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及答案

小编: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B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大传统与小传统

在西方国家,所谓大传统和小传统,也可以叫做“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

学者文化和通俗文化”。在所有的社会里,有一种属于少数上层文化人的文化传统,叫做“大传

统”,它是经学院、寺庙的教育而形成的,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文化人的这个传统,是有意识培养和延续的产物,主要是通过有计划的设计过的教育而传播;但是,还有一种属于非文人的文化传统,它产生于日常生活,而且这种传统也没有人专门去培养和发展,它是自然生成的。

这种说法,在中国也大体适用。大传统在中国古代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来传播的。现

在受过新式学校教育的人可能会看不起私塾,虽然那些私塾先生很早以前就常常是文学讽刺的对

象,比如普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反》里嘲笑先生摇头晃脑念“金筐箩”,但是,他们实际上在文化传播中是最重要的。这个大传统,就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里生活的人,从小就受家塾教育,从小就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成人以后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依靠书信、诗词往来的必要知识,就形成互相认同的一个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互相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也由一代一代的教育来保证,同时,他们还通过科举考试、婚姻关系,使这个阶层保持开放性和流动性。

而民众有民众的传统,我们不要以为民众没有“知识”,他们只是没有书本的、抽象的、学校教出来的“知识”,实际上他们有另一套“知识”。这些知识构成小传统,而这些知识主要通过一些途径来传播。

乡土中国在几千年里已经形成一些习俗和规则,像亲与疏、责与戏、荣与耻、好与坏、怎么对人、如何做事,一个人在家中、在乡下、在和小时同伴一起玩的时候,就渐渐受到这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无形的。

这些不识字或识字有限的人,也会受到文化阶层的影响,比如识字的人讲一些通俗的书,如福

建的“礼生”、北方的“乡秀才”,在乡村是很草重的,古代中国乡村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对读书人的仰慕和尊敬。很多关于宗教信仰的知识和道理,被记录在民间善书、皇历、家族规约等里面。有时,乡村学校教书,在教书中间,不知不觉就把这些道理和知识传到了下层社会。

在农村的节庆日、祭祀日等,会有祠堂、婚礼、丧葬等仪式,那些仪式就告诉人们祖先的重要性,而祖先的重要就意味着家庭的重要。家庭放大就是家族,家族是互相认同和互相支持的共同体。

而仪式上的站位、先后次序,也传达了很多道理,比如男草女卑、家族关系、父党母党、家族的中心和边缘、道德伦理的报应等。

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还有演戏、说书之类的娱乐活动,戏文、故事很有用,常常把最通俗也是最简单化了的伦理道德规则传达给大众。比如“四郎探母”,其中就有家庭与国家、个人、爱情和民族大义之间的大道理;“十五贯”,就有关于偷盗等的因果报应问题;“隔江救阿斗”,就传达了忠义的伦理。看了戏,人们就接受了这套知识和道理,他们常常会引用戏文说事,也会引用戏曲故事来教育小孩子。

所以,古代中国民众的小传统和上层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

丈节选自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大传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传统”是经过有自的、有计划地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属子少数上层人的正统

文化、学者文化。

B.“大传统”一般由学校、书院、寺庙等场所传播,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文化人是传播这一文化的重要角色。

C.“大传统”通过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和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建立起来,在这种环境里生

活的人由此形成相互认同的阶层。

D.“大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不仅有赖于学校,还有科举考试、婚姻关系等等,因而常常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

2.下列对中国文化中“小传统”传播途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传统”可以借助耳濡目染的经验来传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无形的教育,把千百年来形成的乡土习俗和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人。

B.“小传统”可以借助文化阶层的影响来传播,通过乡里的读书人,以知识传授的方式,将宗教信仰的知识和道理等自然地传播下去。

C.“小传统”可以借助传统仪式的暗示来传播,通过乡村的节日或宗族活动,传达有关家族历史

和伦理、家族等级关系等强调家庭重要的道理,以及因果报应等。

D.“小传统”可以借助乡村娱乐活动来传播,通过演戏、说书等最通俗的方式,在戏文和故事中传达最简单化的有关个人、家族和国家等的伦理道德规则。

3.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上层文化阶层通过多种正统教育,建立起他们的通行规则,把特定的行为、举止、谈吐作为他们之间互相认同的标志,通过一代一代的教育来保证这一传统的延续。

