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严司空荆南见寄 武元街读答案赏析
【唐】武元街
金貂再入三公府,玉帐连封万户侯。
帘卷青山巫峡晓,烟开碧树渚宫②秋。
刘琨坐啸风清塞,谢脁题诗月满楼③。
白雪调高歌不得,美人南国翠蛾愁。
【注】①荆南:地名,包括今湖北江陵、秭归、宜昌等地。②渚宫:本指楚国的宫名,代指江陵等南方地区。③刘琨,谢脁:分别是西晋、南齐著名的文学家。
8、简要概括严司空的形象。(5分)
9、《唐诗摘钞》盛赞此诗颔联的写景,说说颔联写景的妙处。(6分)
8.功名显赫〈2分);文才出众〔2分);悠优雅淡冲虚等〈1分〉
9.①巧妙地将人物形象寓于景物描写中:严司空虽居高履尊,仍不废靑山烟树,体现了他的清逸不俗的气象,〔2分)②用写景的方式巧妙照应了标题中的“荆南”。〔2分〉③一、三联侧重于对人物进行评价,显得板滞而不具体,颔联则以写景来写人,更加具体生动,也使诗歌的转接更加灵动而富干变化,更富蕴藉之美。〈2分)
参考资料
但这种玉本质的复原,并不表明玉品质属性的完全退却甚至跌落,相反,在当下社会里,它的质朴、纯洁,它的温润、和谐等,都是社会崇尚自然、向大自然获智取益的理想目标物。这是天然使然。所谓玉,即石之美者,自古即是人类崇尚喜爱之尤。人们爱玉、崇玉、礼玉、赏玉、藏玉,随着这个过程的绵延与悠久,必然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被人格化、崇高化、道德化。这“三化”过后,古之诗人便将玉质的礼赞化成了语言与血脉,在过往的名诗巨作里,处处流播着诗的芬芳与词的艳丽。随便拈上三首,即可见出玉质于诗人心中的那份崇高:
金貂再入三公府,玉帐连封万户侯。
帘卷青山巫峡晓,烟开碧树渚宫秋。
——武元衡《酬严司空荆南见寄》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静,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修然是玉京。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观月》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中秋》
这些诗词里,玉,都是最美的事物,都是最令人憧憬与向往的物象。所以,古往今来,人们一提到玉,就一定是与吉祥的人与事联系着的,就想到懿德佳范,就想到玉鉴琼田、嘉言懿行。因此,古人以佩玉为荣,“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即所谓“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太平盛世玉生辉”。我们的成语中有很多与玉有关的内容,如金科玉律,金玉良言,金玉满堂,金声玉振,金枝玉叶,金马玉堂,冰壶玉尺,冰肌玉骨,冰清玉润,金童玉女,洁身如玉,亭亭玉立,温润如玉,守身如玉,等等。由此可见,玉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层塑造和影响。透过语言表象,可以看出儒家文化所奠定的玉的美质内核和社会的道德取值标准。在中华民族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中,儒家学者将美玉完全道德化,华衮披身,蕙以嘉名。这从春秋早期思想家管仲所提的玉有仁、知、义、行“九德”和此后儒家思想奠基人物孔子将其衍变为“十一德”的诸种努力中可以看出,“玉”与“君子”是紧密地“关系”上了的。这一“关系”后,就深深地创立了物质、社会和精神结合于一体的玉文化,奠定了玉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社会道德的基础标的。
我们知道,玉之用,从祀神、到礼器,到德行追求,从神权到王权再到民用,它是一步步地“走”下来了,这不能算是一件坏事。也就是说,玉归于本真,玉遍享于大众,因了佩玉者社会范畴极大的扩展,以崇尚道德修行的“君子佩玉”之风即此盛行。“君子”品行与玉质相连,这应该看着是几千年来国人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由是,我们不得不赞叹玉所承载的世俗伦理之宏大语义,它成为了高尚之人也就是所谓“君子”的灵魂凝结物。在古代的雕檐画栋之下,它处处散发着士大夫德行的浓郁馨香;在当今的多元追索中,它亦是道德品质高尚者的旌表旗帜,飘洒着道德仁义和思想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