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人生的爱好者》(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人生的爱好者
林语堂
陶渊明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
陶渊明回归田园,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他少时,以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后又做彭泽令。他不常和宾客周旋。有一次,郡遣督邮至,县吏说他应该束带见督邮,陶渊明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便辞职,写了名赋《归去来辞》。从此以后,他就过着农夫的生活。有几次人家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从此不问政治。有人把陶渊明看做“逃避主义者”或者“叛逆者”,而事实上他并不是。他自己很穷,愿意和穷人一起过田园生活。他有一次曾遣一个农家的孩子到他儿子的地方去,帮他儿子家挑水取柴;他在给儿子的信里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陶渊明的生活是不流于灵欲的精神生活和不流于肉欲的物质生活的奇怪混合;在这种混合中,他的心灵发展到真正和谐的境地。他的生活象他的诗,那么自然,那么清新。
陶渊明有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在彭泽,因为很喜欢喝酒,便命令县公田都种秣谷,而他的妻子固请种粳,才使一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他一看见酒的时候,纵使他和主人不认识,他也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喝酒。有时他做主人,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他有一张没有弦线的琴。这种古代的乐器只有在心境很平静的时候,慢慢弹起来才有意思。他和朋友喝酒的时候,或想玩玩音乐的时候,常常抚这张无弦之琴。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陶渊明说:“我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洁志慕声。”判史王弘非常钦仰他,要和他做朋友,可是很难碰见他。王弘只好跟一个朋友设计去会见他,这个朋友约陶渊明出门喝酒,走到半路,朋友便把酒拿出来。陶渊明心地坦然地喝酒,王弘便走出来和他相见。王弘看见陶渊明无履,就叫左右为他造履。陶渊明便伸出脚来让他们量一量。此后王弘要和他见面的时候,常常在林泽间等候他。
陶渊明住在庐山之麓,当时庐山的禅宗白莲社,想请他加入,他提出的条件是可以在席上喝酒。这种行为是违犯佛教的条规的,可是主人答应了。他刚要签字正式入社的时候,却“攒眉而去”了。那位法师还想跟陶渊明做朋友,便请他和另一位道家朋友一起喝酒。他们一共三个人:法师代表佛教,陶渊明代表儒教,朋友代表道教。那位法师曾立誓终生不走过某一座桥,可是这天当他和那位朋友送陶渊明回家时,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都走过了桥。三人知道的时候,不禁大笑。
陶渊明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着一生。在陶渊明那部关于喝酒和田园生活的小诗集里,我看见一种造成和谐的生活的情感与天才;这种和谐的生活已经达到完全自然的境地,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过他。他才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 (选自林语堂《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有删节)
15.作者为什么说陶渊明“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6分)
16. 作者为什么反对将陶渊明看做“逃避主义者”或者“叛逆者”?(6分)
17.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陶渊明的人生的?请加以概括。(6分)
15.①人格高尚;②热爱田园/生活;③生活简朴/自然;④无忧无虑;⑤心地坦白(其他概括,符合文章亦可);(写对3条得5分;5条得6分)
16.①陶渊明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②陶渊明热爱生活,有积极生活态度;③陶渊明生活自然清新,无忧无虑;(每条2分)
17.①回归田园/弃官返乡②喜欢喝酒/生活态度③结交朋友/心地坦白;(每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