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写作时代”的中国新诗 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进入“写作时代”的中国新诗

邢海珍

进入“写作时代”的中国新诗,标志着文学发展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有大众的写作参与,但实际上并未改变阅读冷淡的趋势,包括有些写诗的人其实在诗歌的阅读上也是无大兴趣。新诗的“写作时代”是一种平民的文化行为,表现了社会文化意识的普及式觉醒,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界限,许多人虽还停留在民间的自为阶段,但却进入到了人的生存和生命的常态之中,极大地张扬了文学的自主意识和个性精神。

如果在这种自由敞开的情势之下,中国新诗只满足于数量的增长当然不行,诗要在经典化的目标下不断提高文化与艺术品位。即使在自由的天地间,即使写诗完全进入了个人化的状态,新诗发展的出路也必在全力打造精品,否则诗歌就无法承担一种责任和义务,就无法产生“同中国古代诗人相媲美的伟大诗人来”。

在诸多文体中,诗歌是文字较少的一类,但这种“少”不是简单而是简要。诗的写作不是心血来潮很随意就完成的事,诗需要提炼提纯,诗是民族文化和人类的精神高度。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泄和排遣,不是浅表层次情绪的表达,而是一种深度,是人情人性绝美的风景,是灵魂和良知的真实真切的显现。而当今处于“写作时代”的诗歌,由于从之者众,又必然注进太多的水分。此时我们当然需要更多的把诗歌视为宗教的写诗者,需要更多的以诗歌安身立命的诗人,需要他们来引领诗歌、提升诗歌。近年涌现了许多大器而有深度的诗人诗作,昭示了混乱中不可阻拒的奋然前行的诗歌精神和力量。诗人李松涛直面社会人生、关注人类未来的大忧患,马合省《老墙》等富有灵性的长诗写作,等等,都可以增加我们中国新诗的自信。青年诗人郑小琼关于故乡的迷茫情境的纠结、关于“铁”的异质体验的独特情怀,都充分显现了“写作时代”诗歌不甘平庸的进取姿态。对于郑小琼的诗歌,诗歌理论家张清华作了深入而精辟的分析:“就我的视野而言,她的长诗写作不但有对其现实处境的深入而整体性的书写,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形而上学的能力,不是量的简单积累,而是源于其强大的建构能力。”诗即使在杂乱而喧哗的时代,也必须沉下心来,以生命的本真去面对生活和世界。任何浮躁,任何急功近利的草率都将造成诗意的流失。

以网络作为媒介,诗歌可以通过“写博”而自由面世,但是能否获得大的点击率则不是博客的主人所能做主的。媒体的便捷并不等于“阅读”的广泛性,其“写作”的意义有时大于“阅读”的意义。田忠辉教授在《博客、“80后”与文学的出路》一文中写道:“网络是一个看起来可以失去监控的地方,在这个可以肆意放纵情感的角落,人们的内心突破社会赋予的僵硬的外壳,远离控制,可以说感性的话,裸露天真或矫情,抒发不满和痛苦。”在一定程度上说,诗歌作者在抒写和传播上都具有极大的方便,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的圈子阅读、圈子写作群体,不须过编辑的关,作品的量成番论倍增长,自然使诗的“质”大成问题,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诗歌的经典性,以使其高品位的艺术精神不致溃散。


(选自《星星》理论刊,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诗歌文字“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不是简单而是简要,意指在诸多文体中,诗歌是文字较少的一类。

B.诗歌文字的“少”决定了诗的写作需要提炼提纯,不是心血来潮很随意就完成的事。

C.诗的简要指的是一种深度,是人情人性绝美的风景,是灵魂和良知的真实真切的呈现。

D.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泄和排遣,不是浅表层次情绪的表达,诗是民族文化和人类精神的高度。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原文说“但这种‘少’不是简单而是简要”,结合语境,这里的“少”和“简要”既指诗歌文字少,更主要的是说诗歌特有的“质”,即在很少的文字中蕴含很丰富的文化精神和思想感情内涵。

2.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诗的“写作时代”,打破了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界限,表现了社会文化意识的普及式觉醒。

B.进入“写作时代”写诗的人很多,但读诗的人很少,包括写诗的人,对阅读诗歌无大兴趣。

C.进入“写作时代”,以网路为媒介,诗歌在写作和传播上容易形成圈子阅读、圈子写作群体。

D.“写作时代”的新诗写作极大地张扬了文学的自主意识和个性精神,虽然对许多人来说,其文化行为还停留在一种自为的阶段。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A项中原文有“在一定程度上”的限制。B项原文有“包括有些写诗的人”的限制。C项原文有“在一定程度上”和“比较容易”的限制。

