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还是“挺柴”?》阅读答案

小编:

(1)“采访是一种抵达。”在2012年底成为柴静最广为人知的“金句”。可是她的电视同行闾丘露薇对这句话 “想了半天,就是不明白 ”。两个月后,闾丘露薇发表博文《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她在文中严格区分了记者和主持人的界限,同时直截了当地反驳:“其实采访一点也不玄乎,就是提问,把事实弄明白,把原因找出来。” 闾丘露薇认为新闻是件“冷峻”的事。“所谓的冷峻,就是没什么表情,不管是悲伤的事情,还是快乐的事情。”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2003年伊拉克战争,闾丘露薇从巴格达回来,同事批评她:你知不知道你在做连线的时候,情感表述的倾向很明显,义正词严地站在巴格达人民这一边?闾丘露薇反省:“你的用词、措词,甚至表情都会影响到观众对一件事情的判断。”在闾丘露薇看来,电视记者应该把自己隐藏在当事人和新闻事件的后面,“不会利用镜头去塑造记者的细心、体贴、关怀。面对任何人,镜头上记者的表情,都应该是中性的。”“一个记者只关心新闻中的人,而不是背后的原因,这样的新闻报道是不合格的。”闾丘露薇更深层的忧虑是:“这样做会很安全,也很讨巧,但是最终受益的,是媒体人本身。”

(3)“砍柴者 ”诟病的罪责之一,是她只提供 “心灵鸡汤 ”,却不直言核心问题。作为回应,柴静引用普利策奖得主、最佳政治摄影记者 刘香成的原话:“我从不拍政治,只拍普通人,只不过普通人的生活反映出了政治。 ”

(4)央视内部传来的声音则为柴静抱不平。“柴静在《新闻调查》时采的猛料太多,差点被各种关系封杀,片子播出后,也时常有人‘咆哮着来骂’。”某新闻栏目制片人说。《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一直关注柴静的节目。

(5)名为《陈店的伤痛》的这期节目,讲述汕头陈店镇工人刘双云为讨 薪而纵火,导致13人丧生的故事。节目调查了事件过程和纵火者背景,发现这个纵火“恶魔 ”,实际上一直遭受到剥削和歧视。“它把一般的社会新闻追根溯源,能对当事人有某种同情,讲出中国目前底层的生存状态。有人文情怀。”邱立本说。

(6)“我不太愿意用很文艺的、很情怀的方式描述新闻”闾丘露薇说。但她也承认,倾向性很多时候能带来更高的收视率。

(7) “过于文艺 ”,恰恰是 “砍柴者 ”反对柴静的另一个理由。

(8)在清华的演讲里,柴静为 “抵达 ”二字接上了宾语:真实。语义终于变得明确。

(9)闾丘露薇认为获得真实,最 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事件双方说话。比如“涉及批评政府的报道,我就要去找政府,他不回应是他的事情,但如果我只报道批评他的声音,就有违平衡 ”。《纽约时报》记者威廉·萨菲尔的看法完全相反。他认为记者并不一定要对正反双方给予同等关注,对“那些在人群中实施恐怖袭击、有意杀害平民的人 ”,可以直接把他们称作“恐怖分子 ”,而不必用更温和中性的 “好战分子 ”或是 “持枪歹徒 ”。在邱立本看来,“中立 ”这个标准 “很诡异 ”:“这要具体分析,看你是否能超越所谓的利益关系。”《新闻调查》因采访而与东北某地级市有良好关系,后来当地发生一起股票案,对方要求不要报道,结果就没有报道。制片人张洁为此立下规矩:“不能让报道对象埋单 ——哪怕是在做正面报道。”

(10)闾丘露薇也承认,自己所提倡的新闻标准,实际上会面对 “很纠结的媒体环境”,她担心这会使观众受到蒙蔽。“观众是被动的,尤其在中国,你给我看什么就看什么。只用一套东西喂给大家,观众的素养只会越来越低。”

《南方周末》(有删改)

15.结合上下文解释第(2)段中“很安全”“很讨巧”的具体含义(6分)

16.文中第(5)段引用邱立本对《陈店的伤痛》的评价有何作用(6分)

1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10)段中“很纠结的媒体环境”指的是什么(6分)

18.对原文理解或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砍柴”与“挺柴”之争,源于“采访是一种抵达”这一文艺化的表述,双方轰轰烈烈的口水战,究其实质不过是一场文字之争而已。

B.闾丘露薇的“冷峻”和“中立”过于学院派了,不仅外国同行不认同其部分观点,就是在国内也不得不面对媒体的现实困境。

C.闾丘露薇与柴静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上并无分歧,分歧在于获得真实的途径和方法上。柴静更倾向于通过普通人的生存状况去获得新闻的真实。

D.尽管作者将论战双方的观点和材料都向读者展示出来了,但“砍柴”派的观点和材料明显多于“挺柴”派,这种安排含蓄地表达了本文作者的立场。

E.邱立本认为“中立”这个词很“诡异”,要“看你是否能超越所谓的利益关系”,如果超越了,那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情怀是可以接受的。

