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人流行词语探微 刘峰阅读答案

小编:

表人流行词语探微

刘峰

在近几年的流行新词语中,反映社会多元人群的新词语逐渐增多,其在语言结构、语义表达、产生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表人流行新词语是流行新词语中的一个小类,表示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具有鲜明的类指化特征。如“高考移民、宅男” 等。此外,表人流行新词语具有信息浓缩化的特点,用一个词就能表达一般要用几个词、一句话甚至几句话才能表达的语义,更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便于人们记忆。例如,“高富帅” “~控” 等。

从语言结构特征看,表人流行新词语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成群” 的方式出现,形成一个个表人流行新词语词群。例如,~族(蚁族、裸婚族、啃老族),~控(微博控、网购控)等。每一个词群,都可归纳为一个构词模式。另一类则以单个词语的形式出现,如“草根” “土豪” 等,与第一类词相比,该类流行词语数量较少。从表达色彩看,大部分表人流行新词语的感情色彩浓厚,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尚感。很多表人新词语之所以能够流行,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极富表达的感情色彩,如讽刺、戏谑等,不一而足。

表人流行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多种多样。“闺蜜” 是通过简称(闺中密友)及谐音(闺密)两种方式创造出来的,“草根” 和“炮灰” 是通过借喻产生的“旧词新义” ,“粉丝” 是音译外来词,并和汉语已有词偶合。在表人流行新词语中,有两种词语衍生方式非常突出,即词语模造词和借用外来词。

李宇明先生曾指出,当前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就像是造词模子一样,称之为“词语模” 。词语模能批量生产新词语,并使其所生产的新词语形成词族。上文所列举的每一个表人流行词语词群,都是由相应的词语模衍生出来的。词语模造词实际上就是一个类推过程,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汉语创造新词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利用汉语中现有的构词材料和规则创造新词,二是借用外来词。在解决有限的词汇与众多新事物、新概念之间的矛盾时,借用外来词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近年日本动漫、游戏等在中国的流行,不少日语中的表人新词语也随之进入汉语。如“正太” “达人” 等皆来自日语,词语模“~控” 最早也源于日语。当然,汉语在引入这些外来词时,会根据汉语词的构造、表义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表人新词语的流行与当前的社会文化心理密切相关。在信息数量日益膨胀、传播手段不断更新的当下,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趋同、从众以及追求新异的心理。例如,当“剩男” “剩女” 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广泛传播后,只要社会中出现具有某些类似特征的人时,人们就倾向借“~男(女)” 这一形式来表达。人们对新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有着极强的心理需求,倾向于不断创造新形式或新意义的词语来满足语言交际日益精细化的需求。如“女汉子” “伪娘” 等。从表面上看,这种求新求异与求同从众心理是矛盾的,其实这正是人们语言文化心理复杂性的独特体现。一方面,当人们认同某些新词语时,就会尽力模仿,达到趋同;另一方面,为了追逐新潮时尚,人们会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尽力求新、求异。

表人流行新词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当然,这类词语在快速发展中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观性,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哪些词语能够继续使用下去,哪些应当被淘汰,除了有赖于语言发展规律和交际实际需要之外,也需要大众传媒等社会力量加以理性引导。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6.下列有关“表人流行词语的特点”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表人新词语是指在汉语新词语中,由表人的语素构成的新词语,表示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如“老王、小张” 等。

B.表人流行新词语折射了当前社会现实和大众心理诉求,满足了当前社会指称各类人群精细化的需求,具有信息浓缩化特点。

C.从语音特征角度,表人流行词语可以分为以“成群” 的形式出现和以“单个词语” 形式出现这两类。

D、表人流行词语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尚感,这是它们能够流行的原因。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用外来词是人们解决有限的词汇与众多新事物、新概念之间的矛盾的首要选择。

B.“草根” 和“炮灰” 这种通过引申方式产生的表人新词更能刺激人们对于词义的联想和想象。

C.人们为了追求交际过程中的经济性原则,利用现有词语模完全创新生产出大量表人新词。

D.表人新词语满足了人们的某种社会心理需求或情感表达,在记录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意义。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人流行新词丰富了现代汉语表人词汇系统,是当前大众语文生活中一种鲜活、引人关注的语言现象。

