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阅读答案

小编: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 略:简略,与“详”相对。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

D.苏子辩则辩矣 辩:有口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①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②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C.①与可无以答,则曰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②窥父不在,窃发盆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3分)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3分)

③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2分)

1.B(大概,大致)

2.B(B项“蹑”① “踩”,②“跟踪,追随”;A项“与” 都是 “赞同,同意”的意思;C项“无以” 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D项“发” 都是 “打开”的意思)

3.A(①是“胸有成竹”;②是“心手相应”;⑤是“尺幅千里”)

4.D(子由没有跟文与可学画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

5.①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

②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

③而我的文章也记载了与可以往跟我戏笑的话,以见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

    相关推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答案 《书蒲永昇画后 苏轼》阅读答案 苏轼对“竹”的游戏性观照 阅读答案 苏轼《凌虚台记》阅读答案附译文 《墨妙亭记 苏轼》阅读答案 《苏轼对“竹”的游戏性观照》阅读附答案 苏轼《宝绘堂记》阅读答案 苏轼《超然台记》阅读答案 偃虹堤记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 苏轼》阅读答案 《盖公堂记 苏轼》阅读答案 苏轼《记游白水岩》阅读答案 《眉山远景楼记》苏轼 阅读答案及译文 文言言语偃虹堤记阅读答案 苏轼“书蒲永昇画后”阅读试题及答案 偃虹堤记 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偃虹堤记 欧阳修》阅读答案 与朱鄂州书(苏轼)阅读答案 《宝绘堂记》(宋)苏轼 阅读答案 眉山远景楼记 苏轼阅读答案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翻译 《绵竹年画》语文阅读答案 苏轼《宝绘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阅读答案 阅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及答案 苏轼《四菩萨阁记》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墨妙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画竹》阅读答案 苏轼《超然台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与苏辙《江上看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苏轼《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阅读答案及赏析 《放鹤亭记 苏轼》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轼的孤独与美丽阅读答案 《醉白堂记 【宋】苏轼》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轼《记先夫人不残鸟雀》阅读答案 《醉白堂记 【宋】苏轼》阅读答案及翻译 2014高考《偃虹堤记》阅读答案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练习与答案 《题竹石画》分析与咏物诗词赏析2 游褒禅山记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绵竹年画》阅读答案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 苏轼阅读附答案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阅读答案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喜雨亭记》比较阅读答案 苏廷评行状(苏轼)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苏轼,字子瞻》及答案 (宋)苏轼《墨妙亭记》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答案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阅读习题与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浣溪沙 苏轼 “苏轼故乡观”语文阅读答案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节选)、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宋)苏轼《宝绘堂记》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2014高考《偃虹堤记》阅读答案翻译 苏轼私识范仲淹文言文阅读答案 题画竹诗词阅读答案 《东坡 苏轼 》阅读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海棠 苏轼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东栏梨花 苏轼 《苏轼的散文创作成就》阅读答案 苏廷评行状(苏轼)阅读答案 《东坡 苏轼》阅读答案 苏辙《巢谷传》阅读答案 苏轼《东坡》阅读答案 苏轼《日喻》阅读答案 苏轼《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答案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赠刘景文》阅读答案及赏析 《游沙湖(苏轼)》阅读答案 苏轼 赤壁赋 阅读答案 《梁贾说 苏轼》阅读答案 《海棠 苏轼》阅读附答案 《屈原塔 苏轼》阅读答案 馈岁 苏轼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养竹记》(含答案) 《画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苏轼《答李端叔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醉白堂记 【宋】苏轼》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喜雨亭记》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蝶恋花 苏轼 《游兰溪 苏轼》阅读答案 秋阳赋(苏轼)阅读答案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苏轼“赤壁赋”教案设计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阅读答案 《儋耳 苏轼》阅读答案 《江月 苏轼》阅读答案 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 《虞姬墓 苏轼》阅读答案 李泽厚《苏轼的意义》语文阅读答案 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苏轼《和桃源诗序》比较阅读及答案 《(东栏梨花 苏轼 》阅读答案 《三槐堂铭 苏轼》阅读答案 东栏梨花 (苏轼)阅读答案 《红梅 苏轼》阅读鉴赏答案 文言文阅读。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