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朱自清》答案及解析

小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影》,还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一九二五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一九三七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一九四六年回到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不幸的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年,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去世,仅仅活了五十岁。

我没有听过朱先生讲课,可是同他有一段因缘,因而对他的印象很深。这说起来难免很琐碎,反正是“琐话”,所以还是决定说一说。

我的印象,总的说,朱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有些历史人物不是这样,如霍去病,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字,应该稳重,可是常常失之躁急。朱先生名自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急”补救,以求中和。但他终归是秉性难移,多情而宽厚,“厚”总是近于缓而远于急的。他早年写新诗,晚年写旧诗,古人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这由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又是水乳交融。文章的风格也是这样,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甚至可以扯得更远一些,他是北京大学一九二0年毕业生,查历年毕业生名单,他却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哲学的。这表面看起来像是不协调,其实不然,他的诗文多寓有沉思,也多值得读者沉思,这正是由哲学方面来的。

泛泛的谈了不少,应该转到个人的因缘了。是一九四七年,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名《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许多饱学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朱先生。久做报刊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稿源方面有个大矛盾,不合用的总是不求而得,合用的常是求之不得。想消灭求之不得,像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好办法,于是只好碰碰试试,用北京的俗语说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希望万一会掉下一两个。我也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情这样做的,万没有想到,朱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当时为了表示感激,我曾在“编辑室杂记”里写:“朱自清教授在百忙中赐予一篇有大重量的文章,我们谨为本刊庆幸。禅是言语道断的事,朱先生却以言语之道道之,所以有意思,也所以更值得重视。”这一期出版在一九四八年一月,更万没有想到,仅仅九个月之后,朱先生就作古了。

大概是这一年的五月前后,有一天下午,住西院的邻居霍家的人来,问我在家不在家,说他家的一位亲戚要来看我。接着来了,原来是朱先生。这使我非常感激,用古人的话说,这是蓬户外有了长者车辙。他说,霍家老先生是他的表叔,长辈,他应该来问安。其时他显得清瘦,说是胃总是不好。谈一会闲活,他辞去。依旧礼,我应该回拜,可是想到他太忙,不好意思打搅,终于没有去。又是万没有想到,这最初的一面竟成了最后一面。

死者不能复生,何况仅仅一面,但我常常想到他。朱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而且缜密,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文笔尤其好,清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他代表“五四”之后散文风格的一派,由现在看,说是广陵散也不为过。可是我推重他,摆在首位的却不是学和文,而是他的行。《论语》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这里无妨断章取义,说:与他的行相比,文可以算作余事。行的可贵,具体说是,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这二者之中,尤其超过常格的待人厚,更是罕见。这方面,可举的证据不少,我感到最亲切的当然是同自己的一段交往。我人海浮沉,认识人不算少,其中一些,名声渐渐增大,地位渐渐增高,空闲渐渐减少,因而就“旧雨来,今雨不来”。这是人之常情。朱先生却相反,是照常情可以不来而来。如果说学问文章是广陵散,这行的方面就更是广陵散了。

说来也巧,与朱先生告别,一晃过了二十年,一次在天津访一位老友,谈及他的小女儿结了婚,问男方是何如人,原来是朱先生的公子,学理科的。而不久就看见他,个子比朱先生高一些,风神却也是谦恭而恳挚。其时我老伴也在座,事后说她的印象是:“一看就是个书呆子。”我说:“能够看到朱先生的流风余韵,我很高兴。”

(选自《负暄琐话》,作者张中行,有删改)

(1)下列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了解、熟悉朱自清,是从求学阶段学习他的散文名作《背影》《荷塘月色》开始的,在作者看来,他的散文情感丰富,只不过失之于感伤气重了一些。

B.朱自清先生给本文作者的总体印象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例如人如其名,他一生自我约束,清廉温厚,堂堂正正做人,能够始终维持名字中一个“清”字。

C.文章名为“琐话”,选材琐碎但不多余。比如文中霍去病、王安石是为了反衬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而结尾处写朱公子,则直接映衬出朱先生谦恭而恳挚的性格。

D.朱自清先生的品行、学问和文采都很出众,但作者最推崇朱自清先生的还是其“行”,和他律己严、待人厚的“行”相比,他的“学”和“文”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E.本文作者虽然与朱自清先生只谋一面,交往不多,但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写了些零星的回忆,全面表现了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表达了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仰之情。

(2)结合全文,概括朱自清先生行、学、文的主要特征。(6分)

(3)请从作者与朱先生的交往中举例说明朱先生“待人厚超过常格”。(6分)

(4)结合文中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谈谈你对“德”与“才 ”关系的理解。(8分)

