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圆是中国文化中的……(含答案)

小编: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圆有时是相对于缺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圆满”一语,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国人重视艺术生命的一份用心。司空图《诗品·雄浑》中云:“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环中,理之圆足混成无缺,如太极然。”在这里,圆即充满、周备、具足,体现在诗性艺心就是浑全充融。森罗万象,一尘沤,一片叶,一缕云,及至浩浩苍天、绵绵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

中国哲学中有一个著名比喻“月印万川”,最能体现充满圆融的特点。这个比喻有两层重要的含义:一是万川之月,只是一月。江流宛转绕芳甸,何处春江无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万千江湖,无处不映出它的圆影。然万千个圆共有一圆,万种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圆贯穿了万川之圆,散在江湖各处的异在之圆联成一个整体,只有一个生命。二是自此一月,可观全月。由于散在江湖的万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均可窥见万千之月的内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一个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万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学内蕴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强调了万物都是一个自在圆足的生命这一重要特性。

中国哲学的圆满具足说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情调,它实际上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儒道佛中的充满圆融的生命哲学刺激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精神。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中国艺术家总有一种自觉的超越意识,要尽广大,极精微,自有限而观无限,由当下而观永恒。然而宇宙洪阔,天道苍苍,艺术要受到时空的限制,它总不能摆脱具体的实在,总在关注一人一事一时一物,这便制约了艺术家的绵绵长思。万川之月自在圆融的生命哲学却给了解脱这一难题的钥匙。艺术家既关心“一”,认为“山川即道”、“山水即天理”,万事万物均是道的化身,但更关心的是“一切”,因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都是自在圆足的生命整体。《文心雕龙》云“乘一总万”;《二十四诗品》云“万取一收”,其意大致相同。

故中国艺术家更重视当下直接的观照,更关心微观,在艺术倾向上,两汉时铺排山川云物的现象到了唐宋时越来越少,人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更加精微、细致。中唐以后,追求精微细致的审美风尚渐渐弥散开来。如在中国园林中,人们普遍追求“壶纳天地”的妙处。一湾清泉,几条幽径,几处亭台,便俨然构成一自在圆足的世界。请看中国园林的命名:勺园,如一勺之大;蠡园,如一瓢之微;壶公楼,小得如茶壶一般;芥子园,微小得尤如一粒种子;一沤居,细微得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涟漪。但是,在中国人看来,一沤就是茫茫大海,一假山就是连绵峰峦,一亭就是浩浩天庭。故人们常常将园林景区叫做“小沧浪”“小蓬莱”“小瀛洲”。“小”是园林特点,“沧浪”“瀛洲”等则是人们远的心意,壶公有天地,芥子纳须弥,这成了中国艺术家不言的秘诀。

在中国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溪山无尽”为名的画,它反映了中国山水画家对山川无尽之妙的追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倪云林的《疏林秀石图》风格迥异,一是江山无限,一是片石只林,但所追求的却是一致的,人们在他们的画中无所憾,因为它们自身就是一个自我完足的宇宙。郭河阳“有人悟得丹青理,专向茅茨画山水”正谓此。若要能演成一个完整生命,“茅茨”也能成为灵区。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圆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重要因素。

B.圆即圆满、周备、具足、万物之理、混成无缺,体现在诗性艺心上即浑全充融。

C.“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自然界中森罗万象,一尘沤、一片叶、一缕云……虽形态各异,但都一统于“道”的世界中。

D.“江流宛转绕芳甸,何处春江无月明”,到处春江的月明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都可窥见万千之月的内在生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3分)

A.中国艺术家的自有限而观无限,由当下观永恒的观念,是受儒道佛中圆通生命哲学和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

B.自在圆通的生命哲学是解脱艺术家受时空和具体事物限制的钥匙。

C.“乘一总万”“万取一收” 与中国艺术家更重视当下的直接观照、关心微观等都体现了“山川即道”的哲理,都符合宇宙中的自在圆足的生命整体的哲学观点。

D.中国山水画中有许多以“溪山无尽”为名的画,它反映了中国山水画家追求在一山一水中去创造一个圆满自足的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3分)

A.“万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学内蕴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反映了物物均有其内在之理,而内在之理又是共通的道理。

B.“壶公有天地,芥子纳须弥”中,“天地”和“须弥”是人们远的心意。

C.两汉铺排山水云物的现象到唐宋越来越少,因为用精微、细致表现“涵盖乾坤”较铺排渲染更能体现所要追求的生命的博大精深。

D.画道之理体现哲学上圆通之说,故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如同有灵光耀现,形成自我圆足的世界。

1.D 应该体现万川之月的第一个含义。

2.A 范围扩大应该是受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

3.C 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出现比较。

    相关推荐

    阅读答案: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含答案) 语文阅读:《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含答案) 中国文化是心的文化 阅读答案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阅读答案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阅读附答案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阅读及答案 中考阅读答案:《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2013•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含答案解析)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王丽 阅读答案 论中国艺术论中的“圆”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内涵》(含答案解析) 中国的桃花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的桃花文化阅读理解 阅读答案:《中 国 龙 文 化 源 起》(含答案)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阅读答案(2013福建泉州中考) 阅读答案:《中国龙文化源起》(含答案) “中国的选秀文化”阅读 中国画是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和艺术表率。国家的文化形象和艺术表率必须最集中、阅读附答案 中国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和本质特征的体现 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附答案 “中国文化中的“道””阅读理解答案 中国的桃花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的桃花文化阅读理解赏析 中国饮食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阅读题 中国饮食文化阅读答案2021 中国饮食文化阅读题 中国饮食文化阅读答案2021 中国饮食文化阅读题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阅读答案(2014四川广元中考试题) 《中秋的中国含义》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中国龙文化源起》(含答案解析) 中国文化中的“饥民特征”阅读答案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阅读答案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阅读理解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阅读答案(2014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 阅读答案 《中国的食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内涵 阅读答案 《中国的桃花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的桃花文化阅读答案 “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语文阅读答案 无论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中国文化而言,五四运动阅读附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阅读答案 《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化》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这里所说的国内文化交流主要指中原文化与中国国内...阅读附答案 中国凤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一种诗性的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凤文化阅读答案 《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基础》阅读答案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阅读答案2021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阅读理解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阅读答案 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阅读答案 中国凤文化阅读答案 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阅读答案 《中国的桃花文化》阅读附答案 中秋的中国含义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冲击与延续阅读答案2021 中国文化的冲击与延续阅读理解 中国凤文化 语文阅读答案 《“丑陋的中国人”之说是文化不自信》阅读附答案 《文化的偏见是没有价值的——评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判断》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食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和”的精神》语文阅读答案 “五行说”是中国文化中影响最为深远是学说之一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 阅读答案 中国的开水文化怎么来的阅读答案最新 中国的开水文化怎么来的阅读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阅读答案 展示中国文化 阅读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 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答案 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阅读附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阅读理解答案 《中秋的中国含义》阅读附答案 展示中国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当代处境 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 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阅读答案 中国南北文化 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阅读答案 中国酒史:文化的脉络 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阅读答案 “中国大陆型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重建阅读试题及答案 禅宗与中国文化 阅读答案 中国龙文化源起 阅读答案 王选与中国文化 阅读答案 展示中国文化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杜维明: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大》(含答案解析)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阅读答案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阅读理解答案 中国文化史通释 阅读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吉祥文化阅读附答案 中国龙文化源起阅读答案 《中国龙文化源起》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大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阅读附答案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的阅读附答案 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