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隆中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小编:

1.给加粗的字注音。

(1)躬耕陇亩( ) (2)汉室倾颓( )

(3)不知存恤( ) (4)遂用猖獗( )

(5)挟天子( ) (6)帝室之胄( )

(7)枉驾顾之( ) (8)南抚夷越(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莫之许也( ) (2)先主器之( )

(3)此人可就见( ) (4)宜枉驾顾之( )

(5)凡三往( ) (6)欲信大义于天下( )

(7)不可胜数( ) (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4.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要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1.本文第一句揭示哪些关于孟尝君的传统观念?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你同意这些论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许多人认为本文虽仅四句话,却起承转合俱备,一气贯注。所谓“转”就是转换论证角度。想一想,哪一句是“转”,是转从什么角度来论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作者王安石的心目中,“士”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lǒng(2)tuì(3)xù(4)jué(5)xié(6)zhòu(7)wǎng(8)yí

2.(1)承认、同意(2)器重、重视(3)接近、趋向(4)拜访(5)总共(6)通“伸”,伸张(7)尽(8)亲自

3.(1)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2)这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筹划得当。(3)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4)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5)百姓们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6)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4.“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求贤若渴。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5.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6.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7.从政权、地位、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8.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给了刘备。

9.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10.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11.第一句共揭示了三点:一、孟尝君能得士;二、士以故归之;三、孟尝君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可以言得士”。可发表自己的见解。

1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一句是“转”。这一句是“转”而从真正得士的角度来论证的

13.“士”是有本事治国的人,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谋略,要有雄才大略。

    相关推荐

    九年级上语文《故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范进中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雨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出师表》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杨修之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陈涉世家》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 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孤独之旅》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香菱学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词五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之一) 九年级语文上《星星变奏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智取生辰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致女儿的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敬业与乐业》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傅雷家书两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诗经》两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孟子》两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信客》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老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山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愚公移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庄子》故事两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短文两篇:谈读书 不求甚解》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中国石拱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陋室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口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木兰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伤仲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孙权劝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隆中对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台阶》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奇妙的克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三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p120 语文七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及参考答案 《隆中对》选段阅读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阅读训练 九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三)议论文 九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练习(1) 七年级语文(下)《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练习(3) 九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练习(4)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精选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阅读:《隆中对》(201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八上语文《爱莲说》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语段阅读及古诗词鉴赏练习 《隆中对》《出师表》阅读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隆中对》复习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六年级上语文“山中访友”阅读训练及答案 《孟子•告子下》《隆中对》比较阅读答案中考试题练习 虹口区2015年语文学科中考练习题及答案 《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隆中对背景 七年级语文课内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范进中举》中考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训练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阅读训练 《吆喝》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春酒》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海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说“屏”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隆中对战略 《隆中对》阅读训练题答案 《奇妙的克隆》语段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组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台阶》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六年级上语文“穷人”阅读训练及答案 《童趣》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精诚面对人生”文段练习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常见题型参考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练习《陈毅》 特级语文教师谈应对中考阅读 《观潮》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练习“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