【答案】

(1)【选B给3分,选E给2分,选A给1分】

(2)①朱自清先生品行高洁,待人厚,律己严,性格敦厚,明是非,重气节。②朱自清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文思缜密,有值得人反复诵读的专著。朱自清先生散文风格自成一派,文笔清丽绵密,真挚而富于情思。(6分。每条2分)

(3)①1947年,作者主编佛学月刊《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包括朱先生在内的饱学之士求援,朱先生很快写了一篇内容切实的文章寄来,让本不抱希望的作者大为感动,足见其待人厚超过常格。(3分)②随着名声增大,地位增高,空闲减少,名人与旧交不再走动也是人之常情。但1947年五月前后的一天下午,作为著名学者的朱自清先生居然亲自登门看望作者,其待人厚超过常格可见一斑。(3分)

(4)参考示例: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文中的朱自清先生行、学、文皆出众,而让作者感受最深也最为感动的是先生一生正派,明是非,重气节,待人厚,律己严的“行”,也即是“德”,正是其高尚的品德让人们对其学养文采感佩至深。朱先生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名知识分子理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8分。要有鲜明正确的观点,能辩证思考,并结合文中实例进行适度延伸拓展,酌情给分)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此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筛选出相关的答题区间,然后根据相关语句提炼性的概括出来。例如,第三段和第六段,“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急”补救,以求中和。但他终归是秉性难移,多情而宽厚,”“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朱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而且缜密,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文笔尤其好,清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行的可贵,具体说是,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可抓住这些语句提炼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从中筛选出能表现朱自清先生“待人厚超过常格”的相关语段,然后提炼出相关语句概括作答。答题区间在第4.第5段,可根据这两段具体内容提炼性的概括出来即可。例如,“是一九四七年,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名《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许多饱学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朱先生。”“万没有想到,朱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对才与德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中朱自清先生的“才”和“德”在文中的具体内容与表现,联系现实生活,从辨证的角度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相关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朱自清》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奇女子——林徽因》答案理解及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晚清名臣沈葆桢》(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欧阳自远》阅读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梅贻琦.清华的名片》(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嵇康》附答案 推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 实用类文本《报人王芸生》阅读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流亡者》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王泗原》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朱仁民:“潘天寿的后人”》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永远中国心》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你自己高兴 刘心武》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达芬奇》(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豆腐》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真实的沃伦·巴菲特》(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梁衡】》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感恩老兵》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魏巍远行》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追随我心》(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博士学位》(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冬严梅劲》(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魏巍远行”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红学泰斗”周汝昌》阅读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重返北京》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顾毓琇》阅读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登月第一人》(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潇洒钱钟书》(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侯德榜》附答案 朱自清《细雨》原文与赏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刘心武《为你自己高兴》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电影魔术师》(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永远的巴金”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顽童的成长》(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大医精诚 妙手仁心》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悲哉,上将军》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永远的巴金》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硬汉”李书福》(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詹天佑》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生也如跨栏》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我心中的汤用彤先生》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我心中的汤用彤先生”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闻一多的转变》(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爱在旅途》有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追随我心》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回忆鲁迅先生》有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陈寅恪的“倔”脾气 》答案 朱自清《春》 实用类文本《回忆傅斯年先生二三事》阅读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回望钱学森》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南开之父张伯苓》(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素面朝天毕淑敏》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能说会道也莫言》(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寡言君子”梅贻琦》(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写《围城》的钱钟书(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太笨”的吴宓》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程开甲:此生情定核裂变》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陈忠实:乡居得静 五谷养人》(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程万琦的爱国心》(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国画大家刘旦宅》(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诗文大家余光中”有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吴良镛:筑梦人生》(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国首善陈光标》(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生傲然苦不谐》(附答案) 背影阅读理解及答案朱自清 背影阅读理解题及原文赏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乾坤草亭》(朱良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18分)《“六朝人物”张中行》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一个民族的情感共鸣》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诗文大家余光中》有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回归我们的内心》(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25分)《直谏名臣杨继盛》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骆家辉:一英里梦想》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富兰克林:原则与变通阅读答案 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阅读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通俗史学家蔡东藩》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骆家辉:一英里梦想》(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因纯粹而传奇》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南开校父”严范孙本事》练习与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邓康延眼里的民国“先生们”》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失败英雄”梁从诫》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究天人 道兼仙释》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惊心动魄35分钟》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偶然中有必然 张卫民》(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边疆教育先驱寸树声》(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荣格与他的第二人格》(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百年良医的苍生大爱》(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国报业第一人:王韬》有答案 朱琦(清)《名实说》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李滨声:远观人生多“趣事”》(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他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我不过是纸上谈兵的人》有答案 匆匆朱自清阅读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裴文中:把75岁当做57岁过》(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