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赏析“淡雅百合”附答案

小编:

淡雅百合

枫林

①记得小时候,母亲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卉,每到夏季,各种鲜花争芳吐艳,满院飘香。

②我喜欢那一簇簇迎风盛开的山百合。那时的我经常和小伙伴们躲在花丛下捉迷藏;用那些紫色的百合种子穿成“珠珠串”,美美地戴在手上。有时在盛开的花朵上,还可以捉到漂亮的蜻蜓或者蝴蝶。花儿的馨香、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充盈着院中的每一个角落。那份温馨、那份快乐,幸福着我的童年。望着我们沾满花粉的手臂和笑脸,母亲总会忍俊不禁。并小心拾起那些紫褐色的种子,继续种在花圃里。因为有母亲的精心培育,我家的百合年年花繁叶茂,美丽旖旎。母亲不仅培育了美丽的百合,也把爱花、养花、惜花的情愫遗传给了我,把对花儿的痴情种进了我的灵魂,使之成为成年的我生活中唯一的嗜好。

③百合花又叫夜合花,原产于新疆吐鲁番盆地。自古以来,百合的美,常是诗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一般人对它也喜爱有加,无论是栽植于庭园或瓶插于室内,它都散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清纯高雅的气息。至于百合名称的由来,则因其根茎由许多白色的鳞片层层环抱,状似白莲,取其“万事随心”、“百年好合”之意。

④我寓所周围的山上生长着许多野生的山百合,“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每年到了百合的花季,你看那红色的花瓣上,点缀着颗颗褐色的笑靥,紫色的花蕊突出于花瓣之外,俏丽的绽放于树下、林间。与庭院中种植的各色百合遥相辉映,芬芳妩媚,香馥悠长。成为我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⑤我爱百合花,尤为喜爱白色的百合花,也许是它身上美丽、纯洁、脱俗、清馨的气质深深打动着我。你看百合花那绿绿的叶,片片衬托着花枝上白白的花瓣,喇叭形的花朵自然舒展;花无异色,含露低垂;那洁白的百合花,像月下的霜雪,像无瑕疵的白玉、像少女的肌肤、像水洗的胭脂。清新脱俗的百合花散发淡淡的清香,就像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如梦似幻,超然脱俗,不染纤尘。

⑥我对百合花是一往情深的。我喜欢她不附庸风雅的品格;喜欢她“天然淡泞好精神”的本色;喜欢她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当你走近百合花丛,便不由自主的沉醉于陆游:“芳兰移取通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所描绘的诗意之中。

⑦百合花,尽管羸弱轻柔,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激进的灵魂,无论刮风下雨,它都能在墙角一隅淡然的伫立。它不比四君子的刚毅,但却在柔柔的妩媚中有着矜持的顽强和脱俗的清雅。它不为流俗而动,依然保持了原始的简单,一色的白,一心的坚持,一生的自持。尽管人们培植了更多眩目的品种,但它依然无动于衷的坚持着自己,成就了永恒的白色经典,保持了永恒的纯净心空。

⑧每每在百合盛开的季节,采撷一束淡雅秀逸的百合花放置我的桌案上,独自欣赏着如此纯净、淡雅、清馨的花朵,自是一种最美的享受。在人与花的互相凝视中欣赏着,交流着,仿佛间她就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知己。每次面对她,一切压力、忧郁和不快,都会荡然无存。她给小屋带来了祥和、安宁和温馨,她把我带入一个生机勃勃,如歌如诗般的境界,让我尽享熏风送暖的惬意。愿她在我的心谷里永不凋谢,让她的清香萦绕着我,与我相依相随。

⑨也许我早已被中国的花文化潜移默化却浑然不知,不然我怎么会在万种娇艳中独爱那一种?是的,“花非花,人非人,花是人,人是花”,百合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存在体,更是一种心情,一种文化,一种经典的创造。

⑩常听人说起“花语”:牡丹象征富贵;康乃馨象征温馨、祝福;玫瑰象征着爱情。我喜欢百合,希望她成为“圣洁”和“友谊”的象征。

11美丽的花儿,只有当她脱离大自然的田野,悄然进入人们心田的一瞬间,她才会变成一种永恒。

(选自散文在线“精美散文”,有删改)

16.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百合花的特点。(4分)

