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诗词阅读答案

小编: :sushuting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 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告吴郎的?请简要概括。(4分)

答:

(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答:

《又呈吴郎》阅读答案:

(1)(4分)答:①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

②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

③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更应该体贴。

④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

⑤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活得都不容易。(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2)(2分)答:心系黎民、忧时伤世的诗人形象。

译文:草堂前打枣任由西邻,她是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一位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反过来只因为怕她恐惧却要显得可亲。那贫妇人见换了新主人您就防着您虽属多事,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贫穷到骨,我由此联想到现在战乱不息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

【解说】

杜甫将旧居让给吴郎居住,还惦念着原来西邻的贫妇人,所以写这首诗请吴郎对她多加照顾:不要阻止她来打 枣,即便她对新主人有恐惧之心,也应多加体谅,不要“便插疏篱”令她反感。诗人非常同情贫妇人,因为他深深知道,严重的“征求”和连续不断的战火已使人民贫困到了极点。

注释: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 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为什么要放任呢?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仿佛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云:“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真是不假。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是提防,心存戒备,其主语是寡妇。“远客”,指吴郎。“多事”,就是多心,或者说过虑。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是说,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象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自己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你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为啥还要插上篱笆呢!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平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最后一句诗,好象扯得太远,好象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我们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象“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相关推荐

    又呈吴郎(杜甫)阅读答案与鉴赏 阮郎归梅词诗词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蒋捷 贺新郎·吴江 宋词赏析 蒋捷 贺新郎·兵后寓吴 诗词改字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诗词阅读答案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词阅读答案 与东吴生相遇诗词阅读答案 闻鹊喜·吴山观涛诗词阅读答案 海上吊吴野人墓诗词阅读答案 毛泽东诗词《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详解 高考古诗词鉴赏无名氏《阮郎归 》阅读答案 吴西逸《清江引·秋居》诗词阅读答案 名著阅读:周郎的“妙计”是什么?又为何“赔了夫人又折兵”? 毛泽东诗词《贺新郎·别友》原文、题解与赏析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词阅读答案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诗词阅读答案 送李侍郎赴常州 送柴侍御诗词比较阅读答案 高考诗词鉴赏试题与简析:华清宫 吴融 《喜见外弟又言别》阅读答案及赏析翻译-诗词阅读 宋词赏析 刘仙伦 念奴娇·感怀呈洪守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宋词赏析 赵闻礼 贺新郎·萤 苏轼《阮郎归 梅词》阅读附答案 诗词赏析:李白《秋风词》诗词阅读答案解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贺新郎·赋琵琶 宴词诗词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刘克庄 贺新郎·九日 陆龟蒙《吴宫怀古》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诗词阅读 柳枝词诗词阅读答案 宫词诗词阅读答案 古诗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附答案) 宋词赏析 吴渊 念奴桥 杂诗诗词阅读答案 论诗诗词阅读答案 秋怀诗诗词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陈亮 贺新郎·老去凭谁说 吴渊《念奴娇·我来牛渚》阅读答案及赏析翻译-诗词阅读 宋词赏析 贺铸 画眉郎·雪絮雕章 柳枝词诗词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吴文英 惜黄花慢·次吴江小泊 宋词赏析 高登 好事近·又和纪别 宋词赏析 蒋捷 贺新郎·甚矣君狂矣 宋词赏析 韩淲 贺新郎·万事佯休去 宋词赏析 陈亮 贺新郎·离乱从头说 己亥杂诗诗词阅读答案 己亥杂诗诗词阅读答案 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己亥杂诗诗词阅读答案 己亥杂诗诗词阅读答案 中考诗歌赏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韩元吉 水调歌头·又水洞 宋词赏析 徐伸 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鹊 宋词赏析 文及翁 贺新郎·游西湖有感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挂枝儿,”阅读及答案 宋词赏析 叶梦得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宋词赏析 吴文英 霜叶飞·重九 读诗词阅读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阅读题 中国诗词大会阅读答案 蝉诗词阅读答案 蝉诗词阅读答案 吴开《优古堂诗话》阅读答案 满庭芳·渔父词诗词阅读答案 海诗词阅读答案 柳诗词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朱敦儒 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 浅谈好诗词阅读答案2021 浅谈好诗词阅读理解 春雪诗词阅读答案 异梦诗词阅读答案 春日诗词阅读答案 湖上诗词阅读答案 红梅诗词阅读答案 春望诗词阅读答案 绝句诗词阅读答案 兀坐诗词阅读答案 关雎诗词阅读答案 饮酒诗词阅读答案 《诗词五首》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宋词赏析 秦观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宋词赏析 朱敦儒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呈寇公二首》阅读答案 己亥杂诗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吴文英 唐多令·惜别 宋词赏析 周密 玉漏迟·题吴梦窗《霜花腴词集》 望 岳古诗词鉴赏 宋词赏析 锺过 三姝媚·东风又送酴釄信 咏史怀古诗诗词鉴赏技巧 高考古诗词鉴赏《诗经·桃夭》 太常寺奉礼郎李贺歌诗集序 阅读答案 菊花诗词阅读答案 月夜诗词阅读答案 雨说诗词阅读答案 秋夜诗词阅读答案 恨别诗词阅读答案 赤壁诗词阅读答案 秋江诗词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