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焚书辨》(含答案)

小编: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焚书辨

刘大櫆

书之焚,不在于李斯,而在于项籍;及其亡也,不由于始皇帝,而由于萧何。何则?博士淳于越进谏始皇,谓宜封子弟功臣为枝辅。下其议李斯。李斯恐天下学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其法至偶语诗书者弃市,而吏见知不举,则与之同罪。然其所以若此者,将以愚民,而固不欲以自愚也。故曰:“非博士官所职,悉诣守尉杂烧之。”然则博士之所藏具在,未尝烧也。迨项羽入关,杀秦降王子婴,收其货宝妇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而后唐、虞、三代之法制,古先圣人之微言,乃始荡为灰烬,澌灭无余。当项籍之未至于秦,咸阳之未屠,李斯虽烧之而未尽也。吾故曰:“书之焚,非李斯之罪,实项籍之罪也。”

昔高祖既定天下,论群臣之功,以萧何为第一。虽然,吾以为萧何,汉之功臣,而六经之罪人也。何者?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使律令图书汉以故知天下之扼塞及户口之多少强弱所在。然萧何于秦博士所藏之书,所以传先王之道不绝于线者,独不闻其爱而惜之,收而宝之。彼固以圣人之经,无关于得失存亡,所以取天下之筹策也,故熟视之若无睹耳。

惜者尝怪汉兴,大反秦之所为,而礼乐法度则一遵秦故,未尝稍变。由今观之,然后知萧何之所以相汉,惟知秦之律令;而圣人之经,则弃而烧之已久矣。此唐、虞、三代之治,所以终不复见欤!呜呼!方沛公入关,盖六经绝续存亡之顷也。天下之诗书已亡,而惟博士官所职尚无恙。当是时,固举九鼎之重而系之一发哉!且夫圣人之经,其与秦之律令图书,其为轻重大小何如也?设使萧何能与其律令图书并收而藏之,则圣人之全经犹在也。呜呼!彼萧何者,真所谓刀笔之吏矣!

(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  语:言语

B.迨项羽入关 迨:等到

C.非博士官所职,悉诣守尉杂烧之 诣:送去

D.盖六经绝续存亡之顷也 顷:时刻

7.下面各组句子中词语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8.下面有关作者观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焚烧诗书典籍的罪过,不在李斯,而在于项籍;至于秦王朝的灭亡,不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而是从萧何开端。

B.如果项籍没到秦国,没有进行咸阳的屠杀,诗书典籍就不会完全被焚毁,因为李斯虽然烧了却没有烧完。所以说,真正的罪过不在李斯,而在于项籍。

C.萧何最先进入咸阳,却对秦博士官的藏书、古代明君的法律制度、思想家的思想片断等熟视无睹,也许是他认为这些书无关于稳固汉朝统治。从这个意义上说,萧何虽是汉朝第一功臣,却是六经被焚毁的罪人。

D.圣人的思想典籍,比起秦朝的法制档案,要重要得多。但是萧何保存法制档案,却忽视了圣人的思想典籍,令人惋惜。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后唐、虞、三代之法制,古先圣人之微言,乃始荡为灰烬,澌灭无余。(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萧何于秦博士所藏之书,所以传先王之道不绝于线者,独不闻其爱而惜之,收而宝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是时,固举九鼎之重而系之一发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 [解析] 语:著作。

7.B [解析] A.那么,连词,表假设;却,连词,表转折。 B.用来,连词,表目的。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递进。D.的,结构助词;这,代词。

8.A [解析] “其亡”指诗书典籍的灭亡。

9.(1)这之后,古代明君的法律制度,古代先贤圣人的精深微妙的言辞,才开始化为灰烬,消失殆尽没有一点剩下。

(2)但萧何对于秦博士官的藏书,用来传播古代明君的法律制度,像丝线一样绵延不断的书籍,没听说过他爱惜、收集并好好对待(这些书籍)。

(3)那时候,本来就是举起千钧之鼎而系于一根头发的关键时刻啊!

[参考译文]

诗书典籍的焚烧,不在李斯,而在于项籍;至于诗书典籍的灭亡,不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而是从萧何起。怎么讲?博士淳于越对秦始皇进谏,说应封子弟功臣,以作为辅佐。(秦始皇)把他的建议下发给李斯(讨论)。李斯恐怕天下读书人称道古代而指责现在,于是就禁止天下人私自藏有诗书、诸子百家的语论(典籍),这种禁止做法(严厉程度)到了偶尔提到禁止的内容的人会遭到杀头,如果官员知道不检举,就与那些人一同治罪。但是他这样做的原因,只是想以此来使老百姓变成愚笨的人,而原本不是想使自己也变成愚笨的人。所以有这种说法:“不是博士官的书,下令统统上交郡守郡尉,集中烧毁。”但博士官的藏书都还是在的,没有被焚烧。等到项羽入关,杀了投降的秦王子婴,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持续三个月都不熄灭。这之后,古代明君的法律制度,古代先贤圣人的精深微妙的言辞,才开始化为灰烬,消失殆尽没有一点剩下。(如果)当初项籍没到秦国,没有进行咸阳的屠杀,李斯即使焚烧也不能烧尽啊。所以我说:“对诗书典籍的焚烧,不是李斯的罪过,其实是项籍的罪过。”