B.吸收外来词可以丰富和发展汉语词汇,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体现了汉语强大的包容性,但在吸收的同时也需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C.表人新词的产生及发展不受语言内部因素的制约,需要社会因素的制约以及社会力量的理性引导。

D.人们认同某些新词语时,尽力模仿,达到趋同;为了追逐新潮时尚,人们会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尽力求新、求异: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答案] 9.6. B

7. D

8. C

[解析] 9.6. A.“由表人的语素” 不是所有的都由表人的语素;后面列举错误。C.“从语音特征角度” 错;D.“都具有” 错。

7. A.“首要选择” 错;B.应为“借喻” ;C.“完全创新” 为“类推” 。

8. “不受语言内部因素制约” 错,依据“除了有赖于语言发展规律和交际实际需要之外” 。

    相关推荐

    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阅读附答案 “流行语”阅读答案 墨子“义”探微 阅读答案 “流行语的影响”语文阅读答案 ①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阅读答案 《游翠微峰记》阅读附答案 宋词赏析 刘将孙 沁园春·流水断桥 微时代里的微表达 阅读答案 《“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语文阅读答案 流行语的变化阅读试题及答案 激光、微波、大气探测阅读答案 听流人水调子诗词阅读答案 《“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阅读附答案 史学重在探寻规律探讨命运 刘泽华阅读附答案 2013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词语变化详表 宋词赏析 刘一止 喜迁莺·晓光催角 晓行 《2014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答案 ““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阅读理解答案 不能流泪就微笑阅读答案 《探秘“花石头”的刘辉》阅读附答案 史学重在探寻规律、探讨命运 刘泽华阅读附答案 《激光、微波、大气探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一块地的怀念(刘静峰)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叶梦得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面对人生微笑》语文阅读答案 《秋词》(刘禹锡)与《行秋》(徐玑)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探测器“约会”小行星 阅读附答案 流莺诗词阅读答案 “慢生活”流行 阅读答案 “慢生活”流行阅读答案 《探测器“约会”小行星》阅读附答案 “流行语折射多元文化心态”阅读试题及答案 《风是空气流动的表现……》阅读答案 听流人水调子 夜筝诗词比较阅读答案 《论语》还原初探 语文阅读答案 漂流长江第一人 语文阅读答案 《京剧流派艺术怎么“传”与“承” 刘连群》语文阅读答案 八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与答案 《人是微生物群居体》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 宋词赏析 姜夔 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理趣》 微信综合征 刘七平阅读附答案 宋词赏析 仲殊 夏云峰·天阔云高 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阅读附答案 《刘表字景升》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词赏析 康与之 长相思·南高峰 宋词赏析 姜夔 探春慢·衰草愁烟 行路难、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中考荆州语文试题) “万世师表”陶行知阅读答案 诗词鉴赏:刘长卿《送灵澈上人》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 微笑,并保持微笑 (含答案) “慢生活”流行 阅读理解答案 《刘行本传》阅读附答案 禽流感流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阅读答案 2014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力压群雄阅读附答案 有温度的“微行动“ 阅读附答案 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 语文阅读答案 行路难,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 秋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阅读附答案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阅读答案 《行路难》《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行路难,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 菩萨蛮流行的原因 阅读答案 秋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陆游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出师表》《行路难》比较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词的表现手法 早行诗词阅读答案 江行诗词阅读答案 《微藻》语文阅读答案 胡杨人家 刘之蔚 语文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流浪的河流》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附答案 “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阅读答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阅读答案 隋书·刘行本传 阅读附答案 甘惜分的探路人生阅读答案 行路难,出师表对比阅读附答案 《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发布2014年十大流行语......阅读答案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语文阅读答案 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 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张孝祥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语文阅读:进行人体器官移植 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答案 《出师表》语段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含答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阅读附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阅读附答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阅读附答案 探寻人类的快感阅读答案 “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语文阅读答案 “微”文化与“被碎片化” 刘阳阅读附答案 刘心武散文 从一个微笑开始 阅读答案 苦寒行诗词阅读答案 踏莎行诗词阅读答案 宋词《踏莎行》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