15、(1)很安全:只关心新闻中的人,而不是背后的原因,从而规避了挖掘原因可能带来的风险。

(2)很讨巧:利用镜头去塑造记者的细心、体贴、关怀,从而将新闻报道巧妙地转变成“心灵鸡汤”。

16、(1)间接反驳了柴静“只关心新闻中的人,而不是背后的原因”的质疑;(2)赞同柴静在报道中表现出来的“同情”和“人文情怀”;(3)使“砍柴”与“挺柴”的材料相对均衡,从而保证本文的客观与公正。

17、(1)对收视率的追求,损害了新闻报道的公正性;(2)利益关系很难规避,动摇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3)媒体只用一套东西喂给大家,妨碍了新闻报道的全面性。

18、A、D(A给3分,D2分。)

    相关推荐

    《“砍柴”,还是“挺柴”?》阅读 磨刀不误砍柴工阅读答案 《从砍柴到学做木匠》阅读答案 《磨刀不误砍柴工》阅读附答案 “从砍柴到学做木匠”阅读试题及答案 《齐白石: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 》阅读答案 柴禾阅读答案 柴禾阅读答案 担水劈柴阅读答案最新 担水劈柴阅读理解 《柴禾》阅读附答案 柴禾 阅读答案 柴禾阅读答案 怀念火柴 阅读答案 《担水劈柴》阅读答案 七根火柴 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 齐白石》附答案 柴门小院阅读理解答案 柴门小院阅读答案 《柴草》阅读附答案 柴禾 刘亮程 阅读答案 第一根火柴 阅读答案 火柴天堂 阅读附答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柴的光芒里没有看到() 火柴(三年级阅读训练) 七根火柴阅读答案 七根火柴阅读答案 礼物 柴静阅读答案 火柴天堂阅读答案 怀念火柴阅读答案 七根火柴 阅读答案 《火柴天堂》阅读答案 生物柴油 阅读答案 风和火柴阅读答案 七根火柴阅读答案 王维《鹿柴》阅读鉴赏 《最后一根火柴》阅读答案 《柴禾 刘亮程》阅读答案 《火柴天堂》阅读附答案 蜡烛和火柴阅读答案 幸福的柴门阅读答案 《怀念火柴》阅读附答案 柴门小院 阅读附答案 柴克宏,父再用...阅读附答案 《卖柴翁殴宦者》阅读及答案 七根火柴阅读训练及答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答案 《带柴刀的校长》阅读及答案 《火柴天堂 (24分)》阅读答案 《柴门小院》阅读题和答案 火柴天堂 语文阅读答案 最后一根火柴 阅读答案 最后一根火柴阅读答案 《七根火柴(节选)(23分)》阅读答案 最后一根火柴阅读答案 《最后一根火柴》阅读答案 七根火柴 阅读训练及答案 王维《鹿柴》阅读训练附答案 送柴侍御(王昌龄)阅读答案 文言文柴克宏阅读附答案 《柴成务,字宝臣》阅读及答案 柴静《两个李娜在打架》阅读答案 带柴刀的校长 孔祥树阅读答案 《柴门风雪》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柴望《越王勾践墓》阅读答案 《带柴刀的校长》阅读附答案 《最后一根火柴》阅读附答案 七根火柴阅读答案及解析 《七根火柴(节选)》语文阅读答案 火柴天堂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附答案 南唐书·柴克宏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双调]沉醉东风•柴炭行 阅读附答案 搬柴禾(小学五年级哲理阅读训练) 阅读答案:《柴 禾》(2012高考四川卷)(含答案解析) 柴克宏,父再用,事吴有功 阅读附答案 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 阅读附答案 “七根火柴(节选)(23分)”阅读训练及答案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阅读答案 《月球岩石存在水证据 柴野》阅读答案 礼物(柴静)2014黑龙江绥化中考试题阅读答案 2013中考语文阅读答案:《火柴天堂》阅读答案 “柴禾” 刘亮程 阅读答案详解 (2012 高考语文四川卷) 我(坐、座)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阅读答案 文言文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阅读附答案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送柴侍御 王昌龄 送李侍郎赴常州 送柴侍御诗词比较阅读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韦庄《台城》 王维《鹿柴》 文学类文本(20分)《柴禾 刘亮程》阅读解析及答案 《七根火柴》鄂教版八上课内阅读训练二则附答案 中考阅读答案:《柴米油盐酱醋茶》(2013•厦门市思明区)(含答案) 行板如歌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阅读附答案 还是多想想明天阅读答案 还是多想想明天阅读理解 为爱挺直阅读答案 元史·商挺传 阅读附答案 挺胸阅读答案 “书奴”还是“书主”阅读答案 《“龙城”还是“卢城”》阅读答案 程务挺传翻译 程务挺传阅读答案 为爱挺直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