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怅望(马戴) 阅读答案附赏析

小编:

落日怅望 阅读答案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一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对孤云归鸟微阳秋山创造的意境进行赏析?(3分)

(3)若颔联和颈联对调次序,在谋篇布局上和原诗相比,哪个表达效果更好?(3分)

阅读答案:

14.(8分)(意对即可,观点不同,理通亦可)

(1)(2分)客中久滞、思乡情切(1分);年华渐老、感时伤逝。(1分)

(2)(3分) 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出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孤云归鸟: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这种景象触发诗人乡关之思、伤感之情。微阳秋山:夕阳西下余晖返照秋山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意境1分,情感1分,分析1分)

(3)(3分)原诗最好。诗人见景生情,诗歌景、情分写,层次鲜明。(1分)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由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思乡之念;继而是夕阳下山、日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 (1分)有曲达其意之妙。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则失去这层妙处。(1分)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3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

3.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4.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义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3分,手法l分,作用2分)

(2 )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米: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5分,改动后的诗特点1分,效果1分;原诗特点2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3.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

4.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

阅读练习二:

(5)简析入字的双重意蕴。(3分)

(6)简析这首诗情景分写的艺术效果。(4分)

(7)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2分)

(8)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

5、早着哩,官人现在交的是先人运,不是本身运。

6、后来得透雨滋润,生长很快,产量比以前加倍增长。第二年春天,又是大饥荒,而夏商得以无饥饿之灾。

(7)思归(思乡)之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8)夕阳沉到近处的树梢之下,远处野火似的余晖映红秋山。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入字既写出夕照逐渐暗淡,又表明诗人伫望之久和思念之深。

(9)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

阅读练习三:

(1)首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分)

(2)赏析远烧入秋山一句中入字的表达效果。(4分)

(3)本诗四联景情相间,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4)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5)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80字)(6分)

参考答案:

(1)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1分),云鸟片刻千里的快速飞行引发我久滞难归的感伤。(1分)(若答对比形成的巨大反差让思家更为迫切之意也可)

(2)入字写出夕照逐渐暗淡的动态过程(1分);也表明诗人伫望之久,乡愁之深(1分);余晖渐暗之景,渲染出感伤情调(1分),引发诗人感时伤逝的情绪。(1分)

(3)先是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思乡之情(2分),继而是夕阳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2分)。(分析中景与情的具体内容须阐明,不可太笼统。)

(4)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

(5)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此勾起乡念;由夕阳落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想到自己年华老去,生出无限伤感。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阅读练习四:

(1)简要概括首联的作用。(2分)

(2)远烧入秋山中的入,从景的特点到心情的抒写上都用得很准,请简要分析。(4分)

(3)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紧扣怅望写所见;引发诗人的乡思(或:引出下面颔联的直接抒情)。(每点1分)

(2)入字写出了夕照逐渐黯淡的特点,表明诗人远望之久、忆念之殷切;夕照之景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进一步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前后各2分,或每点1分)

(3)诗人久居异地,思乡心切,渐感年华老去,徘徊水边不敢照见自己的容颜。(2分)表达出惆怅落寞、感伤悲凉的心情。(2分)

【解析】马戴:唐代诗人。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诗歌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力。

阅读练习五: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这首诗在情景关系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分写,层次鲜明。请简要分析这一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年华渐老,感时伤逝。(2分)

(2)先写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西下,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刻而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意图。(2分)

翻译:

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地片时可达。

思考为何停留在这里,离家很久还没有回去。

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后。

徘徊水边却不敢临流照影,害怕因为自己的容颜不复平昔而心惊。

赏析: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可以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超脱而有浑劲。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

    相关推荐

    《落日怅望 马戴》鉴赏 《落日怅望 马戴》阅读附答案 落日怅望(马戴)阅读答案 “落日怅望 马戴”阅读试题及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落日怅望 马戴 《落日怅望》阅读答案 落日怅望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落日怅望(含答案解析) 出塞 马戴 阅读答案附赏析 马戴《楚江怀古》阅读答案附赏析 现代诗:戴望舒《我思想》原文与赏析 现代诗:戴望舒《我的记忆》原文与赏析 《落日望乡》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望岳”赏析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永遇乐·落日熔金 戴望舒《雨巷》原文阅读、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水调歌·平沙落日大荒西 阅读答案附赏析 宋词赏析 胡铨 醉落魄 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 《长安秋望》赏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 戴叔伦《塞上曲》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马戴《出塞》 《落梅》(刘克庄)赏析 望江南 阅读答案附赏析 出塞 马戴阅读附答案 《望岳》赏析及答案 宋词赏析 戴复古 洞仙歌 马致远《落梅风·远浦归帆》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出塞 马戴》阅读附答案 夏日 阅读答案附赏析 翁卷《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出塞词 马戴阅读附答案 舟中晓望 阅读答案附赏析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赏析 阅读答案: 《落日光》(含答案解析) 《落日》阅读附答案 戴叔伦《兰溪棹歌》赏析与答案 《望江南 温庭筠》赏析 《易水怀古 马戴》阅读附答案 杜甫《望岳》《春望》阅读答案及赏析 米芾《望海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赏析:杜甫《春望》 《乙巳游日本绝句》《过马关》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望江怨 送别 阅读答案附赏析 灞上秋居 马戴阅读附答案 诗歌 社日 赏析 李商隐 落花赏析与答案 杜甫《春望》原文与赏析 语文阅读:《落日的幻觉》、《长河落日扁》 杜甫《野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二月二日 阅读答案附赏析 无名氏《水调歌·平时落日大荒西》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江楼夕望招客 阅读答案附赏析 九日 张谔 阅读答案附赏析 《家园落日》阅读附答案 《家园落日》阅读附答案 戴叔伦《湘南即事》阅读答案及赏析 春日寄怀 阅读答案附赏析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望江南·暮春》阅读答案附赏析 《题戴嵩牛图 黄庭坚》阅读答案赏析 王琪 望江南赏析与答案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阅读答案附赏析 春望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 马臻《至节即事》赏析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楚江怀古(马戴)阅读答案 《家园落日》的阅读附答案 望江南·超然台作 阅读答案附赏析 范成大《醉落魄》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 《落日 朱启平》阅读附答案 家园落日的阅读附答案 古诗赏析《望庐山瀑布》附答案(2分) 李商隐《落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春望阅读理解及答案 春望阅读答案赏析 《长河落日扁》阅读附答案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与《中秋月》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花草院落阅读理解答案 花草院落阅读赏析 戴复古《江阴浮远堂》阅读答案及赏析 “望岳”诗歌赏析及阅读理解 长安秋望 诗歌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 杜甫《日暮》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落日的幻觉》阅读答案 十五夜望月 赏析 试题答案 中考备考诗词赏析(5):望岳 中考备考诗词赏析(6):春望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阅读答案及赏析 戴叔伦《兰溪棹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九日和韩魏公 阅读答案附赏析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 雨巷 戴望舒 语文阅读答案 答案 望 岳 中心 赏析 语文阅读答案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驾《社日》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日落确实很美 阅读附答案 游子谣 戴望舒 诗歌阅读答案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阅读答案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