B.中国文化中的“刁传统”没有形诸于书本,也不成体系,其表现方式是形象的。它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细节,潜移默化地使民众接受了一一一套知识和道理,极大地影响了传统社会中大众的生活。

C.中国社会中,尽管民众的“小传统”和上层意识形态不相同,但是“大传统”和“小传统” 之间并没有完全割裂,民间的习俗平以、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与文化阶层抽象扩知识”有相通之处。

D.私塾、学校中的先生是“大传统”和“小传统”间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他们既是“大传统”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作为读书人又是民间仰慕和尊敬的对象,无形中参与了“小传统”的建设和传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 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B.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

其赢弱者/

C.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D.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间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

其赢弱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穰苴出身卑贱,却深受皇帝赏识。穰苴为报君王之恩,在齐国连遭败绩时,请缨抗敌,主动请

求君王派大臣来做监军。

B.穰苴治军严厉。庄贾在约定的时刻未到达军营被斩首于三军之前,君王的使者驾车驰入军

中,也被处置。

C.穰苴体恤士卒,得到士卒的拥护。穰苴深入士卒军舍,对体 弱者关怀有加,穰苴率兵抗敌,士

卒都争先出战。

D.穰苴威震敌军。穰苴起兵后,晋国知道了,就把军队撤了回去;燕国军队知道后,也渡过黄河

向北撤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

(2)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构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果。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觅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王安石任舒州通判的当年,长兄宜州司户王安仁病逝,时年37岁。这首诗是作者于次年皇

佑四年(1052年)回江宁料理长兄王安仁丧事时所作。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

代官位爵禄。

8.诗的前两联是怎样写作者的“客思”和悲伤的?请简要分析。(6分)

9.“但欲老渔樵”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产生这种愿望的原因是什么?(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秦蜀之间人迹罕至,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2)(三峡》中“     ,     ”两句总写了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

拔的山势。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句子是:

,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刻瓷圣手

轰鑫森

40岁就已发福的王狂玉,笑吟吟地出现在刁羽刀面前。

正是2002年的秋天。

从江南瓷厂退休才三天的刁羽刀,对于不速之客的来访颇感意外。他一向不喜与人结交,却让来访者轻易地走入家门,怪事!后来刁羽刀才想起,当他在敲门声中打开门,谦恭的王珏玉立刻双手呈上一张名片,名片上“王珏玉”三个字,立刻让他会意一笑:这与“刁羽刀”正可配成一副绝妙对联,有意思!

这套两居室里,住着刁羽刀和早已病退的老妻,儿子一家住在另外一个社区里。两个月前,在机械厂上班的儿子、儿媳都下岗了,孙子眼下正读初三。

刁师母热情地招呼客人坐下,然后沏上一杯君山毛尖茶。王珏玉说:“刁师母,您的心脏病近来好些了吗?孙子明年要考高中了,可得选一所好学校啊。”刁师母说:“谢谢你的关心。”

刁羽刀很奇怪,王珏玉对他家怎么这么熟悉?

“刁先生,贸然来访,抱歉抱歉。其实,我早就认识您了。”

刁羽刀淡淡地说:“是吗?”

“我的公司是专做出口瓷业务的,常要去各厂组织货源。贵厂我去过,只是不敢当面打扰刁先生,您设计的图案很精美啊。”

刁羽刀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叹什么气呢?刁羽刀觉得这辈子很冤,他爹也很冤。父子俩在专做日用瓷的江南瓷厂,为那些饭碗、菜碟、茶杯设计简单不过的贴花图案,真正的好功夫全没有使出来。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他爹和北方的朱友麟,就并称为南北两大刻瓷圣手,可惜解放后这门技艺无人欣赏。用金刚刀具在烧好的素白瓷器上刻字刻画,然后上色,费时费工,售价又高,有钱有闲的人才玩这个。他爹是1972年病逝的,正好50岁,生前不忍绝了这门技艺,暗地里传给了他。刁羽刀从不对人说,只是在工作之余,把刻瓷作为一种消遣,刻得极好的才留下,其余的则悄无声息地毁了。只有特别可心的知己,才得到过他的赠品。

刁羽刀的叹气声还未落,王珏玉立刻说:“刁先生,尊父和您的刻瓷,还是很有人欣赏的,绝了!”

