓。但是孩子们,妈妈自己过不过生日不要紧,却把自己孩子的生日记得牢牢的,这说明了什么?

生:因为小朋友很喜欢过生日,所以妈妈就不会忘了给小朋友过生日。

生:因为小朋友喜欢吃生日蛋糕。

师:妈妈感觉到了,这说明了什么呢?孩子喜欢我就去做,孩子爱吃生日蛋糕我就买,这都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妈妈很喜欢孩子。

师:妈妈很喜欢自己的孩子,是呀,这种喜欢如果我们把它换成一个字的话,知道是什么?

生:爱。

师板书:

小云 爱 妈妈

现在的孩子得到的爱太多,因而也常常容易忽略身边的爱。在这里,教师在师生共同学习、交流对话中, 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用心灵碰撞心灵,用情感激活情感,引导学习主体对课文的理解向深层次发展,感受文中妈妈对女儿的爱。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不是只强调学生的自主,也强调教师的主导,对于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的重、难点,教师要作为问题提出来,和学生共同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正如崔峦同志所说,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

师:你们只发现了妈妈爱小云吗?

生:我还发现了小云也爱妈妈。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有这个发现,你们是从哪里发现的,请赶紧读一读。

生:我从小云跑过来按住妈妈的手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这句话看出来的。

生:我从小云说:“妈妈我把生日借给您”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孩子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

生:因为我很喜欢礼物,所以我喜欢过生日。

生:因为我很喜欢生日蛋糕。

生:因为我过生日的时候,可以请小朋友到家里来。

师:你心里觉得非常──

生:高兴!

师:你们过生日时候,可以吃生日蛋糕,可以得到生日礼物,而且还感到非常快乐,这么快乐的一天,小云却愿意把它借给妈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齐说:小云爱妈妈。

(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及小云对妈妈说的话:妈妈,这个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礼物,您总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借给您。)

师:孩子们,您想怎么说这段话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现在你就是小云了,想象妈妈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怎么说这段话。

(生自由练习,通过评读,教师引导孩子读出感情,读出表情,效果良好。)

师:真好,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发现了妈妈爱小云,小云爱妈妈,现在老师请你们把课文再读一遍,这一次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老师送给他红五星。

(生有感情朗读全文,师巡视并奖励红五星。)

感受课文中体现的母女之爱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及角色体验, ,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多向的对话,教师一步一步把孩子情感导向对课文情感的准确把握。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文中所表达的浓浓亲情的感染与熏陶,,实现了语文阅读教学三个维度中的情感目标。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课文里的小云特别爱自己的妈妈,你爱自己的妈妈吗?你们怎么表达对妈妈的爱的?

生:妈妈把我养大,我很爱妈妈。

师:你是怎么表达的?

生:爸爸欺负妈妈的时候,我就帮妈妈。

(众大笑)

生:我多做一些帮助妈妈的事情。

师(摸摸孩子的脑袋):对,是个小小的男子汉!

生:妈妈回到家,我抱妈妈!

师:你是妈妈的小棉袱!

师:我们一起来唱《我的好妈妈》这首歌好吗?

(师生随着音乐边跳舞边唱──《我的好妈妈》。)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课文中的亲情与孩子个体的情感联系起来,学习领悟如何去爱妈妈,使情感得到升华。唱歌跳舞的形式则切合了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孩子学得轻松愉快。

(接着,教师请出本文的作者李想(音),与孩子面对面交流。)

李想: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我想:我是大人,你们是小孩,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想到了吗?我们都是妈妈的孩子,对不对?(生答:对!)让我们一起爱妈妈,别把妈妈的生日忘了,在妈妈生日这一天对妈妈说什么?(生答:生日快乐!)祝小朋友快乐!

师:祝李想阿姨天天生活得很幸福,好不好?(师生鼓掌)今天的课上到这儿,谢谢小朋友们!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引入相关的课程资源。本课引入课程资源的方式新颖别致,与作者面对面的对话,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课文其实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是身边真真切切发生的事,,从而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受到的情感熏陶更真实可感,对母亲的爱将会在他们脑海里生根、发芽、开出芬芳的花朵。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则应是学生(个体与群体)、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下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对话以及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以读为本。

众所周知,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了轨道,一些教师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体三种关系。教师是主宰,主宰着学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的关系,没有真正的对话。(崔峦语)卢静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很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几个要素:民主平等,多向互动,学生的自我建构。首先卢老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对话,以儿童化的话语,极富亲和力的肢体语言,激励性的评价反馈搭建了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沟通的对话平台。然后在一次次的对话中,解读文本,碰撞思维,激发情感,让孩子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并受到作为妈妈的孩子该怎样回赠妈妈这种平凡而无私的爱的教育。

其次,本课例也很好地诠释了以读为本这一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做到了读有要求,读有层次。四个不同层次的读有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读得正确,读出体会,读出语气,读出表情,到读出感情,多种读的形式如:自由读、评读、合作读、引读、范读、齐读等,通过充分的读书实践,以读悟情,以读传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一提的是,本课例整体上体现了一种去雕琢,去粉饰,亲切自如,返朴归真,简约实用的教学风格,而从中折射出的是教师对学生深切真诚的爱,这则是更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相关推荐

    构建对话课堂,实现生命成长 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 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 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学会“发现” 解读教材: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 在对话教学中让学生能说会道 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解读教材: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教学反思 评《借生日》 评《借生日》 《借生日》教学建议 让语言和精神在对话中诗化构建──谈王崧舟《长相思》中的教学对话 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 对话中让学生情感飞扬──《检阅》教学反思 《借生日》结构图示 在自主阅读中生成真实的语文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及评析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构建自主的新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让小学生在自言自语中表达真情实感 在“对话”中追寻生命的阅读──《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要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评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况 在“对话”中追寻生命的阅读──《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让教育回归生活 让生活充满关爱──我教《借生日》一课 教学建议: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实录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综合性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读《借生日》有感 要教会学生自己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况 在自主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让课堂在对话中充满生命──《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让课堂在对话中充满生命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让课堂在对话中充满生命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构筑“对话平台” 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论文 师生共同阅读,构建书香校园 平等对话,让阅读教学同构共筑──《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互动对话:让学生在精神家园中自主畅游——《最大的麦穗》教学思辩 借生日 借生日 借生日 在自主阅读实践中凸现语文本体——《检阅》教学设计 借生日 借生日 借生日 借生日 借生日 在自主阅读实践中凸现语文本体——《检阅》教学设计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让学生主动自读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借生日 借生日 借生日 借生日 借生日 借生日 借生日 借生日 借生日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质疑──《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在实践中生成 借生日教案三教学实录 借生日教案一教学实录 借生日教案二教学实录 借生日教案五教学实录 让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对话”中生成语文素养──《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在“对话”中生成语文素养──《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借生日教案四教学实录 借生日教案_借生日精品教案 对话,让“日月潭”更美 对话,让“日月潭”更美 让个性化朗读 使学生提升自我 阅读,生命的对话——《雪儿》片段赏析 让阅读教学成为跨越时空的对话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山雨》教学后记 让校园充满爱──《借生日》教学札记 自主阅读与主体性发展研究──在自主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让学生拥有阅读过程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山雨》教学后记 《借生日》二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让课堂对话焕发生命活力 让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茁壮成长 《借生日》一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片段及评析 《借生日》教案 立志在学生身上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借生日》教案 《借生日》教案 从扶到放 促进阅读 自主建构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