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中国城》阅读答案

小编:

消失的中国城

——来自纽约的报告

高耸的红色牌楼、林立的商铺招牌、成片的中国餐馆,以及熙熙攘攘来往的中国人,中国城,这个曾经是美国各大城市标志性的场所之一,如今正日渐凋零。

“房租控制”

纽约的中国城算是美国东部最大的中国城了。这里的中国城不像波士顿、费城、华盛顿等城市的中国城,没有红色的牌坊。走到哪里看到中国特色的小店开始多起来,就算是中国城了。这里大多是10层楼以下的旧房子。一楼为店铺,楼上为民居。在一家大型银行做风险管理的安德鲁(化名)就住在那里的楼上。他告诉记者,自己住在中国城内一户有“房租控制”的两居室里,和他同住的还有两个弟弟。他们一个月的房租只有450美元,而相类似的房型如果不是“房租控制”,在中国城所处的曼哈顿下城起码每月3000美元。

“房租控制”是纽约为了保护低收入租户不会被房东赶走而出台的政策。“房租控制”管制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住宅楼。现行版本是1943年通过,规定如果每月房租低于2000美元,无论市场行情如何,房东每年房租上涨的幅度不能高于一定比例,通常是2%。“房租控制”还可以在家庭范围内继承或转让。

因为房租便宜,房东并没有什么动力进行房屋的装修和改进,安德鲁的公寓还维持着几十年前老旧的风貌。“其实,中国城像我这样年纪的中国人已经不多了。大多都是老人。年轻人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搬走了。我以后结婚也肯定不会住这样老旧的房子了,但现在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能节约不少钱。” 安德鲁说。

华埠共同发展机构行政总监陈作舟告诉记者,他曾进行过一个调查。纽约中国城5000户租户中,4200户为“房租控制”的租户。恶劣的居住环境自然对有能力负担好房子的高收入华人年轻一代,尤其是对有孩子的华人家庭没有吸引力,而留在中国城的多为低收入的老住户。

产业变迁

说起中国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琳琅满目的中餐馆。其实,中餐馆只是纽约中国城的支柱产业之一。曾经的另一个支柱产业是成衣厂,这里曾经雇用了3万多名工人。陈作舟说起当年唏嘘不已: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口纺织品逐步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9·11”则是压垮中国城成衣业的最后一根稻草。“9·11”发生后,因为警戒封锁,材料运不进来,成衣也运不出去。本已风雨飘摇的成衣业经此一劫就正式成为历史。

缺乏新的支柱产业、无法产业升级是中国城面临的最大问题。

美国各地中国城的大发展是在1882年美国通过歧视性的《排华法案》之后,华人被驱赶进划定区域的中国城。当时,由于禁止雇用华人甚至很多公共服务也不提供给华人,中国城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商业体系和社会服务系统。

基础设施投资的缺乏和“房租控制”造成中国城始终难以摆脱脏乱差的形象,产业升级步履维艰。好的医生、律师哪怕是华人也不愿意在中国城开设办公室。

雪上加霜的是“9·11”之后中国城所处的曼哈顿下城受到巨大打击。许多银行搬迁到了曼哈顿中城,世贸中心附近大约5万个工作岗位流失,中国城的中餐馆也损失了大量午饭客流。

背水一战

在采访中,陈作舟不止一次地用背水一战来形容现在的中国城。面对困境,中国城必须重新赢得中国人的青睐,创造出成功的商业环境。

“以前中国城很排外,只有广东话和福建话,现在逐渐地包容各地来的中国人。” 陈作舟说,“中国城满足投资移民法律定义的‘目标就业区’,只需要50万美元就可以办投资移民。”

纽约亨特学院教授彼特认为,中国城的消失,不仅仅是一个种族人数在曼哈顿的减少,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变革消减了贫困人群的生存空间。他认为,中餐馆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才能给中国城带来稳定的客流。“进一步提高、完善社区的工作条件,这样当地的居民才会再次光顾并维持当地商业。”彼特说。

(摘自2014年4月22日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周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报告开篇用一组简洁的排比句概括交代中国城昔日的繁华,与如今日渐凋零以至近乎消失的中国城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唏嘘。

B.纽约的中国城是美国东部最大的中国城,高耸的红色牌楼是其醒目的标志,不像波士顿、华盛顿等城市的中国城,没有红色的牌坊。

C.因为“房租控制”政策的保护,安德鲁在纽约中国城的租房,月租只需450美元;类似的房型,在曼哈顿下城月租至少3000美元。

D.“9·11”事件和美国通过的歧视性《排华法案》,使纽约中国城的发展步履维艰,中餐馆和成衣厂两大支柱产业更是雪上加霜。

E.作者转述纽约亨特学院教授彼特的看法,目的是由纽约的中国城扩展到美国所有大城市的中国城,揭示它们由盛到衰的共同原因。

(2)纽约的中国城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 。

(3)请简要说明画线句“9·11则是压垮中国城成衣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含义。(6分)

答: 。

(4)华埠共同发展机构行政总监陈作舟希望中国城背水一战,重铸辉煌。你认为他的希望有可能实现吗?请说说你的看法。(8分)

