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翁《柳梢青·春感》阅读答案附赏析

小编: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释:

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不仕。②海上心情,用苏武牧羊典。《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⑴题曰《春感》,亦咏元宵。

⑵铁马:指战马。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群。

⑶银花:花炮,俗称放花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洒泪兼用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意。

⑷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详见姜夔《齐天乐》注⑷(231页)。

⑸指蒙古的流行歌曲,鼓吹杂戏。周邦彦《西河》:酒旗戏鼓甚处市。

⑹故国:本意是故都,这里兼说故宫,连下高台。《武林旧事》卷三: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⑺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犹言都下。

⑻三句分说:宋亡以后临安元宵光景,自己避乱山中,宋室漂流海上

1.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5分)

2.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中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6分)

(3)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银花洒泪,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4分)

(4)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虚处见意。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5)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4分)

参考答案:

1.通过想象描写了临安城元宵节的景象(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作者隐居家乡,此时南宋都城已被元军占领(宋朝被元所灭)。作者想象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不由得流露出浓浓的愁怨,在春愁中传达着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之情。(3分)

或:乐景衬哀情。(2分)本是春来之际,又逢元宵佳节,有花灯、戏鼓、歌吹,只是如今这一切都笼罩在亡国的哀痛之中。作者内心充满愁怨,也表达了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激之情。(3分)

或:银花洒泪运用了拟人手法。或:视觉听觉相结合进行描写(从这两个角度回答,最高3分)

2.(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2分)。

(3)这一句将客观景象拟人化,(1分)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3分)

(4)结尾三句作者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是用虚笔轻轻一点,让读者自己想象当年京城的繁华景象,感受作者现在山中的孤寒岁月,体味作者当年坚持于海上的悲壮坚贞之情。(2分)这样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更增添了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的情致。(2分)

5、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2分)。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分)。

柳梢青(蔡伸)兰陵王(刘辰翁)宝鼎现(刘辰翁)永遇乐(刘辰翁)摸鱼儿(刘辰翁)柳梢青 春感 阅读答案《柳梢青 · 春感》阅读答案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因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感而作。写出这个节日的名称及词中暗指这个节日的景物。

(2)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的表达效果。

3.此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两种)?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元宵节(或上元节);银花、戏鼓、明月。

(2)①概括三个词组的含义: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故山寂寞而漫长的岁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②写法特点:三个词组意象叠加(或:三个名词性短语并列),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用抒情之笔虚点。③效果:读来别具一种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之致。

3.(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城之愁。

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银花洒泪,春入愁城:拟人。及花灯流泪,春天进到哀愁的城中,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

(3)高台月明,辇下风光:虚写。即想象的、回忆中的故国之景。故都往日的景色,而今天在哪里?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4)海上心情:借用典故。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

(5)景以引情,情以衬景。下片抒情,抒发对故国的怀念,满腔的爱国之情何处抒发。

(以上五个方面的答案,只要能正确回答两个方面,并能结合诗句正确分析,就给5分)

【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中的作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元宵节有感而作。此词笔调苍凉,抒发作者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深沉感情,作者刘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多年漂泊,晚年才隐居山中,从事著述。

【赏析】

上片写想象中今年临安元宵灯节的凄凉情景。开头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三句,写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凄凉悲愁的气氛。铁马,指元军的铁骑:银花,指元宵的花灯,愁城,借指临安。头一句铁马蒙毡,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渲染出一种凄惨阴森,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形成大相径庭的氛围。开篇就揭示出了全篇的时代特征。元宵佳节,原是最热闹而且最富国泰民安气氛的,而现实的景象却将种种承平气象一扫而光。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加之阴冷森严气氛的包围,竟连往常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光洒泪了。这一句将客观景象的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这种想象看似无理,实则入情。银花洒泪的形象给这座曾经是繁华热闹的城市带来了一种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紧接着,又用春入愁城对上两句作一形象的概括。愁城一词,源出攻许愁城终不破。一句,出自庾信《愁赋》,本指人内心深处的忧闷愁思,此时借指充满哀愁的临安城。春天不管兴亡,依然来到人间,但它所进入的竟是这样一座铁马蒙毡,银花洒泪,充满人间的哀愁的愁城!春与愁,自然与人间的鲜明对照,给人以强烈感受。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三句接着写想象中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不是汉家的故音,而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而是是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身为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这几句对元统治者表现了义愤,感情由前面的悲郁苍凉转为激烈高亢,笔势劲直;激愤直率,可以想见作者其时填膺的义愤。

