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阅读答案

小编:

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少知名江南。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及第,为符离主簿,累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使行视汴河漕运,称旨,迁秘书丞,为两浙转运使。

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恃旧恩,多不法,吏莫敢近。公劾其状以闻,太宗惊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卒为公罢庠。洛苑使杨允恭以言事见幸,无不听,事有下,公常厝不行。允恭以诉,太宗遣使问公,公具言其不可。公既绳其大而人所难者,至其小易,则务为宽简。岁终,其课为最,徙知寿州。寿近京师,诸豪大商交结权贵,号为难治。公居岁余,诸豪敛手,莫敢犯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公于寿尤有惠爱,既去,寿人遮留数日,

以一骑从二卒逃去,过他州,寿人犹有追之者。再迁主客员外、判三司盐钱勾院。

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归朝廷,其弟继迁亡入碛中为寇。太宗遽遣继捧往招之,至则诱其兄以阴合,卒复图而囚之。自陕以西,既苦兵矣。真宗初即位,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盟约束。公独以谓继迁反覆,不可予。继迁已得五州,后二年,果叛,围灵武。议者又欲予之,公益争以为不可。言虽不从,真宗知其材,将召以知制诰①,而大臣有不可者,乃已,出为京西转运使。

王均伏诛,奉使安抚西川,误留诏书于家。其副潘惟岳教公上言“渡吉柏江舟破亡之”,以自解。公曰:“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乃上书自劾,释不问。其后惟岳入见禁中,道蜀事,具言公所自劾者,真宗嗟叹久之,

继迁兵既久不解,丞相张齐贤经略②环、庆以西,署公判官以从。公曰:“西兵十万,皆属王超。超材既不可专任,而兵多势重,非易可指麾。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真宗难其言,为诏陕西听经略使得自发兵而已。公度言终不合,乃辞行。会召赐金紫③,公谢曰:“臣尝言丞相某,事未效,不敢受赐。”由是贬黄州团练副使。公已贬,而王超兵败,继迁破清远军,朝廷卒亦弃灵州。

公贬逾年,复为户部员外郎,知泰州。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又徒知鄂州。坐知扬州误入添支俸多一月,虽尝自言,犹贬监江宁府酒税。用封禅恩,累迁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六。

(选自《欧阳修文集》卷二十,有删改)

【注】(1)知制诰:官名,北宋时朝廷的文字秘书。(2)经略:①筹划治理大略、要略,②官名,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3)金紫:唐宋的官服和佩饰,指“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王均(?一1000)北宋川峡士兵起义领袖。

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事有下,公常厝不行 厝:放置

B.公既绳其大而人所难者 绳:纠正

C.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 集:集合

D.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 切:激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允恭以诉,太宗遣使问公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 ①具言公所自劾者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①公度言终不合,乃辞行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①超材既不可专任,而兵多势重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曾致尧性格刚直的一组是

①公劾其状以闻 ②既去,寿人遮留数日

③后二年,果叛 ④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

⑤事未效,不敢受赐 ⑥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议大夫魏庠在苏州任上,多有不法行为,别人不敢言,曾致尧则进行弹劾,受到宋太宗的肯定,魏庠最终被罢了官。

B.曾致尧在寿州担任知州期间,颇有政声,离任时。百姓再三挽留,几天不能成行,最后只能单骑带二卒,逃离了寿州。

c.曾致尧在奉命安抚西川时,误把诏书忘在家里,他不肯编谎话为自己解脱,而是上书弹劾自己的过错,宋真宗知情后感叹不已。

D.在对待李继迁的问题上,曾致尧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却因言辞过于激烈而触怒了皇上,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3分)

(2)诸豪敛手,莫敢犯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3分)

(3)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4分)

9.C(集:成功.)

10.A(A项,①②均为介词,把,B项,①代词,指“……的情况”;②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D项,①连词,表递进,而且;②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11.C(②表现曾致尧有惠政,深得民心;③表现曾致尧有达见卓识。)

12.D(不是“因言辞过于激烈而触怒了皇上”,而是曾致尧不接受皇帝的赏赐,驳了皇帝的面子。)

13.(1)(曾致尧)多次向朝廷书面提出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宋太宗看了感到很惊奇,征召授予他著作佐郎的官职。(3分.每小句1分,得分点。“数”、“奇”、“拜”)

(2)那些富豪收手,没有谁敢触犯法律,人们也没看见他用什么办法做到这样的。(3分.每小句1分,得分点“敛”,前“莫”、“然”)

(3)(宋真宗)更加想用恩惠使李继迁归顺,答应归还他的地盘,让他听从朝廷的管理。 (4分,状语后置句式1分,“来”“许”“约束”各1分。)

    相关推荐

    《曾公,讳致尧》阅读答案及翻译 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公讳尧臣,字伯庸……(含答案) 《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翻译 公讳尧臣,字伯庸。 语文阅读答案 曾叔卿,建昌①南丰人,巩......阅读答案 曾叔卿,建昌南丰人,巩族兄也。家苦贫...阅读附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公讳尧臣……(2013高考辽宁题)(含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附答案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阅读答案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阅读答案 文言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答案 文言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附答案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宋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公讳尧臣,字伯庸” 阅读答案(2013辽宁高考语文试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阅读附答案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阅读答案附译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阅读答案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阅读答案 公讳涣,始字公群阅读答案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阅读附答案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阅读附答案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阅读答案 《田公文镜抚豫》阅读答案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阅读答案附翻译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答案:(欧阳)公讳颍,字孝叔……(2008高考湖南卷)(含答案)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 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俭,雍州新丰人....阅读附答案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记 阅读答案及翻译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俭,雍州新丰人阅读附答案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后汉书) 阅读附答案 “富公讳弼”阅读答案附翻译 公讳傅鼐,字阁峰阅读答案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阅读答案 致命的江南 阅读答案 曾巩<城南>赏析 《人性的爱抚》阅读答案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阅读答案 “杜公讳衍,字世昌”阅读试题及答案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阅读答案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阅读答案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阅读答案 《汤琵琶传 |汤应曾,邳州人》阅读答案 人性的爱抚阅读答案 黄公讳荩卿,字翊明阅读附答案 《宋史·晏殊传》“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阅读附答案 曾巩《南轩记》阅读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人性的爱抚 阅读答案 人性的爱抚......阅读答案 汤文正公斌,抚吴莅任时阅读答案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 皇甫曾《送人还荆州》阅读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公讳育,字春卿。公为政简严》阅读答案 “孔谦,魏州人也”阅读答案 《袁公讳可立,字礼卿》阅读附答案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 阅读附答案 齐澣,字洗心,定州义丰人...阅读附答案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阅读附答案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阅读答案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阅读答案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阅读附答案 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阅读答案 《人性的爱抚 (11分)》阅读答案 《人性的爱抚》阅读题附答案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阅读附答案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答案2021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翻译 《人性的爱抚》阅读附答案 卜式,河南人也....阅读附答案 [宋·曾巩]《城南》阅读答案 于休烈,河南人也阅读答案 赵达河南人也阅读附答案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阅读附答案 “杜公讳衍,字世昌”阅读答案附翻译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阅读附答案 《神州第一味》阅读答案(2014年抚州市中考语文) “张秀才,寿州人也。”阅读答案 刘赞,魏州人也...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姚南仲,华州下邽人.... 张延赏,蒲州人也阅读答案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阅读附答案 义田记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阅读答案 傅弈,相州邺人也阅读答案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阅读附答案 于休烈,河南人也 阅读附答案 谢杜相公书 曾巩阅读答案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阅读答案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阅读答案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