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阅读答案

小编:

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

——专访《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

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技术百科全书”。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潘伟以《天工开物》为线索,遍访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现场,编著《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一书。该书以大量的田野调查图文,融合历史考证与现实考察,展示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况,一经出版便广受各方关注。

下面是南方网对《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的专访。

主持人:在现今的工业化时代,您是如何产生编写这本《天工开物古今图说》的念头呢?

潘伟:写这本书一开始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80年代初期我在一个旧书摊里发现了一本《天工开物》的上集,是清华大学机械厂工人理论小组注释的,也没认真看,只是看插图,当时是学美术,觉得里面木刻版的白描很有趣,我就在书摊里买了回来。后来我偶尔发现我拍的一些照片跟《天工开物》的一些插图很相似,我才很认真地看这本书,就想能不能用现在的图片和文字和宋应星展开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所以这个想法应该是十年前就有了。

主持人:潘老师,其实您是十年磨一剑。您所有的闲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吗?

潘伟:几乎是的,但也不辛苦,因为做得好玩,不紧不慢的。按照现在的条件,比如一个出版社,找5个摄影师分布在全国各地,然后找两个写手一编就行了,一年可以做好。但是没有味道,因为几百年、上千年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短时间拍好并考察明白。虽然能编出来,但做不到这样的书。

主持人:我们看到书中所提及的工具和手艺有一部分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一部分就已经进了博物馆或成了陈列品。您在选取写作素材时有没有一定的标准?

潘伟:我的标准是:必须还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我是把那些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从明代400年前拉回到当代做一个物证,所以必须在生产现场。因此,成为陈列品的是少数,基本上我书上的工具还在用。因为我这本书是做给两种人看的,一个是专业人士,搞专业学术研究的人,给他提供一种物证。比如你写一篇论文、写一本书,这种农耕方式这种工具用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地域,为什么要用,这几方面我在书中必须说清楚。同时我也写给一般的读者看,有人说这是科普的“公仔书”,可以给现在的孩子看,也不是很学术,但也不是光有趣。所以,必须要很认真地去考证每一个细节、每一件事、每一个工具。

主持人:每一件工具都要认真考证,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写这本书是否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具体包括哪些?

潘伟:最基本的就是古文知识,首先要看得懂《天工开物》这本书,当然我本身是学中文的,这个还是有一定的基础。还包括摄影技术,这当然也需要。还有科技知识,包括一些物理、化学、农学上的知识等等,这个是我最缺的。因为涉及方方面面,不懂就要去查资料,去了解,一个是请教专业人士,还有查百科全书。有时候甚至为了一个问题、几句话,在网上或者在书店里面查阅大量的论文,去考证对不对。花的精力很多,但是写起来很简单。

主持人:这本书真可以称得上是您的心血之作。有人说,《天工开物》凝聚了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千年智慧,在现今农业文明逐渐远去,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写这样一本“溯古”的书,有何意义和影响呢?

潘伟:首先是记录上的意义,现在随着工业社会快速的增长,农业工具消失得也很快,可能我现在再去拍,有些东西已经开始消失了。还有,可以说是作为当代人的反思:我们的这种不消耗能源的耕作方式和现在消耗能源的机械化农耕方式——甚至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生产农产品,是否都是正确的?以前的是否都是落后的?

主持人:有人担心这类书的销量,您怎么看?

潘伟:出版社告诉我不用担心,他们已决定再版。据我了解,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图书馆都把这本书作为推荐图书。

主持人:这本书真的非常有意义。您对网友读者们有什么期望?

潘伟:现在人人手头上应该都有一台照相机,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做一点事情,把我们身边的事情记录下来,包括用文字、相片等方式,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像我这样去做,我们这一代人所见到的事情——各行各业——就不会流失,起码在影像上不会流失。挺有意思的,希望大家一起来做。

19.【筛选信息】(4分)

“继承”体现在《天工开物古今图说》同样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

“发展”体现在《天工开物古今图说》的图片不再是木刻版的白描,而是相机拍摄的实物照片;同时不再仅仅是记录,还将引起当代人的反思。

[4分。“继承”2分,其中“图文结合”1分,“记录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1分;“发展”2分,“相机拍摄”1分,“引起反思”,1分。意思对即可。]

20.【理解分析】(5分)

①潘伟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深入思考。他能发现自己拍的照片与《天工开物》的图片很相似,并开始认真思考及研究。

