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汇编

小编: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三明三、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仆闻之 ( ) (4)官大者,主恶之(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一)(15分)

12.(4分)(1)使……痛苦(2)通“弼”,辅佐(3)听说(4)讨厌,厌恶(每小题1分)

13.(3分)D

14.(4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2分,“恒”“过”各1分)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顺1分)

15.(4分)(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2分,意对即可)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芜湖(三)(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分)

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3分)

语段(一):

语段(二):

17.(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18.(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19.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20.象征 描写 议论

21.作文略也。

菏泽(三)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黄发垂髫 ( ) ②甫行数里 ( )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阡陌交通 ( ) ②悉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6.答案:①tiáo ②fǔ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交错通达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遗憾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9.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10.答案: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河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9~ 13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外人。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ó):箭的尾部。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

10.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以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分)

(1)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译文:                                

(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译文:                                

12.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门分)

答:                                  

13.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门分)

答:                             

9.(1)邀请(2)没有成年

10.B

11.(1)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2)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12.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

13.刻苦读书;苦练射箭。

连云港(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三)(18分)

宁德(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9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⑴。宋人既成列⑵,楚人未既⑶济。司马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⑸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⑹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⑺伤,不禽二毛⑻。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⑼,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⑴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 ⑵成列:指摆好阵势。 ⑶既:尽,全部。 ⑷司马:官名,指子鱼。 ⑸陈:同“阵”,指摆好阵势。 ⑹门官:国君的卫士。 ⑺重(chónɡ):重复,再次。⑻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⑼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5.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⑴下 视 其 辙 ⑵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⑵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⑴[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

⑵[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4分)

5. ⑴下/视其辙 ⑵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6. ⑴赐福,保佑。⑵大腿。

7. 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⑵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8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⑵及其未既济

9.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滨州(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弗之怠 弗:

(3)宋濂尝与客饮 尝:

(4)间问群臣臧否 臧: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12.【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9.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10.(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

11.(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2.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南充(四)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7题(共10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罢宴》)

2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

25.翻译句子(4分)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分)

译文: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2分)

译文:

26.〖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

答:

27.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答:

24、(1)国都 (2)全 (3)摆放,放置 (4)死 (2分,每空0.5分)

25、(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意近即可)(2分)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意近即可)(2分)

26、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分)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分,事例符合即可)

27、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2分)

黄冈(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广安(四)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29.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31.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评分说明:每空1分

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济宁(二)

[甲]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 ②咨嗟:赞叹。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贤于材人远矣 贤:

②不宜老思于此 老思: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9.[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 ;[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 的过程。(4分)

7.①胜过,超过 ②劳神,费心思(4分)8.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②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4分)9.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虚心学习,相互切磋(4分)

烟台【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何为者也

A. B.

人恒过然后能改 或异二者之为

吾欲辱之,何以也 要离之刺庆忌也

C. D.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甚矣,汝之不惠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1.【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分)

愤怒


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2分)

13.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2分)

9.D(3分)

10.(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评分:4分。每小题2分)

l 1.威胁 害怕(色挠)(评分:2分。每空1分,大意对即可)。

12.郑重(2分)

l3勇敢 智慧(评分:2分。每空1分)

资阳(三)(13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2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有一老父衣粗衣( )

能谤讥于市朝( )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

21.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2分)

22.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2分)

23.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分)

2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20.当面 穿 在 他(代老父)(2分,正确一处0.5分。)

21.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2分)

22.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2分)

23.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1分)

24.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6分,正确翻译一个分句2分,“者、去、之,恶,患”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到位应酌情扣分。)

承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3分)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满井游记》)

【乙】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①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月,达四聪,故共、鲧、欢兜②不能蔽也。秦二世偏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有苗: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②共、鲧、欢兜:指上古传说中的共工、姒鲧、欢兜,都为劣臣。

10.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D.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1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娟然如拭 娟然:

(2)上曰:“善。” 善:

12.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1分)

是 故 人 君 兼 听 广 纳 则 贵臣 不 得 拥 蔽 而 下 情 得 以 上 通 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译文: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译文:

1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向后主提出了“开张圣听,察纳雅言”等治国方略,魏征在【乙】文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临沂二、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6.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7.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8.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9.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东营(二)(8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

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③亲近而不庄重。④使(雪)停止。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11.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评分: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评分:答对一种写法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推荐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比较阅读 答案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1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2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大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近十年广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汇编 201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拒腐清廉篇 2011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汇编(2003-2012年)附答案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传统美德篇 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求知好学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描物状物篇 2011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上海市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2003-2012年)附答案 2012中考古文阅读汇编2 2011年中考复习文言文通假字判断与汇总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山水游记篇 2011年中考诗词赏析试题汇编(120余套) (1) 2011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现象分析与汇总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精选)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3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 小说 (1)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古诗词阅读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真题)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 《曹刿论战》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有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 文言文阅读比较。 文言文比较阅读“仁”参考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练习汇编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试题汇总 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 中考题汇编《扁鹊见蔡桓公》 备战2011年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1年文言文阅读中考模拟题及答案(二) 2011年文言文阅读中考模拟题及答案(一) 2011年文言文阅读中考模拟题及答案(三)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精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四) 2011年文言文阅读中考模拟题及答案(四) 2017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格式汇编(各类型) 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 2012中考语文试题《醉翁亭记》阅读题汇编(附答案) 中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18组(附答案) 中考题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曹刿论战 文言文比较阅读:《醉翁亭记》 送东阳马生序 比较阅读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 《曹刿论战》中考语文试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汇编 文言文比较阅读《隆中对》《赵将括母》答案 渡荆门送别 语文阅读答案 试题汇编 2012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 2007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试题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阅读答案汇编 2007年资阳市中考文言文试题 资阳市2005年中考文言文试题 比较《隆中对》《赵将括母》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11年衢州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文段及答案 【2013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古文试题 出师表比较阅读 桃花源记 比较阅读 2013年·河南省中考古文试卷 答案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八大类型考点汇总 魏晋风度二十讲·序言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 苦瓜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菏泽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郑龙和戴胄”附答案 幸福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德州中考语文试题) 子贡的语言艺术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山东济宁中考语文试题)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模拟试题 2013年重庆中考古文试卷 陋室铭与爱莲说 比较阅读 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晏子使楚》《师旷撞晋平公》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万事莫贵于义比较阅读 《出师表》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宣纸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 《孙权劝学》《诫子书》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 2012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归纳(10篇) 中考语文阅读:《龙眼与伞》(201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苦瓜 阅读答案(2011年菏泽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童区寄传》《李寄》对比阅读答案(2014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阅读:《草 垛》(201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隆中对》(201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趴下 阅读答案(2011年遵义中考语文试题) 选择阳光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唐山语文中考语文试题) 备战2011年中考,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试题古诗阅读汇编 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试题 潘生文言文答案 潘生文言文中考 文言文比较阅读《醉翁亭记》郑燮《游江》答案 翻浆的心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成都中考语文试题) 惜春小札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潍坊中考语文试题) 城市绿墙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成都中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