3.下列不能作为“昭示了混乱中不可阻拒的奋然前行的诗歌精神和力量”的依据是( )(3分)

A.诗人李松涛正视现实的写作和马合省富有灵性的诗作增加了中国新诗的自信。

B.诗即使在杂乱而喧哗的时代,也必须沉下心来,以生命的本真去面对生活和世界。

C.青年诗人郑小琼诗歌创作显示了不甘平庸的进取姿态,受到诗歌理论家张清华的高度评价。

D.青年诗人郑小琼的诗歌里有故乡的迷茫情结的纠结,有关于“铁”的异质体验的独特情怀。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这一句是由上面列举的创作实绩得出的结论,不能作为依据。

    相关推荐

    韩少功“扁平时代的写作”阅读试题及答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非虚构写作阅读试题及答案2021 亚太步入中国驱动的互联互通新时代 阅读答案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阅读附答案 刘仙洲:新中国初期入党的知名教授阅读试题及答案 唐诗刘长卿“新年作”阅读试题及答案 韩少功《扁平时代的写作》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的天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的“罢市”》阅读试题及答案 《全球化时代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向》阅读试题及答案 众说纷云—IT进入多云时代 阅读答案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阅读题及其答案 《众说纷“云”——IT进入“多云”时代 》阅读答案 范进中举续写 “耕作的诗人”阅读试题及答案 耕作的诗人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阅读试题及答案 《新时代的国风与家风》的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今年三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试题答案 阅读欣赏试题及答案: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和把握…… 《新时代中学生的新形象》阅读答案 文学批评写作的独特性 阅读试题及答案 “微博时代,专业批评如何作为”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考新闻标题的拟写技巧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战国策写作特点 议论文写作时不可轻视论据的作用 “大作家是时代的产儿”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古诗中的“对写法” 《作家寄语中学生写作》阅读及答案 拓宽写作活动中积聚题材 “灾难新闻的积极作用”阅读试题及答案 灾难新闻的积极作用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富豪与当代艺术的距离”阅读试题及答案 《从“读时代”走进“阅时代”》语文阅读答案 《科学家警告人类或许进入冰河时代》阅读附答案 唐代诗人孟云卿代表诗作及赏析:《寒食》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试题及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新年作 刘长卿 “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阅读试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试题与答案: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中国新一代歼击轰炸机 [唐]刘长卿“新年作”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诗《赞美》鉴赏 新诗的“变”与“常” 吕进阅读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试题: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刘仙洲:新中国初期入党的知名教授》阅读 《中国新一代歼击轰炸机 初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 天下无双的中国古代山水诗 中国现代诗《死水》鉴赏 阅读答案:《从“读时代”走进“阅时代”》(含答案) 高速铁路新时代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 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诗《乡愁》阅读赏析试题及答案 《创新时代的智慧学习》阅读及答案 “中秋的中国含义”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中国画的“写意性”》 “中国诗歌能历久而不衰的原因”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技巧:文章写作特色以及写作特点 中国青铜时代与古代文明 阅读答案 五四新诗的现代性问题 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思维与近代科学”阅读试题及答案 “清代闺秀诗话”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建筑中的窗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写作时色胆包天》[答案] 何其芳诗歌“新月”阅读试题及答案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阅读试题及答案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阅读试题及答案 写字和写作方面 写作什么叶圣陶阅读答案2021 写作什么阅读题 朱湘简介及其代表诗作欣赏 《中国“现代书法”的新思考》语文阅读答案 “和谐——“贞观之治”的时代精神”阅读试题及答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APP 中国文化的重建阅读试题及答案 “物联网时代”正逼近 阅读试题及答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阅读答案 中国画的“写意性”阅读答案 中国的娱乐比重阅读试题及答案 物联网时代正逼近阅读试题及答案 “大作家是时代的产儿”阅读答案 中国画的白描法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青铜时代与古代文明》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画的“写意性” 阅读答案 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 写作时色胆包天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阅读答案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 阅读附答案 前进到……自行车时代?阅读答案 美国的诗人朗费罗写道 阅读附答案 低姿态进入阅读答案 低姿态进入阅读理解 《“90后”写作的兴起与文学的新变化》阅读附答案 别了,我爱的中国 阅读试题及答案 “微博时代:说话的自由与责任”阅读试题及答案 大时代的写家——人民艺术家老舍阅读答案 写作上的从小见大 周国平阅读理解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谈中国诗”导学案、“谈中国诗”课件、“谈中国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