17.⑤段划线句子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18.请结合全文,解析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6分)

参考答案

16、①美丽、芬芳、妩媚;②清纯高雅(超凡脱俗、不附庸风雅、天然淡泞)、矜持含蓄;

③羸弱轻柔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激进的灵魂。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17、比喻(博喻)。(1分)作者连用四个喻体形象写出百合花的美丽,“月下的霜雪”从整体上写出花朵颜色的乳白、朦胧幽雅的特点;用“无瑕疵的白玉”描写花色的纯然无瑕;用“像少女的肌肤”写出花的柔嫩;用“像水洗的胭脂”写出花的清新妩媚。(每一个喻体的作用1分)

18、自然的事物,只有融入人的生活,才更有价值,更具魅力。(2分)本文分别叙写了百合花给我的童年带来幸福;百合的优秀品格陶冶了我的性情;百合给我带来了祥和、安宁和温馨;百合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万事随心”“百年好合”等象征意义。(四点中任意两点1分,2分)所以,百合已由一种简单的存在体,走进了人的心田,走进了文化,成了经典,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和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百合的赞美之情。(2分)

    相关推荐

    散文阅读赏析《淡雅百合》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李汉荣散文赏析“今夜的泪水”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背水的日子》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韩少功散文“劳动”附答案 淡雅百合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季羡林散文“老猫”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微型小说《巧合》附答案 淡雅百合阅读及答案 阅读答案: 《 淡雅百合 》(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赏析题《太阳老人少女》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嫁》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契约》(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掌眼”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花事》(附答案) 论述类文本(18分)《雅与俗》语文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狼外婆》附答案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分析(教案)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梁晓声“大兵”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狼外婆”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三道人生试题”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三道人生试题》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醉许振忠》(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长吻的魔力》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侯发山《传奇》(附答案) 推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 文学类文本阅读:龙应台《星夜》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狼外婆》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旧天气》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20分)《苔藓》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大回 冯骥才》(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两条路》有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刘国芳《稻草人》(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窗 钱钟书》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花事”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游睿《做客》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20分)《柴禾 刘亮程》阅读解析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莫言《红高粱(节选)》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荷叶 韩开春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边缘人的爱与哀愁》阅读答案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雅与俗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赤贫魅力测试”附答案 百合阅读短文及答案 百合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厂子 曾平”阅读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冯骥才《老夫少妻》(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老爸的难题》有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绝版的周庄》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女仆安娜的纪念日》(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德] 赫尔曼·黑塞《树木》 文学类文本阅读《洗澡》(王安忆)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博士学位》(附答案) 文学呼唤大雅之声 阅读答案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的高效策略 文学类文本“窗 钱钟书”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心理师的杯子》附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笑说蟹文之灾》语文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词 蔡楠》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陈大俭《三轮车夫》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鸡缸》练习与参考答案 《另类“新文学”之父》阅读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谁是谁的痛”有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医药学”语文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回归我们的内心》(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雪小禅《风中的鸟巢(节选)》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严冬海猎(陈秉汗)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雪山上好大一棵“英雄树””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迟子建《我的世界下雪了》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20分)高军《画菊》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春风(林斤澜)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23分)“崖边对话”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骑自行车去拉萨》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美国】彼得·哈米尔《回家》 论述类文本阅读《名单学》(何满子)附答案 2011高中语文复习学案: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23分)“马语 莫言”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当玫瑰开花的时候》有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雪山上好大一棵“英雄树”》附答案 论述类文本《“清官情结”之弊》语文阅读答案 文学文本 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易错考点一:筛选与整合(3) 高考散文阅读题命题类型及解题思路分析学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笑说蟹文之灾》 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安娜之死》(列夫·托尔斯泰)练习与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百年良医的苍生大爱》(附答案) 小学生散文阅读“威尼斯之夜” 文学类文本阅读:《角度》(徐均生)练习与参考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棋魂》(游子)练习与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回望钱学森》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消失 马国福”阅读试题及答案 张政文《文学文本的意义之源》 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小学生散文阅读《威尼斯之夜》 论述类文本阅读《为什么需要哲学》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南开之父张伯苓》(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辅导之记叙文分析综合 论述类文本《翻墙》语文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老八样》(薛舒)练习与参考答案 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淡之美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流浪汉》(莫泊桑)练习与参考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练习与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