以前汉高祖一统天下后,为群臣论功,以萧何功劳最大。即使是这样,我认为萧何是汉朝的功臣,却是六经的罪人。为什么?刘邦到了咸阳,所有人都争夺钱财宝贝,萧何却搜罗秦的丞相御史所颁布的规章制度等图文书籍之类的(资料档案),汉朝廷因此知道了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实力强弱的所在。但萧何对于秦博士官的藏书,用来传播古代明君的法律制度,像丝线一样绵延不断的书籍,没听说过他爱惜、收集并好好对待。他本认为这些圣人的经典对于汉朝的治国得失和国家存亡没有什么关系,(只是)用来为夺取天下出谋划策而已,所以他熟视无睹。

痛恨的人曾归罪于汉朝的兴起,和秦朝所作相反,单单只有礼乐法度沿袭秦朝的,没有什么大的改变。现在看来,萧何当汉丞相,只知道秦朝的法令制度;但是圣人的思想典籍早就抛弃和化为灰烬了。自此,(古代明君的法制)再也不会出现了。唉,刘邦入关的时候,就是六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啊。天下诗书典籍都没有了,只剩下博士官这个职位还在。那时候,本来就是举起千钧之鼎而系于一根头发的关键时刻啊!而且圣人的思想典籍,比起秦朝的法制档案,轻重大小如何?假如萧何可以把圣人典籍和图书一起收集、保藏起来,圣人的思想典籍就还全在。啊,萧何这个人,只是一个代办文书的小吏罢了!

 

 

 

 

    相关推荐

    《焚书辨》阅读附答案 《焚书》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小议“辨”(含答案) 《焚驴志》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含答案) 《焚风》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笑声中的雅俗之辨》(含答案) 《焚庐灭鼠》阅读答案 阮裕焚车阅读答案 《阮裕焚车》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笑声中的雅俗之辨》(含答案解析) 《焚庐灭鼠》阅读附答案 焚驴志 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若虚《焚驴志》阅读答案 小议“辨” 阅读答案 小议“辨”阅读答案 《荣累之辨》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试焚宫室阅读附答案 “中庸”辨义阅读答案 《小议“辨”》阅读附答案 儒墨之辨 阅读答案 焚庐灭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答案: 书会……(含答案) 王若虚《焚驴志》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阮裕焚车》阅读附答案 遗王含书阅读附答案 遗王含书 阅读附答案 陈述古辨盗阅读答案 “中庸”辨义阅读理解答案 ““中庸”辨析”阅读理解答案 武行德辨盐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荣累之辨》阅读答案 “动物的辨色能力”阅读答案 荣累之辨 阅读答案 《荣累之辨》阅读答案 辨“晏子春秋”参考答案 《浦阳郑君仲辨》阅读答案 《两小儿辨日》阅读附答案 《隋书》阅读附答案(含译文) 《李白之死辨误》阅读答案 辨析较真(文/王朝明)......阅读答案 儒家“五伦”说辨析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锦书谁寄》(含答案) 阅读答案:《书鲁亮侪》(含答案) 辨《晏子春秋》参考答案 语文阅读:《藏书断想》(含答案) 《焚坑之事没商量》的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读书或书籍的享受……(含答案解析) 《“东方睡狮”考辨》阅读附答案 谁能辨认<节选> 阅读附答案 浦阳郑君仲辨 语文阅读答案 《辨奸论》阅读答案及译文 “中庸”辨义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答案:通过读书……(含答案解析) 两小儿辨日同步训练 焚坑之事没商量阅读答案及赏析一览 小议“辨”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李白之死辨误》阅读附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阮裕焚车”附答案译文 《焚风》阅读答案(2014年山东青岛市中考语文) 墓志铭与墓碑文考辨 阅读答案 《浦阳郑君仲辨》阅读答案及翻译 儒家“五伦”说辨析 冯天瑜阅读答案 浦阳郑君仲辨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读书声与强国路》(含答案) 阅读答案:《与朱鄂州书》(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书博鸡者事》(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与韩荆州书》(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写《围城》的钱钟书(含答案)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阅读答案 文言文《邪正辨 曾巩》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壮游书海王云五》(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阮裕焚车》附答案译文 语文阅读:留几本书在窗台(含答案) 《李白之死辨误》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人生差异在读书(含答案) 《桐叶封弟辨别 柳宗元》阅读附答案 《桐叶封弟辨别》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阅读答案:《我藏书的小楼》(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寄欧阳舍人书》(含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阅读《荣累之辨》答案 “非虚构”之辨 丁晓平阅读附答案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含答案) 文言文《浦阳郑君仲辨》阅读附答案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语文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侃字士业,颇爱琴书……(含答案解析)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书”本是指文字符号…… (含答案解析) 中考阅读答案:《有书赶紧读》(2013•阜新市)(含答案) 阅读答案:王府井新华书店位于……(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2008高考湖南卷社科类阅读)(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动物的辨(感)色能力”附答案 阅读答案:《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阅读理解:次石湖书扇韵【姜夔】(含答案) “徐半尺”华夏辨画第一人 程仲霖阅读附答案 《两小儿辨日》鄂教版七上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古诗歌鉴赏:和李上舍冬日书事(含答案解析) 中考阅读答案:《百无一用非书生》(2013•阜新市)(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