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谏论(下)”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小编:

谏论(下)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砂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選耍①阿谀,使一日

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噪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倍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谠言②不获,吾不信也。

【注】①選耍: 柔弱,惧怕。 ②谠言: 正直之言,慷慨之言。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的一项是

A. 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 劝:勉励

B.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 暴然:突然

C. 《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 是:正确

D. 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 诚:果真

11. 下列句子中,全是作者主张君主用来促使臣子进谏的办法的一组是

①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 ②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

③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④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⑤此无他,墨刑之废耳 ⑥增其所有,有其所无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苏洵《谏论(下)》阅读答案及译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年-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如果不设置明确的奖赏与刑罚措施,臣子是绝不会冒着触犯君王的危险而去进谏的。

B. 文章第三段运用三个人跨越深渊的例子,生动而形象地表明了臣子进谏的危险所在和刑罚、赏赐的积极作用,运用的是喻证法。

C.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论点“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强调纳谏之君要使臣子必谏。下文由此生发,展幵论述。

D. 文章从君王的角度立论,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君王应当怎样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3分)

⑵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3分)

⑶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4分)

参考答案::

10.C(是:这样)

11.B(③是作者打比方;④说的是畏罪的人最终也进谏的原因;⑤说的是三代之后废除了对不进谏者的刑罚的事实。)

12.A(根据第二段最后三句的内容,此项说法太绝对。有“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还是会进谏的。)

13.⑴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和怯懦的差别吗?关键在于用形势去驱使他们罢了。(然则、要、大意正确各一分)

⑵大臣们闭口不言也就应当的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宜乎臣之噤口卷舌”主谓倒装,变为正常的语序一分;噤、大意正确各一分)

⑶如果增加现在已经有的赏赐,设立现在所没有的刑罚,那么,奉承的人就会正直,谄媚的人就会忠诚,更何况那些本来就忠诚正直的人呢?(苟、有其所无、谀、大意正确各一分)

参考译文:

臣子能进谏,却不能使国君一定接受自己的谏言,算不上真正能进谏的大臣。君主能纳谏,却不能使大臣一定进谏,就不是真正能纳谏的国君。要想使君主定能纳?我先前的论述已经很完备;要想使臣子定能进谏?我现在还是来谈一谈吧。

国君地位高如天,尊贵如神,威势如雷霆。人不能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这是非常明白的事情。古代圣人知道情况如此,因此立下赏赐来勉励他们。史书上说“兴盛时代的君王赏赐进谏的臣子”,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仍然担忧臣子软弱怯懦,奉承谄媚,使得君主有一天不能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因此还要制定刑罚来威慑他们。《尚书》上说“臣子不能纠正君主的过失,就对他们处以墨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之常情,只要不是丧心病狂,失掉理智,没有哪个会避开赏赐而去受刑的,何苦而不去进谏呢?如果没有设立奖赏与刑罚,那么,按人之常情,人们又何苦去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呢?如果不是那些本性忠诚节义、不求奖赏、不怕刑罚的人,谁想用言语来换取死罪呢?君主又怎么可能完全得到本性忠诚有节义的人来任用他们呢?

现在有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半勇半怯,一个人怯懦。有个人和他们一起面对深渊,告诉他们说:“能跃过深渊的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跃过深渊,那半勇半怯的人和怯懦的人就做不到。这个人又说:“跃过深渊的人奖励千两黄金,不这样的话,就没有。”那个半勇半怯的人追逐利益,一定会跃过深渊,那个怯懦的人还是做不到。一会儿,那个怯懦的人回头看到一头猛虎,突然向他逼近,那么,那个怯懦的人不等别人跟他说什么,就赶紧跃过深渊,如同走过平坦的大路一样。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别吗?关键在于利用形势驱使他们罢了。国君威严难以冒犯,如同深渊难以跳跃。本性忠诚有节义、不追求奖赏、不畏惧刑罚的人就如同那个勇敢的人,所以没有什么不进谏。追求奖赏的人,如同那个半勇半怯的人,所以听到有奖赏就会进谏。畏惧刑罚的人,如同那个怯懦的人,所以有了刑罚然后才会进谏。