“你怎么知道的呢?”

王珏玉虔诚地从手提包里拿出大小两个瓷盘,说:“我出差到法国,在一家古玩店里,花大价钱买了这两件刻瓷。一件是尊父刻的郑板桥《风竹图》;一件是您刻的《百福图》,一百个‘福’字,一百个写法,您看看吧。”

刁羽刀接过盘子,看了又看,果真是父亲和他的作品。它们是怎么流传到国外去的?天知道。而王珏玉却购之而归,也应是个刻瓷的知音了。刁羽刀的眼里,渐渐地噙满了泪水。

“刁先生,这一门绝活总不能任其埋没吧?我查阅过资料,当今海内善刻瓷者,只有您硕果仅存了。假如……”王珏玉看了看刁羽刀的脸色,然后再说下去,“您还能刻瓷的话。”

“我当然能刻!”刁羽刀觉得不能让人小看了,大声说。

王珏玉笑了笑,说:“我想专门收藏您的作品,您一月交我一件,不论器形,也不论刻什么,都行。每年付酬金12万元。”

刁羽刀目光渐冷,头微微向上昂去。刁师母急了,说:“老刁,你还犹豫什么?”

“刁先生,我可以保证这些作品绝不转手进入市场,更不会远销到海外,只藏于自家,秘不示人。”

“王先生能做到吗?”刁羽刀问。

“我们可以签订合同的。”

“那倒不必了。君子一诺,违者天知啊。”

5年过去了。刁羽刀闭门谢客,足不出户。从瓷厂买来的素白瓶、盘、碟、壶,以及定制的内垫海绵的锦盒,堆满了工作室的一角,然后一件一件变成了刻瓷作品装入盒内。

每月末,王珏玉上门来取走一件用锦盒装好的作品。一共取走了60件,件件都是稀世之宝。

刁羽刀突然心肌梗塞,抢救无效,鹤归道山。

王珏玉送了一副白绸布挽联,挂在殡仪馆灵堂最醒目的地方。联语云:“先生去后,刻瓷谁堪继?后学伤怀,藏品我独存。”

消息传 开,国外许多商家函电纷驰,在反复磋商价码之后,王珏玉决定把这批刻瓷卖给美国纽约的福斯特公司。全部刻瓷小心装箱后空运过去,他也同机前往。在福斯特公司开箱验货时,王珏玉傻了:那些精美的刻瓷,无一件完好,全在旅途中震裂了。专家检测后,说刁先生下刀深刻几至穿透,刀痕互相牵扯,一经颠簸和震动便开裂,应是蓄意为之,这刀法真是神鬼莫测。王珏玉很颓丧,怪谁呢?只怪自己言而无信,刁先生早把他看透了。

不久,刁羽刀的所有藏品,由夫人和儿子遵照遗嘱,全部捐赠给了本市的博物馆。

(有侧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对人物取名颇具匠心,“刁羽刀”三字含有四把刀,暗示了人物刀法精妙,而“王珏玉”三字含有四块玉,正与“刁羽刀”相对,暗示了人物温润如玉的君子品格。

B.刁羽刀工作之余所刻之瓷,只有极好的才留下,大多毁弃,是因为售价太高,有钱有闲、懂得欣赏这门技艺的人在当时很少。

C.刁羽刀最终答应为王压玉刻瓷,刁师母的催促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刁羽刀确实需要这笔钱解