②潘伟具有享受创作乐趣的心态。十年的创作历程虽然漫长,但亦因为“好玩”而不觉得辛苦。

③潘伟具有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因为他用了十年时间专注考察和拍摄。

④潘伟具有细致严谨、追求完美的创作态度。他对于书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事、每一个工具都认真考证,遇到不懂的就去查资料,请教专家。

⑤潘伟具备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古文、摄影技术、科技知识等方面都有一定水平。

[5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其中观点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21.【文意探究】(6分)

①图文并茂,吸引读者;

②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③唤起了人们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④促使人们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况。

[6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推荐

    跨越百年的美丽阅读答案最新 跨越百年的美丽阅读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阅读答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阅读答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阅读附答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内阅读答案 《另一种"跨越"》阅读答案 《跨越苦难》阅读答案 跨越苦难 阅读答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阅读答案 1985年的一场电影阅读答案 1985年的一场电影李义文 穿越剧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影视剧类型 1985年的一场电影阅读理解 1985年的一场电影阅读答案 《跨越苦难》阅读答案 《跨越苦难》阅读答案 《跨越苦难》阅读答案 《跨越苦难》阅读答案 1985年的一场电影阅读答案 1985年的一场电影阅读理解答案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阅读答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阅读答案 《跨越苦难》阅读附答案 《技术跨越发展》阅读答案 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阅读答案 “跨越苦难”阅读训练及答案 《技术跨越发展》语文阅读答案 《跨越苦难》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语文阅读答案 《越谦和越接近高尚》阅读题及答案 煤的对话阅读答案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 阅读答案 《树的对话》阅读答案 桌椅的对话阅读答案 年味越来越淡阅读答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们的食品阅读附答案 超越时空的对“画”阅读答案 对话 阅读答案 春天里的对话阅读答案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 阅读及答案 去年的一场大海啸,让人们谈“海啸阅读答案 与叶嘉莹的对话 阅读答案 春天里的对话 阅读附答案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阅读答案 一场决斗阅读答案 一场决斗阅读理解 艾青《煤的对话》阅读与思考 穿越小说:一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 阅读答案 我的第一场戏 阅读答案 《春天里的对话》阅读附答案 一场决斗阅读答案 一场决斗莫泊桑阅读 漫话对联 阅读答案 月亮与地球的对话阅读答案 与泥对话阅读答案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阅读答案 《漫话对联》阅读答案 《与泥对话》阅读答案 [越调] 小桃红[越调] 平湖乐对比阅读附答案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阅读附答案 最近的一天 阅读答案 毕加索超越时空的对“画”阅读答案 《一场流泪的宴席》阅读答案 《“穿越小说 ”:一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语文阅读答案 《漫话对联》阅读附答案 科幻影视新跨越 阅读附答案(2019宁夏中考试题) (A)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阅读附答案 A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阅读附答案 漫话对联 阅读附答案 《修鞋对话》阅读附答案 第一场雪阅读答案 《一场风波》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南京的一位老太太将青年彭宇告上法庭,称对方撞倒自己……(含答案) 【甲】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阅读答案 一场决斗莫泊桑阅读答案 一场决斗阅读理解 铁罐和陶罐的对话 阅读附答案 【材料一】随着地铁3号线开通运营,南京市民对地铁文化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对话 李培俊》阅读答案 沈从文《河滩话赶场》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场风波阅读答案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阅读答案 材料一: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阅读附答案 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 阅读答案 一场决斗莫泊桑阅读答案 一场决斗莫泊桑解析 阅读答案:《“穿越小说”:一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含答案解析) 做一本越来越薄的错题集 严楚阅读附答案 与泥对话 语文阅读答案 崖边对话(曾平)阅读答案 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阅读答案 陪父母一场温暖阅读理解答案 陪父母一场温暖的中心思想 “与一位古典风格的现代主义者对话”阅读试题及答案 隆中对苏秦始将连横答案 隆中对苏秦始将连横原文节选 我的第一场戏 周星驰阅读答案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阅读附答案 “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阅读答案 月亮与地球的对话阅读训练及答案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阅读理解答案2021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阅读答案 结客少年场行阅读附答案 一场叫纪念的雪 海飞阅读答案 阅读童话《去年的树》阅读答案 《隆中对》《赵将括母》阅读答案 《回不去的故乡——对话梁鸿: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阅读答案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阅读附答案 三千里远的一场情奔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