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求 谏》(含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求 谏

吴兢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主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政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勖:勉励

B.寻亦诛死 寻:不久

C.如属文之士 属文:叮嘱写文章

D.言语致失次第 次第:(言语的)顺序、先后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皆失其举措 其若是,孰能御之

B.愚臣处不讳之朝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言而不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乃使从者衣褐

12.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一项是(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②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⑤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⑤ D.① ② ⑤

10.C(写文章)

11.D(者:代词,代“……的人”;A代词,他们的/假如,如果;B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连词,如果或但是/表因果关系,因而)

12.A (③为太宗劝臣子纳谏⑤为王珪之语)

参考译文

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都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样,每次接见臣下启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听到臣子的直言规谏,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的家。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结果国破身亡,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前朝的事情不远,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不利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

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正直的国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恶的国君,也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只有(正直之)君遇上(忠正之)臣,如同鱼得到水,这样天下才可以安定。我虽然不聪明,幸而有你们多次匡正补救,希望凭借你们耿直的进言,使天下达到太平。”谏议大夫王珪说:“我听说木头经过墨线就能锯直,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一定有直言谏诤的臣子七个,向国君进言不被采纳就要以死相谏。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采纳我等鄙陋之人的意见,愚臣处在这个不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尽自己愚劣的能力。”大宗称赞王珪的话对。下令从今以后宰相进宫筹商国家大事,一定让谏官跟随进去,让他参加接见,了解国家大事,如果有所陈说,一定虚心采纳。

贞观五年,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以来,帝王之中多有放纵情性、喜怒无常的,高兴时就任意赏赐无功的人,发怒时就乱杀无罪的人。因此,国家遭受损失,造成混乱,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我现在从早到晚,无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常常希望你们尽情极力规谏。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规谏,怎能因为别人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庇护自己的短处而不采纳呢?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又怎能规谏别人呢?”[来源:学科网]

贞观八年,太宗对侍臣说:“我每次闲居静坐,就自己从内心反省,常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上不符天意,下为百姓怨恨。只想得到正直的人来匡扶规谏,希望自己的视听能与外界相通,使百姓不怀怨结于心。另外,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致使语无伦次。普通奏事,情况尚且如此,更何况想直言规谏的,一定会畏惧触犯龙鳞。所以每有前来进谏的,纵然所奏之事不符合我的心意,我也不认为是他忤逆犯上。假若当即对他喝斥责怪,我深怕奏事人心怀恐惧,怎敢再说话呢。”

贞观十六年,太宗对房玄龄等说:“能正确了解自己的人就明智,但确实很难做到啊。就像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都自以为有超人之术,别人赶不上。如著名的工匠和文士,互相品评比较,诋毁斥责,杂乱无章的文词、低劣的技艺于是就暴露出来了。从这说来,国君必须得到辅佐、规谏的臣子,指出他的过失。一天之中,国事纷繁,由一个人去听政决断,虽再三思虑劳神,又怎能件件事都处理得好呢?我经常想到魏徴遇事随时规谏纠正,许多事都切中我的过失,就像明洁的镜子照见自己的形体一样,美丑都全然显现。”于是举起酒杯,赐酒给房玄龄等几人,勉励他们。

    相关推荐

    求谏阅读答案最新2021 求谏原文及翻译 《求谏》阅读答案 吴兢《贞观政要.求谏》原文和译文 如何探求句子的深层含意 阅读答案:《直谏名臣杨继盛》(含答案) 阅读答案: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含答案) 阅读答案:《“好声音”的精神追求》(含答案) 阅读答案:犹不改,宣子骤谏……(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不平凡的求学生涯》(含答案) 阅读答案:《吴良镛:为中国建筑求索》(含答案) 阅读答案:《中国好声音”的精神追求》(含答案) 阅读答案:《 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一位基层新闻人的坚守和追求》(含答案) 《求求你们,别开玩笑》阅读答案 冯其庸:不灭求学求真之心 陈谏议教子 求雨阅读理解答案 求雨阅读答案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克罗齐的求索》(2012高考辽宁卷)(含答案解析) 《冯其庸:不灭求学求真之心》阅读答案 “祈求”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2013年山东卷)(含答案) 求婚阅读答案 求婚阅读理解答案 祈求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宫之奇谏假道》比较阅读答案 祈 求 阅读附答案 祈求 阅读附答案 “不求甚解”教案 《原古谏父》阅读答案 我寻求挫败阅读答案 我寻求挫败的主旨 《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子谏杀烛邹》对比阅读答案 求好阅读答案 《祈求》阅读答案 祈求 阅读答案 《求好》阅读答案 《皇后谏太宗》阅读答案 《谏论》阅读答案及译文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苏世长讽谏》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晏子谏杀烛阅读答案 《原谷谏父》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郑龙谏勿伤百姓》比较阅读答案 《不是苛求》阅读答案 《不是苛求》阅读答案 求好 语文阅读答案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乙)悬赏纳谏阅读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重点、《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苏世长讽谏 阅读答案 《原谷谏父》阅读附答案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训练题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追求不同阅读答案 不是苛求阅读答案 《苏世长讽谏》翻译 一生何求阅读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王充求学 阅读答案 守拙求进 阅读答案 《求画》阅读附答案 《祈求》阅读附答案 《求好》阅读附答案 晏子谏景公 阅读答案 原谷谏父阅读及答案 赵简子纳谏阅读附答案 《郑牢谏山云》阅读附答案 苏世长讽谏阅读答案 献曲求诗阅读答案 不求甚解阅读答案 一生何求阅读答案 守“拙”求进阅读答案 孔子求教阅读答案 求助自己阅读答案 《不求甚解》阅读答案 祈求的阅读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宫之奇谏假道》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不是苛求》阅读附答案 年少的乞求阅读答案 《不求甚解 》阅读附答案 不是苛求阅读附答案 《求不死之药》阅读答案 《执着的追求》阅读答案 蔡文姬求情阅读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附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附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附答案 独树的追求阅读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郑龙谏勿伤百姓》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子谏杀烛邹》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我寻求挫败 阅读答案 《求学之路》阅读附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附答案 《孔子求学》阅读附答案 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阅读附答案 《晏子谏景公》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