决家庭眼前的经济困难。

D.小说尾声颇有反讽意味,刁羽刀死后,所有藏品全部捐赠给了本市的博物馆,这恰好是对王

压玉挽联的无情嘲弄。

E.王压玉与刁羽刀之间的交往故事虽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反映了作者对人际关系

的深重反思,意味深长。

(2)对王压玉的来访,刁羽刀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3)请概括小说中刁羽刀这一形象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尾写王珏玉购得的精美的刻瓷在旅途中全数震裂,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在前文有哪些

铺垫?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报人王芸生

王芸生的一生注定与《大公报》有关,《大公报》这张曾经在中国叱咤风云的报纸决定了王芸生一生的走向,王芸生的是是非非与《大公报》的是是非非也密不可分。抗战胜利后进入上海《大公报》担任记者的唐振常说:“先生一生事业在《大公报》,《大公报》因得先生而益彰。先生与《大公报》,盖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1927年3月,北伐军打进南京,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派出军舰炮轰南京,引起第六军官兵奋起反杭。王芸生在(华北新闻)的社论中声援第六军将士的正义行动。而(kih-报)则发表文章呼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第二天,王芸生发表社论对《大公报》进行反驳。文章写道:“被侵略者对侵略者无所谓‘躬自厚’的问题。中国国民革命的根本任务,不仅对内要打倒军间,对外还要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把帝国主义的特权铲除净尽!”1928年(大公报)总编裤张季变亲自登门接王芸生到(大公报)。从此王荟生的命运就与(大公报)连在一起了。

(大公报)自创刊以来,以“四不”为“家训”,素有德健的“文人论政”的报格。到了王荟生,也继承了这种传统。王芸生以国际关系和时政见长,他写的社评挥洒自如,一吐块垒,人们争相抢读。“九一八”事变三天后,《大会报》总编样米季育决定尽快开辟一个专拦,记载自1871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重大事件,带助读者了解甲午以来的对日屈辱史,栏目名称定为“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并指定王芸生专主其事。

在王芸生开始编撰工作时,正好赶上博仪离开清宫,清代历史档案得以会开,其中清朝与外国

列强的外交文件很多很丰富。王芸生奔走于京津之间,广泛搜集史料,在多数未经整理的浩瀚史籍

和档案中,耐心搜寻,精选细择,有时竟通宵不眠。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王荟生在《kiu-报》

隆重推出“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专栏,每日登载一段,连续两年半,无一日中断。每日文前冠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肚认明,国难可救!”读来怪然有声。他的文章后来编成了厚厚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影响深远。王芸生因著此书而成为我国研究日本近现代史的著名专家和日本

问题的政论家。

1943年3月29日,抗战处于最艰难的时候,他在(大公报)发起一场以“爱、恨、悔”为主题的精神运动。他疾呼:“我们要爱—爱国、爱族、爱人、爱事、爱理;凡我所爱,生死以之,爱护到底!我恨敌人,恨汉奸,恨一切口是心非,损人利已,对人无同情,对国无热爱,贪赃枉法,以及做事不尽职的人!我们要悔,上自各位领袖,下至庶民,人人都要低首于自己良心面前,忏悔三天!省察自己的言行,检视自己的内心,痛切忏悔自己的大小一切过失!”

对于国民党的贪污腐致,王荟生义愤填膺,拍案而起,屡次撰文给予痛斥,取得了民众的击节称赞。他写了著名的(拥护修明政治案》,该文笔酣意畅,正气凛然,传诵一时,同时巧妙地披露香港沦陷之际,“逃难的飞机竟装来了箱笼、老妈与洋狗”的五闻,激起了遵义和昆明群众的义愤。王芸生最著名的社评要数《看重庆,念中原》。文中把重庆与河南作对照,描写重庆富紊花天酒地,脑满肠肥,限制物价,揭霉国民党统治下河南灾民的悲惨生活。文章一出,人民争相传阅。蒋介石气急败坏,当晚责令(大公报)停刊三天。

