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教案(附答案)

小编:

《芦花荡》

年级:八年级(上) 学科:语文 主备:谭伟强 审核:刘颖玲 2008-8-13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展开想像,体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一、预习·导学

1 . 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疟( )子   寒jìn(  ) 蹿了一蹿(  ) 吆喝(  )

zè( )歪   飒(  )飒   阴惨(  ) 提防(  )

2. 《芦花荡》的作者是__________,选自《    》,本文是他的“__________”,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 ”派。

3. 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哪三要素? 、 、 。请试着用这三要素来复述本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过程

1.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用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

2.①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②并结合课文对其中一种性格举例详细说明。

3. ①景物描写通常有哪些作用?②并且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例子具体说明。

三、重点研读: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四、课内巩固

(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6-10题。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6.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此段属于__________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7.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样的撑船人?

8.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

9.“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10.“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粗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1.文中画“_____”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活动?

12.文中画“ ”线的句子表现“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13.“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一句中,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体现人物怎样的心情?

14.找出景物描写的一句,体会作用?

五、课外阅读: (一)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了。大家争着买:

“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荷花淀》)

15.品味“月夜编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16.文中画“_________”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7.揣摩画“ ”线的语段,说说此段写法的妙处。

18.本语段主要叙述什么事?请试着概括出来。

答 案:

二、学习过程:

1. 关于人物刻画:

正面——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

侧面——第三者、景物烘托……

2.(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2)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3)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决“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4)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3.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用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和心情、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三、重点研读:

1、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 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四、课内阅读:

(一)6.“星星……”、“水鸟……”“苇子……” 景物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

7.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

8.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

9.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

10.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

(二)11.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12.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

13.“砸着鬼子们的脑袋” “敲打顽固的老玉米” 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方式打击敌人的智慧。

14.“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五、课外阅读:

(一)15.例如:“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极力渲染了家乡的美丽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日寇的入侵,打破生活的平静,激起“女人”的仇恨。

16.景物描写、动作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使我们看到一位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的妇女形象。

17.诗化的语言优美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富有舞蹈美和色彩美的动人画卷。辛苦的劳动者与其作品变得极富诗意而美丽迷人,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也由这对美丽家乡的热爱,更激发了人们对破坏这幸福生活的日寇的仇恨,为后面展开情节,作了铺垫。

18.描绘月夜优美的景色和女人月下编席,展现白洋淀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

    芦花荡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 阅读附答案 《芦花荡》 阅读附答案 《芦花荡》阅读附答案 《芦花荡》阅读附答案 《芦花荡》阅读附答案 《芦花荡》 阅读附答案 芦花荡阅读附答案 《芦花荡》 阅读附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 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答案 《芦花荡》同步练习 《芦花荡》一课一练(附答案) 芦花荡练习题答案 芦花荡·知识点精析 《芦花荡》阅读题 与答案 芦花荡课内阅读答案 芦花荡阅读训练及答案 《芦花荡》课后习题及答案 《芦花荡》•评估测试试题(附答案) “芦花荡”阅读训练及答案 芦花荡阅读训练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阅读题及答案 《芦花荡》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芦花荡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芦花荡》基础阅读练习及答案 《芦花荡》赏析:景随情移情景相生 孙犁《芦苇荡》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芦花荡赏析 荡里莲花(荡里莲花)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芦花荡描写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芦花荡人物描写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芦花荡人物心理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芦花荡老头子性格分析 芦苇花的精魂阅读答案 芦苇花的精魂赏析 荡里莲花......阅读答案 “荡里莲花”阅读答案 芦苇花的温暖......阅读附答案 《夕阳下的,芦苇花》阅读附答案 西风芦花 刘庆邦阅读附答案 我家的芦花鸡阅读答案 故乡的芦花阅读答案 《故乡的芦花》阅读答案 《空荡荡的汉江》阅读附答案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阅读附答案 又见边关芦花翩翩飞阅读答案最新 又见边关芦花翩翩飞毕剑东鉴赏 《喜欢芦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又见边关芦花翩翩飞 阅读答案 “故乡的芦花”阅读试题及答案 空荡荡的院子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故乡的芦花》(含答案解析) 芦苇阅读附答案 又见边关芦花翩翩飞阅读答案2021 我在教丁香树开花阅读答案 我在教丁香树开花阅读题 我在教丁香树开花阅读答案2021 我在教丁香树开花阅读理解 阅读答案:《空荡荡的院子 》(含答案) “雁荡无荡 刘春山”阅读试题及答案 游雁荡记阅读答案2021 游雁荡记翻译 芦苇的阅读附答案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阅读答案 《心中的芦苇》阅读附答案 芦笋地阅读训练附答案 心中的芦苇 阅读附答案 《芦芽山记》阅读附答案 《芦苇与人》阅读附答案 芦苇阅读答案 《拜谒芦苇》阅读附答案 《坦荡》阅读答案 游雁荡记阅读答案2021 游雁荡记文言文翻译 《水葫芦喊冤》阅读附答案 《橡树和芦苇》阅读附答案 《水葫芦之灾》阅读附答案 瓷葫芦阅读答案 芦苇赞阅读答案 梦中芦苇 黄蓓佳阅读附答案 蟋蟀葫芦阅读答案 蟋蟀葫芦 水上勉 春天来了,万物生长,空气中飘荡的霉菌、尘螨、花粉......阅读附答案 江声浩荡阅读答案 走近芦苇 阅读答案 孙犁《芦苇》阅读答案 孙犁《芦苇》阅读答案 亲恩浩荡......阅读答案 《江声浩荡》阅读答案 阅读“中国有三大宗教,即佛教、道教、儒教。” 水上漂(唱)芦花丛,白头翁,娃娃敬我酒三盅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