从前的君主知道勇敢的人不可能经常获得,所以把奖赏用作(鼓励半勇半怯者的)千金,把刑罚用作(激励怯懦者的)猛虎,让大臣对前者(奖赏)有所追求,对后者(刑罚)有所躲避,在这种形势下大臣们不能不尽力谏言规劝国君的过失,这就是夏、商、周三代兴盛的原因啊。在没落的时代就不是这样,情况完全颠倒过来了,把奖赏给了不进谏者,却把刑罚给了进谏者,大臣们闭口不言也就应当的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偶尔有贤明的国君想听听自己的过失,也不过是奖赏进谏者罢了。唉!如果没有猛虎,那怯懦的人肯跃过深渊吗?这没有其他原因,只因废除了墨刑而已。三代之后,像霍光杀昌邑王的那些没有进谏(规劝昌邑王过失)的大臣的情况,不也太少了吧!

现在奖赏进谏者的情况,偶尔还有,可是惩罚不进谏者的刑罚,已经完全废止了。如果增加现在已有的(对进谏者的)奖赏,设立现在所没有的(对不进谏者的)惩罚,那么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变得正直,奸佞的人会变得忠诚,更何况本来就忠诚正直的人呢?如果真能这样,说国君想听到正直的谏言却听不到,我是不相信的。

    相关推荐

    苏洵《谏论(下)》阅读答案及译文 苏洵“谏论(上)”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苏洵《谏论(下)》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苏洵《谏论(上)》阅读答案及译文 《谏论 苏洵》阅读答案及翻译 《谏论 苏洵》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洵《谏论上》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洵《谏论(上)》译文的阅读附答案 苏洵《谏论上》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 苏洵“六国论”刘开“问说”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 《谏论》阅读答案及译文 苏洵《管仲论》阅读 苏洵明论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苏世长讽谏”阅读试题及答案 《苏世长讽谏》阅读答案及译文 《六国论 (苏洵)》阅读答案 《六国论 (苏洵)》阅读答案 《管仲论》(北宋)苏洵 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苏洵《高祖论》阅读答案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宋】 苏洵 阅读答案及译文 苏洵《名二子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苏世长讽谏》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贾谊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唐语林|苏世长讽谏》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翻译译文 《六国论》拓展阅读《心术 苏洵》附答案 “苏武字子卿”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文质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质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六国论》拓展阅读《心术 苏洵》附答案 《苏世长讽谏》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论友谊 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苏辙《六国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荀卿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苏世长讽谏》翻译 “豫让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醉白堂记 【宋】苏轼》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论语”选段阅读试题及答案 翻译 苏洵《名二子说》阅读答案附翻译 《留侯论 (宋)苏轼 》阅读答案及翻译 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苏洵《六国论》刘开《问说》比较阅读答案 《留侯论 (宋)苏轼 》阅读答案及翻译 《邵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译文 求谏阅读答案最新2021 求谏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 “苏廷评行状”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何武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薛万均”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生论善学者原文及翻译译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李陵答苏武书”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年羹尧”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曹刿论战训练题 《孙晷字文度》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论毅力》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苏武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 试题及答案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苏幕遮阅读试题及答案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终军请缨”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养才(苏洵) 阅读附答案 苏洵《心术》阅读答案 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文天祥传(节选)”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论凑趣”阅读试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论沉思”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祖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论友谊 阅读答案(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子鱼论战》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黄贞文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原下的日子 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1江苏南通中考语文试题) 议论文阅读《幸福》试题分析及答案 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洵 “吴奎,字长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朱治字君理”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拔下钥匙》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1·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题) 姑苏看水 阅读试题及答案 “苏秦之楚”阅读试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精选及答案 《人有三不祥》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蒋济字子通”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寇隽字祖俊”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论友谊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徐渭”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译文 苏北《文明,与世界相拥》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刘晏通敏精悍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译文 “盛文肃察人”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苏轼“日喻”阅读试题及答案 《姑苏看水》阅读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