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去哪儿了 阅读答案(2014新疆乌鲁木齐中考试题)

小编: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注意力喝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喝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大。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你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幼年时光去哪儿和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快的原因,结果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参考答案:

1.C

2.D

3.B

    相关推荐

    时间去哪儿了阅读答案(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 《愚公移山》中考题阅读答案(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 手风琴的魔力阅读答案(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 《时间都去哪儿了》中考阅读答案 时间去哪儿了阅读答案 时间去哪儿了 阅读附答案 时间都去哪儿了阅读答案 (时间都去哪儿了)阅读答案(201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 浪漫去哪儿了 阅读答案(2014湖北随州中考试题) 孔子真的打败了韩寒、周杰伦了吗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试题)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语文试题) 《时间都去哪儿了,但愿读者留住》中考阅读答案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 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语文试题) 【A】《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阅读附答案 时间“跑”哪去了阅读答案 时间“跑”哪去了阅读答案 《浪漫去哪儿了》阅读答案(2014年随州市中考语文) 《时间“跑”哪去了》阅读附答案 时间“跑”哪去了 语文阅读答案 《童年都去哪儿了》主题阅读答案(2014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 近期,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让 阅读附答案 浪漫去哪儿了阅读答案 《孔子真的打败了韩寒、周杰伦了吗?》阅读答案(2011乌鲁木齐中考语文阅读题) 童年都去哪儿了阅读答案 爸爸去哪儿了 阅读附答案 《浪漫去哪儿了》阅读附答案 《二分钱哪儿去了》阅读附答案 《火星上的水哪儿去了?》阅读答案 不求甚解阅读附答案(2019新疆中考试题) 乡下人哪儿去了 王开岭阅读答案 鲁迅与时间 阅读试题及答案 说明文《童年都去哪儿了》阅读答案 雪天里的暖 阅读附答案(2019新疆中考试题)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阅读答案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阅读答案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阅读答案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阅读附答案 一杯温开水 阅读答案(201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试题) 《火星上的水哪儿去了》说明文阅读附答案 从地震波到预警 阅读答案(2011年新疆中考语文试题) 和善开朗人长寿 阅读答案(201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试题) 能让生命延续的色素阅读附答案(2019新疆中考试题) 《泥土哪去了》阅读附答案 2011齐齐哈尔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说 (2014孝感市中考试题) 从地震波到预警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新疆中考语文试题) 2012年齐齐哈尔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阅读附答案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阅读理解答案 (2014年南平中考)《三峡》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 华为领跑5G时代 阅读附答案(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试题) 扇子 阅读答案(2014江西中考试题) 怯懦 阅读答案(2014广东中考试题) 《关于“爸爸去哪儿啦?”的主题阅读》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鸟儿远去阅读试题及答案 时间的脚印 阅读附答案(2020山东菏泽中考试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阅读答案(2014广西柳州市语文中考试题) 2014江苏无锡中考试题阅读答案 鲁迅爱惜时间短文阅读答案 鲁迅爱惜时间阅读理解答案 一杯温开水阅读答案(2014年齐齐哈尔市中考) 底线 阅读附答案(2014绥化中考试题)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 阅读附答案 《鲁迅爱惜时间》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鲁迅爱惜时间阅读理解答案 鲁迅爱惜时间阅读答案六年级 “北京时间不到点,儿子放假了”阅读理解答案 《齐民要术|樊重树木》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鲁迅《故乡》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逐梦 阅读答案(2014黄冈中考模拟试题) 宜居城市 阅读答案(2014北京中考试题) 乡情 阅读答案(2014江苏无锡中考试题) 道行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 (2015湖州中考)【甲】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试题答案 这辈子做好您儿子 阅读答案(2014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试题) 人脸识别技术的新发展 阅读答案(2014呼和浩特中考试题)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阅读答案 鲁迅爱惜时间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 阅读附答案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 阅读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时间的价值》(201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扇子 阅读答案(2014江西中考语文试题)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阅读答案 老王 阅读答案(2014达州中考语文试题) 红豆树下 阅读答案(2014苏州中考试题) 说“屏” 阅读答案(2014呼伦贝尔中考试题) 题齐安城楼 杜牧阅读答案(2014年扬州市中考语文) 愚公移山 阅读答案(2014达州市中考试题) 50年间,人脑发生了哪些变化? 阅读答案 《和善开朗人长寿》阅读答案(2014年齐齐哈尔市中考) 《时间(沈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乌蜂((2013浙江绍兴中考语文试题) 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阅读附答案 桑葚熟了阅读答案(2014年中考阅读) 时间的残雪阅读试题及答案 凶手WiFi 阅读答案(2014龙东地区中考试题) 胖石匠 阅读答案(2014江苏淮安中考试题) 谈自立 阅读答案(2014龙东地区中考试题) 50年间,人脑发生了哪些变化? 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阅读答案(2014年南宁市中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