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棚民事阅读答案

小编:

记棚民事

[清] 梅曾亮①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②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崇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石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③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

[注]①梅曾亮(1786~1856),清代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 ②棚民,指失去土地的流民。③填汙:填塞、淤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 行状:记述死者生平行事的文章

B.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崇山峻岭 茹淡,吃没有滋味的东西。

C.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俟:依靠

D.余览其说而是之 是:认为……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开种旱谷,以佐稻粱 引壶觞以自酌

B.毕至洼田中乃止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C.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

A. 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B. 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C. 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D.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4.下列对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文恪公任安徽巡抚期间,上奏力主准许棚民开荒山地,认为这样可以解决无地农民的困难,作者赞同他的说法。

B.宣城乡民认为开山辟地会造成水土流失,害处大,不值得提倡,作者认为乡民的说法也有道理。

C.结尾一段“如董公之所忧”,“忧”是指不开山容易惹出事故,而开山又易水土流失。

D.文章论述了棚民开垦荒山的“利”与“害”,反映了作者对国事民生的关注,其论题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5.翻译上面文言文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俟:等待)

2. A (A 用来,连词;B 副词,才;/代词,这样;C 代词,这样;表婉商语气,希望。 D 名词性短语,„„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 B.

4.C(“董公之所忧”,“忧”是指不开山容易惹出事故,并没有提及开山又易水土流失的问题)

5.①他在任安徽巡抚时,为向皇帝上书奏请批准棚民开发山地的事情,非常尽力。 ②这是为了开垦不长五谷的土地,而损害了能生长粮食的田亩;有利于不纳赋税的贫雇农,而削弱了纳税的地主。 (3)现在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用锄头和犁耙疏松山上的泥土。

参考译文:

我为董文恪先生写记述其家世和生平的文章,看了他的全部奏议。他在任安徽巡抚时,向皇帝上书奏请批准棚户开发山地的事情,非常着力,大致意思是说:攻击棚户开山的人,都沉迷于风水迷信之说,甚至有人不惜荒废数百亩的山地,来保护一口棺材的土穴,违背典章制度,荒废山地收成,不可以这样做的。棚户能够在丛山峻岭中艰苦劳作,吃粗而无味的食物;在人迹不到的地方开山种植宜于旱地生长的庄稼,用来辅助稻谷和小米的不足。百姓中没有闲散的人,土地也没有荒置的,在管理上又非常方便,(因此)不可以禁止(棚民开荒的),这样可以平息事端。我看了他的奏议,认为是对的。

等我来到宣城,向乡人询问棚户开山的事。都说未经开荒的山,土石坚固,草木茂密,腐烂的树叶积聚几年,可有二三寸厚,每到天下雨,(雨水)从树上流到腐叶上,再从腐叶流到土石上,经过石缝渗滴成为泉水,这种泉水下流比较缓慢,再加上水流下去土石不会随着一起流失。水流慢,所以地势低下的田地受到水流也不会造成水灾;而半个月不下雨,高处的田地还能受到泉水的渗透浇灌。若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用锄头和犁耙疏松山上的泥土,一场雨还没有下完,泥沙和山石随着一起流下去,奔流进入山谷溪涧中,都填塞淤积起来不可以积水,最后流到低凹的洼田中才停止;等到洼田干涸的时候,而山田的水也已没有了。这是为了开垦不长五谷的土地而使能生长五谷的良田遭殃,有利于不纳赋税的贫民而削弱了纳税的地主。我听了他们的说法,认为也是对的。

咳!利和害不能两全由来已久了。依从前一种说法,可以平息事故;依从后一种说法,可以保护农田的利益。如果既不失去农田的利益,而又不至于像董公所担忧的那样,那么我还没有找到这样的方法。所以记下这件事来等待熟悉百姓事务的人来解决。

    相关推荐

    阅读答案:《记棚民事》(含答案) 《记棚民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烧马棚阅读理解最新 马棚阅读理解答案 雪中记事..阅读答案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阅读附答案 《雨中记事》阅读答案 《一个民宿老板教我做事》阅读答案 家庭趣事日记500字 《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阅读附答案 张卫民《偶然中有必然》传记阅读答案 名著阅读:觉民坚持自己的婚事自己做主 德国小学生的“绿色记事本”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 “太祖克衢州,命王恺总制军民事”阅读附答案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阅读附答案 “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阅读理解答案 《武昌九曲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成长的桥我记事很晚”阅读理解答案 《记王忠肃公翱①事》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为人间谋天上事——从“嫦娥”三号的民用谈起》阅读答案 山民 臧安民《到底扶不扶》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铁凝《一件小事》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包利民《温暖心窝的话语》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零下三十度的温暖包利民①那是记忆····阅读答案 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 阅读附答案 美国人民抗击鲤鱼殖民者阅读答案 农民贵族阅读答案 农民贵族中心 语文阅读: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含答案) 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 阅读答案 刘孝廉,能记前身事(聊斋志异) 阅读答案附翻译 山民阅读答案 《美国人民抗击鲤鱼“殖民者”》阅读答案 取材于汪士铎《记江乐峰大令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富民不仅向佃户提供土地....阅读附答案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阅读答案 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阅读答案 民间的花阅读答案 荆州民歌阅读答案 《听民歌》阅读附答案 《听民歌》阅读答案 闹市闲民阅读答案 闹市闲民阅读答案汪曾祺 “事事关心”阅读训练及答案 听民歌阅读答案 农民工阅读答案 “爱处无声安宁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阅读理解答案 为人民服务阅读答案 《军民鱼水情》阅读答案 《荆州民歌》阅读附答案 美国人民抗击鲤鱼“殖民者” 秦珍子阅读答案 农民父亲阅读答案 傍晚,小珍在后院瓜棚下做功课。凉风送爽,飘来一阵阵袭人的茉莉花香阅读答案 农民父亲 阅读答案 民间的花阅读答案 治国安民阅读答案 《民工兄弟》阅读答案 《乡民于江》阅读答案 小学阅读《熊猫与山民》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为民请命 莫言》阅读答案 春节民俗艺术 阅读答案 《熊猫与山民》阅读答案 刺青民工阅读附答案 《美国人民抗击鲤鱼“殖民者”》阅读答案(2014年厦门市中考语文) 民族魂鲁迅阅读理解答案最新 民族魂鲁迅阅读题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阅读答案 《母亲的事与儿子的事》阅读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女孩遭遇交通事故被压车底 农民工齐力抬车救人》阅读答案 房树民《泥活》阅读答案 迎燕 葛天民阅读答案 《农民贵族》阅读附答案 村居(张舜民)阅读答案 《史记·平准书》“卜式,以田畜为事”选段、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阅读附答案 村居张舜民阅读答案 熊猫与山民阅读答案 机器人农民阅读答案 农民(张羊羊)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恩施民居——吊脚楼》阅读答案 民工父亲的“幸福” 阅读答案 从农民到将军 阅读附答案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阅读及答案 暮春即事阅读答案2021 暮春即事古诗 《中国民间年画》阅读答案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 何谓国民心态?阅读答案 山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 《治国安民》阅读答案翻译 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阅读答案 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分析 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阅读答案(2013上海中考试题) 往事 阅读答案 狗事 阅读答案 花事阅读答案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 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治国之道夫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 往事阅读答案 《花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