下片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承上启下,用想故国三字点明上片所写都是自己对故都临安的遥想。故国高台月明化用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临安和南宋故国的深沉怀念和无限眷恋之情。独坐青灯,指自己在故乡庐陵山中,独自面对青灯。故国旧都、高台宫殿,如今都笼罩在一片惨淡的明月之下,繁华散尽,都已化成无边的寂寞与悲凉,这本已使人不能忍受。更何况独又居于寂寞的深山,夜阑人静,遥想沦亡之故都,不但无力恢复故国,连再见到故都临安的机会也很难有,苦闷之情那堪禁受啊。荧荧青灯与故国苍凉明月,相互映照,更显出情深挚无比凄凉。这两句文势由陡急转为舒缓,而感情则变得更加沉郁。柳梢青(蔡伸)兰陵王(刘辰翁)宝鼎现(刘辰翁)永遇乐(刘辰翁)摸鱼儿(刘辰翁)柳梢青 春感 阅读答案《柳梢青 · 春感》阅读答案

接下来是三个并列的四字句: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临安失守后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的事情,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挂念之情因为这首词作于归隐山中的时期,那时离宋室彻底覆亡已不远了,因此不再存在海上的抗元斗争。吴熊和说:海上心情,用苏武在北海矢志守节事。这个理解非常正确,符合词人思想感情的实际。

这三句表现的内涵深远,层层推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辇下风光指自己心之所系: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作者之志向跃然于兹,隐居不仕,甘愿在山中度过悠悠岁月,保持遗民身份,时时挂念故国旧都,这就是他的海上心情即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因此,以海上心情作结,不仅点出了山中岁月、辇下风光的实质,而且是对全篇思想感情的一个总概括。我们甚至可以说,作者写此词的目的正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这种海上心情。然而,在故国沦亡以后,除了感怀心伤,愤慨填膺之外,再没有别的行动。这种心情表现了刘辰翁这一类知识分子的特点和弱点。

从想家落笔,虚中见真意,正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一个显著的特点。词的上片,全是想象故都元宵节的凄凉景象,词中的铁马、银花、笛里番腔、街头戏鼓都不是具体细致也可以说并不是真实情状的描绘,而是着重于表露主观感情,如春入愁城这样的叙写则更完全是虚空涵盖。下片则更尽虚涵概括之意,想故国、高台月明,只表现出故都临安的宫殿楼台在淡淡月光照射下的暗影,其中蕴含了作者的种种感慨结尾三句作者只是用虚笔轻轻带过,而并细细描写其中的景象和内容,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这种想象落笔,虚处见意的写法更有欲说还体之意。全词节奏明快,更加强了作者的苍凉悲郁之情。

