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人生路——追忆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阅读

小编:

风雨兼程人生路

——追忆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

他一生中有近七十年在与天气预报打交道。

他曾7次被邀请到“两弹”发射现场,为“两弹”的成功发射观测风云变幻。

在1954年和1998年两次百年不遇的长江洪水中,他以对天气形势的准确预测,避免了无数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2012年12月17日14时14分,噩耗传来——这位一生风雨兼程的气象人、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在北京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呕心沥血七十载的气象事业。

“陶先生,您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耕耘,孜孜不倦拼搏,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为我国气象科技和气象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得知恩师与世长辞后,学生们在悼念网页上留下了情真意切的字句。

“预报这行饭不好吃”

一辈子做天气预报,陶诗言给自己的第一句总结是:“预报天气七十载,成功失败四六开”。

从上世纪50年代为抗美援朝做气象预报的指导工作,到近些年来为我国南方部分省市的洪水做气象分析,陶诗言坦言,预报这行饭不好吃,在做这些重要气象预测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1954年7月,陶诗言迎来一个重大挑战。长江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进入8月下旬,水位高达29 .73米,高出历史最高记录1.45米,并且持续6天居高不下。在这样高水位的威胁下,究竟要不要分洪,成了中央一时难以决断的事情:如果分洪,无数国家财产将被淹没;如果不分洪,一旦决堤,后果更加不堪设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陶诗言果断预报“暴雨即将终止”。8月18日,长江水位开始下降。

由于气象部门的正确判断,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奋斗,武汉人民终于战胜了无情的洪水,保住了城市安全。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究“两弹”。“两弹”对发射点和爆炸点的气象条件要求很高,而当时的军委气象预报力量达不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陶诗言被张爱萍将军“点将”。

第一颗原 子 弹爆炸的时候,“为了确保看清原 子 弹的姿态,要求发射时靶场上不能有卷云。所以每次执行发射任务时,我都要提早几个月过去,把酒泉周围的几个寨子什么时候上云的情况摸清。”以后回想起来,陶诗言说自己仍会紧张。

“成功的预报员要不断总结经验”

“盼望早日出新人,报准天气保家园”——这是陶诗言对自己七十载风雨兼程路的另一句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气象科学非常落后,天气预报的水平也很低。当时气象科学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预报方法,及时准确地发布天气预报。为此,中央军委气象局和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天气分析预报中心,陶诗言出任副主任。

由于各种天气资料奇缺,而中国的天气又有着自己的特点,难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陶诗言等人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他们亲自观测天气、分析数据,手把手地带出了新中国第一批高水平的天气预报人员。

“陶先生长期担任中央气象台和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学顾问,我国许多科技骨干都得到过他的指导和调教,他在我国气象界有着崇高的威望,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徐国昌说。

“先生爱护、提携晚辈在学界负有盛名,我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先生总是耐心开导、主动帮助。先生德高望重,但在生活中却简约而朴素,从来不向研究所和组织提任何要求。为了祖国的气象科技事业,先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不求索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会军发自内心地评价道。

陶诗言曾把“预报天气”比喻为“医生看病”:“医院的诊断设备很多,像B超、CT等等,但最后下判断的是医生。天气预报也如此,数值结果出来后,最终要靠预报员根据经验给出结论。因此,一个成功的预报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新的预报思路。”

“陶先生,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您对我们的教诲和要求,我们将铭记心中,牢记一生。我们一定以您为榜样,不断攀登气象科技高峰!”在纪念网页上,学生们把思念和缅怀化作了前进的力量。

愿陶诗言先生的功勋、品德和风范永垂不朽!

