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其二)》《湖上晚归》阅读答案

小编:

塞下曲(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豪迈壮丽的军事生活,刻画了一位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2分)将军夜行,误以石为虎,箭射入石的传奇故事,表现了将军勇武过人。诗一开始就渲染猛虎袭的紧张气氛,为将军误射作好铺垫,同时也写出了将军的高度警觉性;后两句箭没在石中的情景,以戏剧性的结果烘托出将军那非凡的臂力和高超的箭术,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赞美之情。(2分)

解析:诗的前两句是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形象起一个渲染的作用,后两句正面写将军的武艺高强。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要注意四点: ①作品的情节对人物的刻画。②抓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③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④诗中作者的评论。常见提问模式:对这首诗中的某某形象做简要分析,解题步骤:形象——特征——意义(情感)。

(2)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寒钟过雨声”哪个字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1分)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答“寒”字也可,寒冷的意思,作者在雨中听到钟声觉得一阵寒意,(1分)运用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触觉,(1分)形象地表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天寒意。(1分))

解析:3分。字义1分,手法1分,效果1分。先确定“寒”的意思,“寒”有“寒冷”的意思,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词鉴赏】

《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

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 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恰好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湖上晚归》这首诗写湖上晚归所见暮秋景致,题材本属熟见。然而由于作者体察入微而又独具手眼,不仅精择富于特征的意象构筑画面,而且炼字锻句,刻意为工, 真切地传达了他的感受, 铸塑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境。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轻吟首句,一股深秋凉意便袭面而来。虽然句中无一字写秋, 写晚, 却紧紧把握住暮秋黄昏绵雨暂歇的特定景色。“湿云”,既非雨中乌云,也非雨后淡云,而是仿佛被刚才的秋雨浸湿泡透,仍蓄积着浓厚雨意的阴云。归窠的群鸦则暗点诗题“晚归”。而一“重”字,不仅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传达为轻重觉,而且将前两景联接在一起,满天湿云好象堆压在群鸦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浓。在这阴云鸦群组成的泼墨一般的背景上, 露出一角晴白。这一“出”字又颇妙, 似写原被雨帘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现 “出”, 又似写这新晴是因为野寺显现才显 “出”。晴以衬阴, 更渲染出湖岸周围阴沉、荒凉的氛围。

颔联写归途所见与所闻,又选择两个有特征的景物。诗人不写枯叶、落叶,而写“败叶”,这是被秋雨秋风摧折的残枝败叶,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气息。“寒钟过雨声”一句尤见工力。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着通过地点、时间的转移写出了“归”字。将近归处,看得见屋檐了。但只是“半檐”,另一半或许是被归飞的群鸟挡住了吧;更近归处,已可见树丛中那一星灯火,时间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谓“移步换形”,这里却以景的 “换形”而暗写了人的 “移步”。

尾句是归来后回望湖中,黄昏过去,夜幕降临,劲厉的西风中,一轮明月初升, 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风之“动”反衬出湖月之静。我们也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伫立湖边, 凝望湖心秋月, 回味着归途秋景……

全诗无一字写人,却无一句不写出了“人”。因为作者没有简单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词造语, 写出他心灵所感受的 “景”, 因而这景也就表达了“人” 的感受、人的行动、人的心情, 所谓 “景中有人”。这正是此诗佳处

    相关推荐

    《战城南》《塞下曲·其二》比较阅读及答案 塞下曲(其六)阅读答案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阅读答案及赏析 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一)》苏佑《塞下曲》比较阅读附答案 戎昱《塞下曲》(其六)阅读赏析 塞下曲 (其一) 诗词阅读答案 塞下曲四首·其一 阅读附答案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附答案 《湖上晚归 蒋士铨》阅读答案 “湖上晚归”阅读试题及答案 蒋士铨《湖上晚归》阅读答案 《塞下曲四首(其一)李益》阅读附答案 《塞下曲》《边上闻笳》阅读附答案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阅读附答案 唐诗比较赏析“战城南”“ 塞下曲·其二”阅读试题及答案 李益《塞下曲(其一)》阅读答案及赏析 张仆索《塞上曲》戎昱《塞上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塞下曲诗词阅读答案 李白《塞下曲》阅读答案 《塞下曲 李 颀》阅读答案 李白《塞下曲》阅读答案 王建《塞下曲》阅读答案 两首诗《塞下曲》阅读答案 《塞下曲 戎昱》阅读附答案 《塞下曲 李益》阅读鉴赏答案 蒋士铨《湖上晚归》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 曲江(其二) 杜甫阅读答案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阅读答案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阅读答案 两首边塞诗“塞下曲”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 苏佑《塞下曲》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建“塞下曲”阅读试题及答案 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阅读答案 戴叔伦《塞上曲》阅读答案附赏析 李白《塞下曲》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乡》阅读答案 谢榛《塞上曲》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阅读附答案 溪上作二首(其二) 阅读附答案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阅读附答案 张仲素《塞下曲》杜牧《边上闻笳》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诗词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塞下曲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2013云南曲靖市中考)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答案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甫《曲江二首其一》阅读训练附答案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 林逋阅读附答案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阅读附答案 “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乡”阅读试题及答案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阅读答案附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阅读附答案 西湖杂诗十四首(其一,其二)阅读答案附赏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塞下曲特色 边上闻笳(其二)诗词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诗歌阅读答案(2013年云南省曲靖中考) 雪晚归船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塞下曲与春夜洛城闻笛(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3分)狼一屠晚归,... 晚归山居 阅读附答案 李益《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阅读答案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赏析宋庠阅读附答案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 阅读答案附赏析 《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阅读附答案 陆游《溪上作二首(其一)》阅读答案赏析 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阅读答案附赏析 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鉴赏 诗歌鉴赏(8分)《边上闻笳(其二)》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狼清·蒲松龄一屠晚归... 晚归山居 刘沧阅读附答案 《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阅读附答案 阅读《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附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阅读附答案 昙花开的晚上 《青楼曲二首》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诗词阅读答案 西湖游记二则之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 塞上看柳 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4题。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阅读理解答案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阅读理解 塞上看柳阅读附答案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说明文阅读附答案 《归氏二贤传》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鉴赏与答案 秋风其二杜甫阅读答案最新 秋风其二阅读答案 《前出塞九首(其八)》阅读附答案 孤雁二首(其二) 崔涂阅读答案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阅读附答案 《塞上 赵延寿》阅读附答案 晚熟的中国戏曲因其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所看重阅读附答案 归氏二贤传 阅读附答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诗词阅读答案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