    相关推荐

    宋词赏析 刘辰翁 柳梢青·春感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阅读答案 柳梢青·春感(刘辰翁)阅读答案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阅读答案 柳梢青·春感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刘镇 柳梢青·七夕 “柳梢青 · 春感”阅读试题及答案 宋词赏析 刘辰翁 宝鼎现·春月 宋词赏析 刘辰翁 兰陵王·丙子送春 宋词赏析 周晋 柳梢春·杨花 宋词赏析 杨无咎 柳梢青·茅舍疏篱 宋词赏析 刘辰翁 忆秦娥·烧灯节 黄简《柳梢青》高考阅读答案赏析鉴赏 宋词赏析 仲殊 柳梢青·岸草平沙 吴中 宋词赏析 刘辰翁 永遇乐·璧月初晴 宋词赏析 刘辰翁 西江月·新秋写兴 刘辰翁《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阅读答案及赏析 宋词赏析 刘氏 沁园春·我生不辰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阅读附答案 赵汝愚《柳梢青 西湖》阅读鉴赏答案 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阅读答案及赏析 《柳梢青·岳阳楼》阅读附答案 宋词赏析 刘辰翁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蔡伸《柳梢青·数声鶗鴂》原文欣赏、作者简介及赏析 柳梢青·灯花 张林阅读附答案 〔宋〕韩淲《【柳梢青】》阅读答案 忆秦娥 刘辰翁阅读答案 《忆秦娥 刘辰翁》阅读附答案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阅读答案及赏析 金缕曲 宋•刘辰翁 阅读附答案 刘辰翁《忆秦娥》阅读及答案 “忆秦娥 刘辰翁”阅读试题及答案 〔宋〕韩淲《【柳梢青】》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刘辰翁“忆秦娥”阅读试题及答案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阅读答案附赏析 张先《青门引春思》阅读答案附赏析 宋词赏析 文及翁 贺新郎·游西湖有感 刘因《观梅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 青春之歌阅读理解答案 青春之歌阅读感悟 张渭《辰阳即事》阅读答案附赏析 刘方平《代春怨》《春怨》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宋词赏析 惠洪 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宋词赏析 刘克庄 沁园春·梦孚若 陆游《鹊桥仙》柳宗元《渔翁》比较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 好事近·高卧小船梢 阅读答案附赏析 宋词赏析 刘仙伦 念奴娇·感怀呈洪守 宋词赏析 刘克庄 玉楼春·戏林推 宋词赏析 刘过 沁园春·斗酒彘肩 醉翁操 阅读答案附赏析 宋词赏析 赵孟坚 朝中措·客中感春 韩愈与刘方平《春雪》阅读答案赏析 宋词赏析 刘将孙 沁园春·流水断桥 宋词赏析 刘子寰 沁园春·西岩三涧 翁卷《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宋词赏析 陈人杰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倾杯(柳永)诗赏析 宋词赏析 秦观 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 宋词赏析 刘过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作 阅读答案:《春意挂上了树梢》(含答案解析)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红阅读附答案 渔翁 柳宗元阅读附答案 宋词赏析 周邦彦 红林檎近·高柳春才软 《五柳先生传》赏析 宋词赏析 章良能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醉中感怀 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令《感愤》阅读答案附赏析 梁辰鱼《屈原庙》阅读答案及赏析 张昱《感事》阅读答案附赏析 《武陵春》赏析 青玉案·元夕 阅读答案附赏析 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附答案及对比赏析 春生 阅读答案附赏析 唐彦谦《垂柳》阅读答案附赏析 《落梅》(刘克庄)赏析 宋词赏析 魏了翁 朝中措 春游 阅读答案附赏析 朝天曲·柳堤 阅读答案附赏析 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蝶恋花·感怀 阅读答案附赏析 种梅 刘翰 阅读答案附赏析 《踏莎行二社良辰》阅读附答案和翻译赏析 玉楼春·题《柳洲待别图》送刘跃如 阅读附答案 新晴 (刘攽) 阅读答案附赏析 《青春》阅读附答案 柳青在延安 阅读附答案 宋词赏析 周邦彦 兰陵王·柳阴直 柳 《春游湖》阅读答案附赏析 《青春》阅读附答案 玉楼春 阅读答案附赏析 咏笛 刘孝孙 阅读答案附赏析 渔翁柳宗元阅读答案 壬辰寒食 阅读答案 (王安石诗歌赏析) 《渔翁 柳宗元》阅读答案 渔翁柳宗元阅读答案 踏莎行·杨柳回塘 阅读答案附赏析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阅读附赏析 咏柳 中心 赏析 试题答案 玉楼春·题《柳洲待别图》送刘跃如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