(《光明日报》2012年12月21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气象科学非常落后,缺少一套科学的预报方法时,陶诗言率领其他人员克服诸多困难,积极开展天气预报工作。

B.文中多次提及人们对陶诗言的评价,这充分说明了他德高望重,注重培养科技骨干,为我国气象科技和气象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C.陶诗言始终能亲自观测天气、分析数据,手把手地带出了新中国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天气预报人员。

D.陶诗言把“预报天气”比喻为“医生看病”,形象的说明了天气预报工作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新的预报思路,面对一系列数值时,要靠预报员根据经验给出结论。

E.陶诗言曾多次承担重大事件的天气预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2)谈谈你对文章标题“风雨兼程人生路”的理解。(6分)

(3)“预报这行饭不好吃”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

(4)有人认为“气象预报”仅仅是个“预报”,准确率不高也没有什么。陶诗言也说:“预报天气七十载,成功失败四六开。”但气象学家陶诗言等气象人仍历尽艰辛,力求准确预报。你如何看待?(8分)


    相关推荐

    竺可桢爷爷是著名的气象学家 阅读附答案 《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陶诗言文章的阅读附答案 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珏哲 阅读附答案 《名人传》《傅雷家书》名著题 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阅读附答案 《走近中国的“大墙文学”之父 ——著名作家从维熙印象》阅读及答案 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测试卷 Howard Goldblatt,中文名是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阅读答案 《追寻共同的国家记忆》阅读答案 叶笃正:呼风唤雨,气象之侠 阅读答案 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阅读附答案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阅读附答案 《追忆杨人楩先生》阅读附答案 初中文学名著阅读 苏辙《追和陶渊明诗》阅读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出众。20岁开始发表作品……阅读答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阅读答案 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阅读答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附答案) 走进名著(1) (填作品名)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本书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追和陶渊明诗引》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是发现镭的世界著名女科学家……》阅读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理解答案2021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 文学名著《子夜》测试题 1952年,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到……阅读答案 风雨中忆萧红阅读答案 风雨中忆萧红阅读理解答案 “文学展示国家形象”语文阅读答案 《风雨成功路》阅读答案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辙》阅读答案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阅读附答案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阅读附答案 名著阅读《傅雷家书》阅读答案 《人生哲学是过程哲学》阅读及答案 现代诗歌阅读教学教案“生成诗歌的意象” “文学展示国家形象”阅读试题及答案 风雨中忆萧红 阅读答案 同学们,相信你对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阅读答案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阅读附答案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的阅读附答案 《叶嘉莹:家国往事诗词人生》阅读附答案 《气象大家——叶笃正》阅读及答案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阅读答案2021 风雨中忆萧红阅读答案 追忆曾孟朴先生 阅读附答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追忆高华年 《名著翻拍之我见》阅读附答案 德国心理学家格林曼特曾做了一个著名的“电梯实验”阅读理解答案 “野”:中国文人画的美学追求 阅读答案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阅读答案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阅读附答案 名著阅读: 古诗中的气象与物候专题阅读 在当今诗坛,诗学家和诗人们普遍认为诗意主要来自于语言的陌生化...阅读附答案 《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百年诞辰述感》阅读附答案 学问的气象 袁行霈阅读附答案 《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阅读附答案 侗家风雨桥 阅读答案 《学究天人 道兼仙释》阅读答案 1952年,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到日本演出阅读答案 《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阅读及答案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阅读附答案 追风筝的人 阅读附答案 侗家风雨桥阅读答案 侗家“风雨桥” 阅读答案 回忆雨僧先生阅读答案 【人物介绍】林清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阅读答案 怎样阅读名著 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 阅读答案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 阅读附答案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阅读附答案 高中文学名著《子夜》阅读测试题 《小气候,大气象》阅读答案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 阅读附答案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阅读附答案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阅读附答案 “德国心理学家格林曼特曾做了一个著名的“电梯实验”。”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阅读答案 高一名著“家”导读作业、阅读试题及答案 马寅初:风雨人生一百年 阅读答案 回忆雨僧先生阅读附答案 《我的小屋——忆陈原先生的出版人生》阅读答案 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阅读答案 周国平《人生寓言》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方法课程导学 记忆与印象阅读题 记忆与印象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答案:《天才数学家陶哲轩》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阅读试题及答案 《忆高华年 语言学界宗师 一生钟情学问》阅读及答案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阅读答案 《马寅初:风雨人生一百年》阅读附答案 扶风马先生,名钧,巧思绝世文言文阅读答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第二天一早,他叩()开了著名科学家柯彭教授的大门阅读答案 四大名著......阅读答案 “杰克·伦敦(美国近代著名作家)的童年是很不幸的”阅读理解答案 九十高龄汉学家叶嘉莹:我的一生,“根”在中国 阅读附答案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阅读答案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