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本色》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乡 土 本 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答案:

1.A

2.C

3.B 答案解析: 1.B项原文相关信息是“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因此“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的说法是错误的。C项原文所说乡土社会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而“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不是乡土社会,而是法理社会。D项“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说法有误,原文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可见“固守乡土,终老于斯”不是人们主动的选择,也无需选择。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2.A项原文说“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没有说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B项“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有误,原文是说因为“熟悉”。D项“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有误,原文说“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恰恰相反。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的能力。

3.原文相关信息有“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可见礼俗不是一种抽象出来的原则,更不是目的与手段之间的普遍联系。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文意理解和推断的能力。

    相关推荐

    《乡土情结》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乡土本色阅读答案 乡土本色阅读理解答案 乡土本色 阅读答案 《背叛泥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阅读答案:《乡土本色》(含答案) 语文阅读:《乡土本色》(含答案) 《乡村铁质》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荷塘月色》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泥土的声音》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生命中的土地》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故乡的黄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消失的故乡》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故乡的山梨》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语文阅读:《乡土本色》(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乡土本色 费孝通 语文阅读答案 《消失的故乡》谢冕 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知本家时代和知本家风暴》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母爱的颜色》方益松 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水乡的日子》史良高 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故乡的山梨》李辉英 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街》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苍蝇》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洗澡》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手铐》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学步》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寂寞》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恶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勋章》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母亲》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绝盗》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花事》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病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孔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继父》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黑羊》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落价》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母爱》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回家》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爷爷》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落价》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天职》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信任》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心灾》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湖畔》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清名》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木屐》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报复》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奸臣》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洗脚》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雁阵》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松侣》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芦苇》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吏道》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寂寞》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手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荷叶》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丰碑》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相逢》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汝窑》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玩笑》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园缘》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蜡烛》知识要点、考点分析 《鉴赏家》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檀道济》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赣文化》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经学读本与教学方法的演变》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王珪传》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玫瑰泪》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看夕阳》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月,阙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酒与茶》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切叶蚁》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谈作文》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合欢树》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六国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古砚说》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申甫传》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荀勖传》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陌生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保护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袁隆平》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天目山》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花婶婶》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李姬传》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深虑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忆读书》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论名声》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王珪传”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逍遥游》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开头的话》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羚羊木雕》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摆渡老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向美而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钜鹿之战》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棉花被子》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西湖的风》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城市从发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