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阅读答案

小编:

“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

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固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其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中叶,挟裹着军事经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由此,古代的“华夷之辨”转变成“中西之辨”。在中西文化的抗争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实现富强,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以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及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主张在坚持孔子之道的同时,学习西方的技艺器用,他们的主张后来被提炼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其中的“中学”,就是指以孔门之学为主的中华固有的学术,它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工商法律等知识相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章太炎认为,国学是国家成立的根本,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国自立,国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章太炎指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相对于“中学”,此时的国学已无“以孔门之学为主”的强调。而章太炎的国学观,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知识界对国学的基本看法。

当然,由于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因此,说到国学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目的,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和以梁启超、梁漱溟为代表的“传统派”便出现了分歧。反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而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主要是指影响中国人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儒家经典。就学习国学之目的,“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相反,“传统派”研究国学之目的则很明确,他们相信中国固有学术的道德和精神价值,希望人们熟读儒家经典,体验其中的“活灵魂”,并以之修身践履。

由上可知,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然而,除“反传统派”外,人们对国学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中有一不变的红线:即不论是周代的官学、还是近代的“传统派”,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它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

如果明白了国学的内核,今天我们学国学、读国学,面对的就不是让人畏惧、无处下手的中国学术文化的总体,而是以儒学为主脑,在研习四书五经的基础上,适当可以旁及先秦诸子、佛道之书及诗词文史。

6.下面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

B.“国学”教育自古以来都以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为核心。

C.章太炎提出的“国学”是涵盖“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在内的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并将其提升到立国之本的高度。

D.“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是动态的、变化的,但人们大都认为其内核仍是儒学传统。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人们才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国学”一词由此出现。

B.由于对“国学”内容及目的的理解不同,产生了许多派别,但都是与“西学”相对立而存在的。

C.尽管名称从“中学”改变为“国学”,但是它们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

D.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是为了寻找与西方现代学术的契合点,来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侧重于对个人及民族价值观念的塑造,在充满功利性的现代社会,“国学”前途堪忧。

B.“反传统派”想通过对西方知识的接引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说明他们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失去了信心,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

C.“国学”自古至今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因而对它的传承和发扬十分重要。

D.章太炎的“国学”观是根据中国文化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弱势地位提出来的,如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他的观点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

6. B【所述内容仅指古代“国学”,外延扩大了。】

7. D【依据第三段内容判断“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A项两个口号提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学”一词出现于周代。B项“反传统派”是寻求与“西学”的融合。C项说“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不全面,不符合原文意思。】

8. C【A项“前途堪忧“不对,社会越是功利,推崇国学的意义越是重大。B项“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不对。D项“不符合潮流”过于绝对,还有部分可取之处。】

    相关推荐

    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测试卷 《三国演义》.......阅读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附答案 《经学文本的演变》阅读答案 经学文本的演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 阅读答案 《经学文本的演变》语文阅读答案 《经学读本与教学方法的演变》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戏曲的演变阅读答案 演变阅读答案最新 演变阅读理解 《出师表》《三国演义》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出师表》《三国演义》比较阅读答案 “激情与思想:人文学科教学的审美内核”阅读试题及答案 激情与思想:人文学科教学的审美内核阅读试题及答案 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蒋大器阅读答案 激情与思想:人文学科教学的审美内核 阅读答案 请简述“曹阿瞒割须弃袍”的故事。(《三国演义》)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关于太湖的形成演变,一些学者认为 阅读附答案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曹操“割须弃袍”的故事情节 概括“主敬”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国学的不同内涵及其继承发展 阅读答案 阿瞒之死(节选)——读《三国演义》随感阅读答案 小学课内阅读《草原》有答案 阅读答案:《文学的还原与异变》(含答案)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阅读附答案 语言发展演变的阅读附答案 说明文“书籍的演变”阅读答案 诗歌鉴赏的内容、目标及课堂演练题 这里所说的国内文化交流主要指中原文化与中国国内...阅读附答案 《海洋强国之路的变与不变》阅读及答案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阅读附答案 语言发展演变 阅读答案 《梦里的爱国主义和清醒的爱国主义》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房屋演变史》阅读附答案 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 阅读答案 小学课内阅读(10分)“草原”有答案 中国核农学的开创者——陈子元 叶辉阅读附答案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阅读答案 义猫阅读答案 义猫原文 国家、母亲及男权主义 “中和位育”伦理观所内在涵具的“时中”“权变原则阅读答案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 阅读附答案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蒋干中计 “中秋的中国含义”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吉祥物的演化 阅读答案 《核舟记》学习要点、《核舟记》阅读答案 《中国吉祥物的演化》阅读答案 《国内学术遭国际质疑冤不冤》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吉祥物的演化阅读答案 中秋的中国含义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文学的意义要旨”阅读 为学原文及翻译 《大学》原文及翻译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中,徐庶之母大骂徐庶不识刘备之伪 为学原文及翻译 面对诺奖 亢奋的中国当学日本内省阅读答案 《科学的意义》阅读题答案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及答案 《内陆建核电站有必要吗?》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程开甲:此生情定核裂变》及答案 “城市化的中国式歧义”阅读试题及答案 13.(2015山东菏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阅读答案 《人道主义的原则》语文阅读答案 “2010年,“东方主义”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阅读试题及答案 《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中秋的中国含义阅读答案 《文学:寄主的变迁》的阅读附答案 儒学的现代意义 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内涵 阅读答案 程开甲:此生情定核裂变阅读理解答案 《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初探》阅读 国家、母亲及男权主义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 “乡愁”的现代文学起源及其变异阅读答案 《内陆建核电站有必要吗?》阅读附答案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阅读答案 《中秋的中国含义》阅读附答案 《重申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意义》阅读及答案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楚人学舟原文及翻译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阅读答案 “文学的意义与价值”阅读答案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内阅读答案 及身未见中原定——朱希祖的史学研究与爱国情怀阅读附答案 《方腊起义》原文与翻译 核泄漏核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国内芯片之困的阅读附答案 《六国论》课内精练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内阅读训练[答案] 《中秋的中国含义》语文阅读答案 《2010年,“东方主义”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阅读答案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阅读训练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