1948年11月10日,王芸生在《大公报》香港版发表《和平无望》,代表《大公报》明白地反对蒋介石的罪恶统治,宣告起义。解放后任《大公报>社长至1966年停刊。晚年他以病老之躯,努力完成周恩来总理交给的任务,将修仃《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作为第一“要务”。1979年,他入院治疗后,仍关心这本书,有时边吐血边写作,不顾病体进行工作,以顽强的奋斗精神改完该书第1卷,就溘然长逝。后来该书在张逢舟等人的努力下由三联书店完整地出版,完成了王芸生的遗愿。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立言的长处是在常以国家为前提,而站在人民的立场,说一般人民所要说的话。虽则格于环

境,他有时恐未必能畅所欲言,可是他富于热情,所说的话,常能打人读者的心坎。所以他的文

章,始终能动人心弦,不致与民意脱节。(俞颂华《富有热情的王芸生》)

②王芸生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良知,表现了丰富的学识和坚贞的人格。按照唐代史学家刘知

几“德”、“才”、“识”的三条标准,他是新闻记者的楷模。(程少华《论王芸生的以文报国精神》)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王芸生在军舰炮轰南京事件上与《大公报》针锋相对,张季莺后来却亲自登门接王芸生到

《大公报》,足见王芸生的言辞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张季莺爱才心切。

B.王芸生在抗战最艰难之际发起一场以“爱、恨、悔”为主题的精神运动,所言情感强烈真挚。

他的文章的重心在“恨’,和“悔”上,恨之对象,悔之主体,除明言者外,言外亦有所 指。

C.王芸生善子用委婉的笔调巧妙揭露丑闻。<拥护修明政治案》披露出香港沦陷之际权贵们自

私自保,不顾百姓死活的丑态。《看重庆,念中原》则透露出后方重庆腐败的社会风气。

D.王芸生撰文挥洒自如、富于热情,秉持人民立场,用一般老百姓的语言说话,所以常能打人读者的内心。但他有时也未能畅所欲言,屈从于外界环境的压力。

E.王芸生因主持“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专栏而声名鹊起,晚年带病修订《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时

抱憾而亡,日本问题是他人生命运中一根重要的线索,从他身上可以见证‘段中国近现代史。

(2)王芸生得以著成《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的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比照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标准,有人称王芸生是“新闻记者的楷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

解。(6分)

(4)材料中有论者认为王芸生“与《大公报》,盖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请结合材料分析王芸生与《大公报》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和影响。(8分)

五、(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天,这里的枫叶 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B.不把握中国园林的风格特点,妄加分析,就会像有些读书人解释儒家经典一样穿凿附会。

  C.人眼的信息加工原理,对于 改进某些机器的输入装置和自控系统传送器具有举重若轻的作用。

D.梁先生长得短小精悍,骨子里透出一股摄人的气协,无论面对何种情况他都能应付自如。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这期间,中国和印度建立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达成一致,而印度总理的访华之行将勾

勒出如何推进双边经济关系的蓝图。

B.教育部连续两年发出“最严择校令”,强调落实就近人学政策,为此,本报通过对全国24个重

点城市的摸底调查,解密学区划分的真实运行规则。

C.五月中旬,工信部提出了14条“降费提速”的举措,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公布了具体的方

案,引起广大网民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D.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卡路里并不是影响体重的唯一因素,而人体肠道内的细菌的类型和种

类对人体健康的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影响。

15.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对物质科学的深入认识,将拓展对已有重要科技概念的理解,   ,    ;

   ,   ,    ;

①进而带动行业和产业的发 展 ②进而为改造世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 ③给科学

和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革④将加深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⑤对物质科学的深入认识有可

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巧个字。(6分)

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①   。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②   。在波兹受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③   ?它把我

们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17.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1)以上表格内容反映出的现象是:     (不出现具体数据)。(3分)

(2)针对以上现象,请从一个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爸爸百忙之中抽空去观看了孩子班级的戏剧表演,却发现自己的儿子扮演了一块没有一

句台词、一动不动的“大石头”,爸爸中途离场,并给老师发来短信:凭什么让我的孩子演一块默双无闻的石头?老师告诉孩子爸爸,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这位爸爸还是难以理解:为何老师不给孩子换个角色?既然能自由选择,孩子为什么不选个好点的角色?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 三 摸底 测 试 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每小题3分)

