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青霞先生文集序》(含答案)

小编: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纍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抨击

B.以恣敌之出没 恣:任凭

C.《巷伯》之刺谗而下 刺:讥刺

D.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中:不高不低的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沈练为人﹑为文之“大者”的一组是

①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②君纍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③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

④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⑤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⑥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10.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炼流放边塞。当时,边事废弛,有敌寇边,将士常常束手无策,甚至连一支抗敌的箭都没有。

B.沈炼在他的诗文中,抒发了对边防懈怠的愤激和对将士屠戮百姓的痛恨。

C.作者认为,沈炼有古代志士的风范。如果按照孔子删诗的“发乎情,止乎礼义”宗旨,沈炼之诗文﹑屈原之骚﹑伍胥之谏﹑贾谊之《疏》等,都可能被孔子采录。

D.沈炼之死,让人痛心。其诗文能惧谗臣,激士卒,唤起人们同仇敌忾的义愤。

8.D

9.B ②⑥与题干不符。

10.A“不及飞一镞以相抗”,说的是消极抗敌,不是没有箭。

文言参考译文: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不久,沈君就拖累着妻子儿女,离家来到塞上。正巧遇到北方敌人屡次来寇边,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将领,都束手无策,紧闭城垒,任凭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来邀功请赏。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

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吗?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讥刺谗人以下,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它们难道都符合古代的音律吗?然而孔子所以并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推重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又以合乎礼义为归宿”,“说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应该引为鉴戒”。我曾经按次序考察从春秋以来的作品,屈原的《离骚》,似乎有发泄怨恨之嫌;伍子胥的进谏,似乎有进行威胁之嫌;贾谊的《陈政事疏》,似乎有过于偏激之嫌;嵇康的诗歌,似乎有过分激愤之嫌;刘蕡的对策,似乎有亢奋偏执之嫌。然而运用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来收集编次它们,恐怕也未必不被录取。沈君虽已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一提到他,没有一个不鼻酸流泪的。啊!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防战士跃马杀敌,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日后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我恭敬地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写了。

    相关推荐

    《青霞先生文集序》阅读 《青霞先生文集》序阅读答案 青霞先生文集序阅读答案 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阅读答案 《青霞先生文集》序(节选)阅读及答案 《青霞先生文泰》序 阅读答案 《青霞先生文泰》序 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答案:欧阳生文集序……(含答案) 《严祺先文集序》阅读答案 严祺先文集序阅读答案 欧阳生文集序阅读答案 严祺先文集序归庄阅读答案 《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阅读与答案 严祺先文集序归庄阅读答案翻译 《全乐先生文集》叙 阅读答案 文言文欧阳生文集序阅读附答案 《青田刘文成先生传》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语文试题集锦 去艾青先生故乡阅读答案 去艾青先生故乡阅读理解 “严祺先文集序” 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1高考语文湖南卷) 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氏文集序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释秘演诗集序》(含答案解析) 哀穆先生文并序 (苏舜钦)阅读答案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大青衣林青霞 李宗陶阅读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秦观《精骑集·序》对比阅读答案 欧阳行周文集序阅读答案 释惟俨文集序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先君序略》(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密游集序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苏氏文集序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梅圣俞诗集序》(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食旧堂集序》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文木先生传》(含答案解释) 王平甫文集序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小葱青青(含答案) 青田刘文成先生传 阅读试题及答案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阅读答案 宗子相集序高考答案解析 宗子相集序阅读答案 荷塘诗集序 姚鼐 兰亭集序阅读答案 《苏氏文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青霞丹雪(节选)阅读答案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逸)【乙】《精骑集》序(节选)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梅圣俞诗集序》阅读附答案 范文正公文集 序 阅读答案附翻译 《兰亭集序》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五柳先生……(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阮小咸诗集》序 《欧阳行周文集序》李贻孙翻译译文 《李贺集》序 阅读答案 《精骑集》序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邮差先生》(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秦观《精骑集·序》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阅读附答案 《先君序略》阅读答案附译文 兰亭集序 知识点总结 《照玄上人诗集序》阅读答案及译文 (浙江卷)文言文欧阳行周文集序阅读答案 “《范文正公文集》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笑谈大先生(节选) 陈丹青》阅读答案 《仲氏文集序 欧阳修》阅读答案翻译 《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比较阅读 《食旧堂集序》阅读答案 《笑谈大先生(节选) 陈丹青》阅读答案 《李白诗集》后序 阅读答案 《精骑集》序 秦观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含答案) 《密游集序 叶燮》阅读答案 岑嘉州集序 阅读附答案 秦观《精骑集》序 阅读答案 《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散文集《光阴素描》自序》阅读 苏氏文集序 欧阳修 阅读答案附翻译 朱熹《诗集传序(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 《荷塘诗集序 姚鼐》阅读答案 《梅圣俞诗集·序》阅读附答案 (2014江西中考语文)《精骑集》序 阅读答案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录) 阅读答案 《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答案 《释①秘演诗集序》阅读答案 《岑嘉州集序》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篱笆青青》(含答案) 《张宏勋诗集序 刘大槐》阅读答案附译文 《李贺集》序 阅读答案(附翻译) 萧统《〈陶渊明集〉序》阅读答案 《兰亭集序》比较阅读及答案 “《南山集》目录序”阅读及答案 《赠四山童先生七十寿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赠四山童先生七十寿序 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 虞集,字伯生......阅读附答案 《张宏勋诗集序 刘大槐》阅读答案附译文 姚鼐《荷塘诗集序》阅读答案 《赠四山童先生七十寿序》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林景熙《霁山先生集|海市蜃楼》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 《青春万岁》序诗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古者称师曰先生…… (含答案) 朱竹君先生传阅读答案 朱竹君先生传文言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