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烟花三月下扬州》(2010高考湖北卷)(含答案解析)

小编: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烟花三月下扬州

熊召政

①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来源:学.科.网]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述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④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取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也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

⑤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未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漾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

⑦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

(选自《中国小记》,有删改)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

B.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

C.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

D.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思维轨迹】作者写扬州是追寻诗意的梦境,表现了对扬州的“风流不再”的惋叹。

【标准答案】D

2. 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

【思维轨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是从结构上来进行分析,看与上文﹑下文各有什么联系。先确定诗句,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参考答案】①“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收束上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②“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③“秋尽江南草未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意在引出下文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描写。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前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任选两处作答,意思对即可)

3. 作者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都很独特,请结合第④段和第⑤段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语言的赏析能力。

【思维轨迹】题干要求宽泛,要结合具体语段寻找“独特”。第④段从取名方式切入,“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也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 整句和散句结合,“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第⑤段,引用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秋尽江南草未凋”;四字词语“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

【参考答案】①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

②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

4. 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

【思维轨迹】重点是对“唐代的风流”的理解,它代表旧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从文中看,“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但是水路不通、画舫绝迹,难于寻觅梦境般的东方审美意趣,令人叹惋。

【参考答案】①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②“唐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足迹。③它的消失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感受。

    相关推荐

    《烟花三月下扬州》阅读答案 烟花三月下扬州阅读答案 《烟花三月下扬州》阅读答案 《烟花三月下扬州》阅读理解与答案 烟花三月下扬州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海 棠 花》(2010高考北京卷)(含答案解析)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阅读附答案 烟花三月下扬州 阅读试题及答案 烟花三月下扬州(熊召政)阅读答案 熊召政“烟花三月下扬州”阅读试题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好 事 近(2010高考湖南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一 朵 午 荷》(2010高考湖南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登 城(2011高考湖北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才子赵树理》(2011高考湖北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耳边杜鹃啼》(2012高考湖北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灯 火》(2010高考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减字木兰花(2010高考四川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洗 澡》(2010高考辽宁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静流》(2010高考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自 然》(2010高考四川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春 风 》(2010高考福建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面 包 》(2010高考广东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溜 索》(2010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菩萨蛮·北固题壁(2010高考重庆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定林(2010高考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寒冷的高纬度》(2010高考天津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大河家》(2010高考全国卷Ⅱ)(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送邹明府游灵武(2012高考湖北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内经》(2012高考北京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想 飞》(2011高考湖南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访 隐 者(2010高考福建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梦 中 作(2010高考全国卷Ⅱ)(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送魏二(2010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祁 连 雪》(2011高考北京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柳 堤(2012高考北京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送人归京师(2010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保 护 人》(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饮一口汨罗江》(2010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咏素蝶诗(2010高考全国卷Ⅰ)(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忆韦素园君》(2012高考湖南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心灵的篝火》(2012高考北京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人和车厂的老板……(2010高考山东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晓至湖上(2011高考福建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春 暮 西 园(2011高考湖南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咏怀八十二首(2010高考山东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雨 雪 曲(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2010高考重庆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余杭四月(2012高考广东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2012高考湖北卷)(含答案解析) 河北武安市二中2013—2014届高三8月份语文试卷(含答案) 阅读答案: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2010高考安徽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我们几乎每时每刻……(2012高考湖南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培育一位电影明星……(2011高考湖南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蝶恋花•出塞(2011高考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谏成帝营陵寝疏” 阅读理解 (2011高考语文湖北卷) 中考阅读答案:《棉花里的父亲》(2013·湖北五市中考)(含答案解析) 2012年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阅读答案:《湖南文征》序(2006高考湖南卷)(含答案) 阅读答案:《荷 叶》(2012高考广东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怪 人》(2011高考辽宁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国学……(2012高考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晚 秋》(2011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审 丑》(2011高考山东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报 复》(2012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柴 禾》(2012高考四川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联觉……(2012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论 诚 意》(2011高考重庆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双琴祭》(2012高考福建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往事(二)》(2012高考安徽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天文学……(2011高考辽宁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渡 江(2011高考重庆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野 菊(2012高考天津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捧与挖》(2011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掐 辫 子》(2012高考天津卷)(含答案解析) 语文阅读:《乡土本色》(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古诗文阅读理解:骤 雨(2011高考天津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太 阳 梦》(2012高考重庆卷)(含答案解析) 语文阅读:《罗曼·罗兰》(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阅读答案:生态文明……(2012高考天津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塔 上 的 树》(2011高考天津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严 冬 海 猎》(2011高考广东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文化时间》(2011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江 城 子(2012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咏 山 泉(2011高考山东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放鹤亭记 》(2004高考湖南卷)(含答案) 阅读答案:《没 有 天 堂》(2011高考山东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笑的价值》(2012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第 9 车 厢》(2011高考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蟋蟀之话》(2012高考福建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梦 江 南(2012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2012年高一语文下册3月月考检测试卷(有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鹧 鸪 天(2012高考重庆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邮差先生》(2012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1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详解 语文阅读:《廉希宪事略》(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古诗文阅读理解:未展芭蕉(2012高考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2009年高考北京卷《西江月 黄陵庙》阅读及答案 阅读答案:《古怪的重水》(2012高考山东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