1.D(“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的”不是“大传统”,且因果关系不成立。)

2.D(“演戏、说书等最通俗的方式”于文无据。)

3.B(“没有形诸于书本,也不成体系”错误,见原文第5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3分)B

5.(3分)A(不是中午12点)

6.(3分)A(不是请缨抗敌)

7.(1)规章法令制定以后,日暮时分,庄贾才到。穰苴说:“为什么在约定期限之后到?”(“约束”“乃”“后期”各1分,语意2分)

(2)报信的人去了以后,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来向三军巡行示众,三军将士都震惊害怕。(“既”“徇”“振栗”各1分,语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通过比喻写客思之愁,用春风吹拂的千万条柳枝来写愁绪之多;通过夸张写寒食之哀,用倾泪可涨冶城之潮写出悲情之重。(修辞各1分,分析各2分)

9.表达了作者希望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原因一是长兄为官有志却英年早逝,二是仕途不顺,为官不快。(情感1分,原因分析各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每空1分,每添、漏、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E3分,D2分,C1分。(C项“刁师母的催促起了关键作用”不准确;A项“暗示了人物温润如玉的君子品格”有误,从整体情节看珏玉有违君子一诺;B项“因为售价太高,有钱有闲、懂得欣赏这门技艺的人在当时很少”有误,这实际上反映的是刁羽刀对刻瓷精益求精的追求。)

(2)意外——感兴趣——奇怪(犹疑)——感叹——激动(噙满泪水)——矜持(冷淡)。(每点1分,共6分)

(3)①刻瓷技艺高超,刀法神鬼莫测;②怀才不遇,难遇知音,生活困窘;③淡泊名利,自负矜持,不愿随便出卖自己的作品。(每点2分,共6分)

(4)①刁羽刀发现赠与知己的作品流落海外,“刁羽刀的眼里,渐渐地噙满了泪水”,既有对王珏玉的感激,也埋下了对他人承诺不信任的伏笔;②当王珏玉提出购买刁羽刀的作品时,“刁羽刀目光渐冷,头微微向上昂去”,表明对王珏玉的目的有所怀疑;③刁羽刀拒绝签订合同,表明刁羽刀对自己的刀法抱有绝对的自信,不怕王珏玉违背承诺;④5年间刁羽刀闭门谢客,足不出户,最后心肌梗塞而亡,暗示了刁羽刀对这批作品用心极深。(每点2分,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E3分B2分A1分(A项“王芸生的言辞精准得当,无懈可击”文中信息不充分。C项“委婉的笔调”有误,《看重庆,念中原》一文是直接对比揭露。D项“用一般老百姓的语言说话”偷换概念,原文是“说一般人民所要说的话”;“屈从于外界环境的压力”与原文含义不符。)

(2)客观条件:①时局变化需要和报社的信任,王芸生负责主持专栏;②开始编撰工作时,恰逢清代历史档案公开,史料丰富。主观条件:③王芸生以国际关系和时政见长,有个人强烈的爱国热忱和严谨的治学作风;(每点2分,共6分)

(3)①品德上,王芸生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文报国的品格,犀利敢言;②学养上,王芸生具备丰富的学识,对日本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③识见上,王芸生具有国际视野,能认清时代变化的主流,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思想进步。(每点2分,共6分)

(4)①王芸生一生命运与《大公报》的浮沉紧密相连;②王芸生继承了《大公报》稳健的“文人论政”的报格传统;③王芸生反抗日本侵略者,揭露国民党腐败,扩大了《大公报》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④王芸生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发声,最终带领《大公报》宣告起义。(每点2分,共8分)

五、(20分)

13.(3分)C(C项,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此处使用错误,应改为“举足轻重”。A项,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使用正确。B项,穿凿附会,生拉硬扯的解释,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使用正确。D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此处选择第一个义项。)

14.(3分)B(A项,成分残缺,在“建立更加紧密”加“就”。C项,语序不当,应为“关注和讨论”。D项,句式杂糅,去掉“根据”。)

