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 《诗与禅》(含答案解析)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与禅

袁行霈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诗的作用在于帮助人认识世界和人生;禅的作用在于引导人否认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泯灭人生的意义。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

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澹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元好问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赠嵩山隽侍者学诗》)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

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尚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如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楞严经》曰:“譬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是此诗之本。这个比喻本来就有趣,经苏轼点化后更有机锋。在儿童般天真的发问中,包含着耐人寻思的理趣。

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统。细分起来,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不同的三种以禅喻诗,前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所以讲不清楚。现在就分开来加以阐述。

以禅参诗,较早的资料是苏轼的《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其中有这样两句:“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李之仪字端叔,有《姑溪集》,其《赠祥瑛上人》诗曰:“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与李去言书》说:“说禅作诗本无差别,但打得过者绝少。”所以他写诗富有禅意。苏轼以参禅的态度读他的诗,是欲寻找字句之外的理趣。徐瑞《论诗》曰:“大雅久寂寥,落落为谁语。我欲友古人,参到无言处。”这里明确地说到参诗参到无言处,就是寻找诗歌那可悟而不可言传的妙处。范温《潜溪诗眼》说:“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悟入。如古人文章直须先悟得一处,乃可通其他妙处。”这是说欣赏诗歌和参禅一样,也靠一个“悟”字。禅宗原来是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的。他们认为“真如”不能用语言文字明白地表达出来,所以常用比喻、隐语或令人警醒的动作去启发人。《五灯会元》里记载的禅师们的语录大都属于这一类。而参禅的人则要靠自己去领悟那言外的意蕴,一旦悟有所得,就成正果了。苏轼等人以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读诗,是因为不满足于诗歌语言之内有限的含义,而欲寻求诗歌语言之外无尽的韵味。也就是不执著于语言文字本身,不死于章句之下。这确实是符合诗歌欣赏规律的。

以禅喻诗曾引起一些人的批评。李重华说:“严沧浪以禅悟论诗,王阮亭因而选《唐贤三昧集》。试思诗教自尼父论定,何缘堕入佛事?”(《贞一斋诗说》)这是以儒家诗教排斥以禅喻诗。这些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以禅喻诗的确不是科学的说法,难免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是一种奇妙的思维方式,我们生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尚且不能完全揭示其中的奥秘,不能运用心理实验和理论推导以建立创作论和欣赏论的科学体系,何况古人呢?借用禅学唯心主义来喻诗,并不是科学的方法,也远没有解决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心理分析问题。但在古代仍不失为聪明人想出来的聪明办法。

(有删节)

1.下面关于“诗”与“禅”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诗”属于文学范畴,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禅”属于宗教范畴,它引导人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泯灭人生的意义。

B.“诗”与“禅”虽然在归趣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在“需要内心体验”和“追求言外之意”等方面是相通的。

C.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它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焕然一新。

D.“禅”对“诗”的渗透包括两大方面,即以禅入诗和以禅喻诗,以禅喻诗又包括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种。

答案:C (原文说的是“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而非“焕然一新”)

2.下面对文章“以禅参诗”一段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苏轼读李之仪诗一例来看,以禅参诗可理解为对有禅意的诗要以参禅的态度来读,进而找到字句以外的理趣。

B.引用徐瑞《论诗》,意在说明以禅参诗就是寻找诗歌那可悟而不可言传的妙处。

C.引用范温《潜溪诗眼》中文字,是为了说明欣赏诗歌和参禅一样,用比喻、隐语或令人警醒的动作去启发人。

D.苏轼等人以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读诗,就是因为他们遵循了不执著于语言文字本身,不死于章句之下的诗歌欣赏规律。

答案:C (引用范温的文字是为了说明“欣赏诗歌和参禅一样,也靠一个“悟”字”)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的《琴诗》本于《楞严经》而又高于《楞严经》,它用诗的形式巧妙点化,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理趣,是以禅入诗的成功作品。

B.以禅衡诗是用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是指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诗歌的奥妙。

C.以禅喻诗并不符合科学原理,但从诗歌创作和欣赏有其独特思维方式来看,以禅喻诗仍不失为聪明之举。

D.以禅喻诗自古代就招来一些人的批评,如李重华从儒家诗教角度批评了以禅喻诗的荒谬。

答案:B (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而非“诗歌的奥妙)

    相关推荐

    阅读答案:诗与禅……(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禅与文学浅说》(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秋怀诗(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乔布斯:用“禅”改变世界》(含答案解析) 禅与古典诗歌的融合 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早行(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山 中(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早 梅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海棠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听 雨(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秋 望(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咏 菊(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杜诗传》(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恨 别(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春 日(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事实与解释》(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屈祠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游月陂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江城子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清溪行(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惜琼花(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清江曲(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官舍竹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戊辰即(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心与手》(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心与手》(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眼儿媚(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清平乐(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登快阁(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青玉案(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千秋岁(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清平乐(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落日怅望(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道中寒食(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武威春暮(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秋雨夜眠(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沉醉东风(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雪晴晚望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登宝公塔(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秦楼月(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赠卖松人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咏荷上雨(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道旁稚子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秋思赠远(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塞路初晴(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终南别业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山寺夜起(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鹧鸪天(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眼儿媚(含答案解析) 《禅与古典诗歌的融合》语文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章台夜思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道旁稚子(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民胞物与……(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数学有诗意》(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水仙子·夜雨(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峨眉山月歌(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南乡子·冬夜(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喜李翰自越(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贺圣朝·留别(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山 房 春 事(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灞上秋居(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登缥缈峰(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途中见杏花(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金桥感事(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重观瀑布(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水村闲望(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初见嵩山(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过李陵台(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峨眉山月歌 (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与朱鄂州书》(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与韩荆州书》(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网络与文学》(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被诗打败的人》(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梅圣俞诗集序》(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释秘演诗集序》(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沉醉东风·渔父(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浪淘沙【清】左辅(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九日和韩魏公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浣溪沙(周邦彦)(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别舍弟宗一(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寄李儋元锡(含答案解析)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阅读 古诗文阅读理解:咏素蝶诗(2010高考全国卷Ⅰ)(含答案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分析与解答 古诗文阅读理解:水调歌头·题剑阁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一剪梅 ·舟过吴江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送魏十六还苏州(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减字木兰花·春怨(含答案解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饯别王十一南游(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酷相思·两江代内(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文学与榜单无关》(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也谈人品与画品》(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登 城(2011高考湖北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渡 江(2011高考重庆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