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关系 阅读答案

小编:

言意关系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虚中见实。《列子•汤问》载:韩娥鬻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那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琵琶曲暂停时的情景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是深得中国艺术妙趣的。古代的绘画要求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的意趣,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启发观者自己去想象、补充,正如包世臣《安吴论书•述书上》引邓石如的话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在戏曲舞台上,不设道具或仅设极少的一点道具,也主要是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种种生活场景,给现众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都是以有尽寓无尽。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不可能没有局限性,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写得再长也有终结。但是这有尽的言所包涵的意味,它们所给予读者的启发却应当是无尽的。任何一首诗都有它的主题,可是不同时代的读者,或同一时代的不同读者,联系各自的生活经验,对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中国古代的诗论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这种启发性,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余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一个懂得艺术的鉴赏者,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李白听蜀僧弹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了刘少府画的山水障,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抽出读者不尽的思绪和想象。

含蓄不等于隐晦,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并不是有话不说,而是引而不发。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想感情的飞跃接近极顶时,自然达到的艺术境界。最后的一跃已经开始,无限的风光即将展现。诗歌语言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最广阔的想象余地。

强调含蓄并不排斥痛快。直抒胸臆,淋漓痛快也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全看诗人的造诣如何。

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言意关系”的具体表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写作的独特在于以“虚中见实”的手法实现诗歌意境的再创造。

B.音乐创作擅长用“余音”来引人回味,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C.书画创作讲究疏中有密和留白,让欣赏者于有尽中想象无尽。

D.戏曲表演依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生活场景,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绘画具有不尽的意趣,因此它具有“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特点。

B.语言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表达人们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言有尽”。

C.诗歌语言越饱满,越富有启发性,就越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

D.诗歌中的含蓄不等于隐晦,含蓄是有话不说,隐晦是引而不发。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它们的艺术表现形态虽不同,但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追求却一致。

B.作诗切忌太直太露,读诗避免太滞太凿,因此,要真正实现诗歌的艺术鉴赏,作者与读者必须相互激发,诗歌鉴赏才能完成。

C.李白听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画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由此可见,读诗不仅要从吟诵的诗句看到图画,还要从画在纸上的图像中听到声音。

D.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诗人及一切艺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鉴赏者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

参考答案:

1.A(A项以偏概全,“虚中见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而非诗歌写作的独特之处。)

2.C(A项,因果颠倒;B项混淆“或然”和“必然”,“语言不一定能完全表达人们的思想;D项张冠李戴,含蓄是引而不发,隐晦是有话不说。)

3.A(B项强加因果,结论是强加的,原文中没有依据;C项篡改文意,原文说艺术欣赏“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是并列关系,而“不仅……还”是递进关系;D项无中生有,“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鉴赏者必备的艺术修养在文中没有依据。)

    相关推荐

    言意关系阅读答案 关系阅读附答案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阅读附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说明文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2021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理解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阅读答案 “学”与“问‘的密切关系 阅读答案 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附答案 《略谈城乡关系之变》语文阅读答案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阅读答案 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阅读题及答案 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阅读训练及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 阅读答案 作家与知识的关系阅读试题及答案 遗传与智力的关系说明文阅读附答案 “谦让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良方”阅读答案 《“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重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阅读试题及答案 “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阅读答案 《关心别人 (印尼)意如香》阅读及答案 “谦让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良方”语文阅读答案 论中国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阅读答案 说明文“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阅读答案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青年学生阅读要处理好三种关系阅读附答案 善意的谎言阅读答案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阅读答案 “关注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显著特点”阅读理解答案 请谈谈潇湘馆景物与人物性格命运的关系。 《青年学生阅读要处理好三种关系》阅读附答案 《文学活动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关系》 阅读附答案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阅读附答案 《“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考点及注意点 节选自徐肖楠《中国经验的岭南文化关系》阅读 毛磊:潜心国共两党关系研究 明海英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对于炎帝、黄帝之间的关系……(含答案解析)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李光斗阅读答案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淘宝体”:冰层上的温暖关系》[答案] 《论中国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语文阅读答案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阅读附答案 “李政道在谈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时说道”阅读答案 文言文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阅读附答案 “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阅读附答案 比较孔子和刘勰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附答案) 《解铃还需系铃人》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说明文阅读(6分)“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附答案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阅读附答案 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附答案) 关于《百年辞源的现代意义》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荷花有关的文言文 阅读答案 徐肖楠《中国经验的岭南文化关系》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南充中考语文试题) “父爱是金,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阅读理解答案 关于《无言师》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人的耐力与体内的一种基因有很大的关系”阅读及答案 中考阅读答案: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013•山东省聊城市)(含答案) 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 一年四季,各有其意义,致使关于四季阅读附答案 人的价值观的探讨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书关桥老僧事》阅读答案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语文阅读答案 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阅读附答案 关雎关雎?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附答案 比较阅读“禽流感与人的关系”“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附答案 环境外交是指作为国际关系主要行为体的国家阅读附答案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阅读附答案 “杂言——关于著作的”阅读试题及答案 关于大雪无言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根系阅读答案 有关“魏征”的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明确教学意图 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阅读附答案 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 阅读答案 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 阅读答案附翻译 根系阅读答案 文言文《苗晋卿,上党壶关人》阅读答案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答案 家谱也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阅读附答案 关关雎鸠阅读答案 “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够超越文化而...”阅读理解答案 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阅读附答案 “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阅读及答案 《关关雎鸠》阅读附答案 ①我们往往只注意文字的学习,而不注意甚至不理会语言......阅读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传记阅读《钟离意》答案及译文 类日恒星系统可能比太阳系更宜居 阅读答案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 参考答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 理解关键词语 命系悬壶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