15.(3分)A

16.(6分) ①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②思考会妨碍观看;③电视究竟会把我们引向何方

17.(5分)(1)随着年龄的上升,选择纸质阅读方式和选择文化经典类读物的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而选择电子阅读和休闲娱乐类读物的比例则逐步下降。(3分)

(2)可从“提高阅读质量,提升人文素养”“爱护眼睛”等角度提出。合理即可。(2分)

六、写作(60分)

18.(60分)略。参见高考评分标准。

    相关推荐

    广东省雷州市2016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安庆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联合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成都市高三语文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及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新高三年级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中山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及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瑞安2016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吉林省五校高端命题研究协作体2016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湛江市2014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2015届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理解 甘肃省2015—2016学年高三第一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五所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内部训练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池州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附答案 2013年·江西省南昌市 语文阅读答案 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福建省2016届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语文及答案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1 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成语运用技能检测性评估 及答案 南京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6届全国卷高考训练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2011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2011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年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10月) 语文(含答案)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丁蜀学区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初三英语试卷与答案.doc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河北武安市二中2013—2014届高三8月份语文试卷(含答案) 西塘的水上清洁工 阅读附答案(2016浙江金华中考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附答案 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测试卷 西地平线上达标测试题(有答案) 2016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及答案 四川省广元市2015年初中语文学业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及答案 池州一中2012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自尊 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1年黑龙江省鸡西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语文中考语文试题 《抻面》阅读答案(2014年江西省高考语文) 江苏省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2011 赣州市2012年高一下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学名著《子夜》阅读测试题 中考语文阅读:《出师表》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含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爱的直线》(2013年•湖南省娄底市)(含答案) 诗歌赏析练习测试题:苏轼《西江月》(附答案) 文言文《三峡》阅读答案(2014届晋江中考语文试题) 《雪地烤红薯》 阅读理解及答案详解 (2011·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 两角钱 阅读答案 (2013江西省中考试题) 高中文学名著《欧也妮·葛朗台》测试题及答案 谈语言 阅读附答案(2019江西省中考试题) 方泽《武昌阻风》阅读鉴赏检测试题及答案 在海底装上“眼睛”——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阅读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有答案及评分标准)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阅读答案 《家》高考测试题 与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9月月考检测试题(有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江南柳》(2011年•山东省烟台市)(含答案)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阅读附答案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智慧的美丽 阅读训练及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 佐纪 阅读附答案(2016浙江丽水中考试题) 《做 客》 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1·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雨前 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1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为学阅读答案(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高考古诗阅读试题及答案:《江间作四首(其三)》 中考语文阅读:《 雨中片段》(2013年•广西省南宁市)(含答案) 《味蕾上绽放的爱》黎 明 阅读理解及答案(2011·四川省内江市)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世上最辛酸的秘密》 阅读理解及答案详解 (2012·广东省湛江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西卷《纲鉴易知录》卷十三阅读与答案 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阅读答案: 明末高邮……(2013•江苏省泰州市)(含答案) “文化时间”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1高考语文江西卷) 2012年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雷雨》高考测试题与答案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 阅读答案详解 (2012高考语文浙江卷) 中考语文阅读:《粥里春秋》(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含答案) “西江晚泊”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学名著《子夜》测试题 春风 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1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智慧的美丽 阅读答案(湖北省宜昌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 放牛 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1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试题) “江南落雪”阅读试题及答案 《漓江情韵》 阅读理解及答案详解 (2012·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另一种珍爱 阅读答案(2011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 美丽的西双版纳测试卷与答案 《轻放》安宁 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1·福建省三明市中考语文试题) 《爱 处 无 声》 阅读理解及答案(2011·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拔下钥匙》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1·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题) 三角梅 阅读附答案(2016天津中考试题) 2013年·广东省湛江市 中考闻言试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 放牛 阅读答案(2011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2年北海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老村与老屋》 阅读理解及答案(2011·广西省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 《爱之望》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1·浙江省绍兴市) 常想一二 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1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