答: 。

【答案及解析】

12. (1)A E(答A得2分,答E得3分;答B得1分;答C D不得分)

【命题立意】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从相关语段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错误项与相关语句密切相关,对考生正确理解句意有导向作用。

【解析】B项无中生有,“高耸的红色牌楼是……标志”来自第1段中的排比句,但这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城共有的特征,纽约的中国城“没有红色的牌坊”。该项对第一部分中的第二个句子理解错误。C项概念错误,曼哈顿是纽约的一部分,纽约的中国城就在曼哈顿下城。该项把曼哈顿当成了另外一座城市。D表述杂糅,“9·11”事件和歧视性的《排华法案》对中国城的影响不是一回事,该项把二者杂糅到一起了。A E两项符合文意。

【答题技巧】“综合分析,区别对待”是破解此题的技巧。就本题而言,如果孤立地看,“这里的中国城不像波士顿……等城市的中国城,没有红色的牌坊”是有歧义的,但与后面的句子综合起来分析,歧义就消除了,于是即可对波士顿等城市和纽约的中国城“区别对待”:前者有红色的牌坊,后者没有。B项即被排除。因为纽约的“房租控制”政策,在纽约的曼哈顿下城房租是450美元,如果没有这一政策,房租则至少3000美元。即可排除C项。“9·11”事件对纽约的中国城是一大劫难,终结了中国城的历史;而歧视性的《排华法案》则促进了美国各地中国城的大发展,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于是排除D项。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混合在一起时,往往需要运用“综合分析,区别对待”的解题技巧,考生应在实践中反复运用,力求熟练掌握。

(2)①有着光辉的历史,曾是美国各大城市标志性的场所之一。②环境脏乱差,贫困人口多。③产业单一,而且产业升级非常艰难。(每点2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

【命题立意】考查从相关语句、语段中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本题对锻炼考生的概括能力很有“实战”意义。

【解析】按照记叙顺序,从总领全文的首段中可概括出①;从第一部分中可概括出②;从第一部分中可概括出③。解答此类试题,照抄原文语句是考生普遍易犯的错误。这样做,一是答案冗长,不得要领;二是抛开“概括”,另搞一套。如此答题,效果可想而知。对较长的文段进行概括,对庞杂的信息进行提炼,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考生应在“概括”上下功夫。

(3)①说明“9?11”之前,中国城成衣业已经风雨飘摇,就像一只不堪重负、摇摇欲坠的骆驼。②“9?11”事件给中国城成衣业最后一击,使之正式成为历史,就像加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将其压垮。(每点3分,意思基本正确即可)

【命题立意】考查根据文意理解重要语句,揭示其内涵,试题涉及一个寓言故事,对开阔考生视野很有好处。

【解析】画线句把中国城的成衣业比作一头负重已达极限的骆驼,把9?11事件比作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根稻草分量再轻,也能把骆驼压垮。把这两个比喻和原文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即可正确作答。

(4)答案示例一:可能实现。①敞开胸怀,降低门槛。克服排外思想,降低投资移民的标准,包容更多的来自各地的中国人。②改变环境,重塑形象。环境恶劣是中国城的顽症,要舍得投资,花大力气搞好环境建设。③提高质量,完善条件。用高质量的服务和良好的社区工作条件,创造出成功的商业环境,重新赢得中国人的青睐。采取这些措施,定能重铸中国城的辉煌。

答案示例二:不可能实现。①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城市的变革消减了贫困人群的生存空间,中国城的消失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背水一战,无济于事。中国城始终难以摆脱脏乱差的形象,无法吸引各类人才。③产业单一,难以为继。缺乏新的支柱产业,产业升级困难重重,单一的中餐馆独木难支。因此,重铸中国城的辉煌是不可能的。中国城的居民只有顺应历史趋势,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两种观点都可以,每点2分,语言整合2分,言之成理即可)

【命题立意】考查筛选主要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同时从比较鉴别的角度,引导考生发表富有创意的见解,对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检测作用。

【解析】本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答“可能”或“不可能”都是站得住脚的,只要理由比较充分即可。前者主要在“背水一战”中寻找依据,稍加整合即可;后者的理论依据是专家的话“城市的变革消减了贫困人群的生存空间”,事实依据则要从文章各个部分筛选。最好按照“总括+简析”的格式整合答案,即先总述理由,然后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解答这类观点针锋相对的探究性试题,“按图索骥,依事说理”是重要的技巧,即根据观点从文本中查找相关信息,然后依据文本事实,简要阐明理由,把自己的观点支撑起来。就本题而言,如果答“可能实现”,就要找可能实现的理由;如果答“不可能实现”,就要找困难,而且是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这样答题,观点才能站得住脚,理由才能令人信服。切忌抛开文本,说大话、空话。

    相关推荐

    消失的故乡中考阅读答案 消失 阅读答案 消失的年声 阅读答案 消失阅读答案 在鸟笼中消失阅读题答案 谢冕《消失的故乡》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消失的年声》阅读附答案 《露珠草萤的消失 》高中阅读附答案 消失的故乡阅读答案 在鸟笼中消失 阅读附答案 消失的河流阅读答案 消失阅读答案 消失的故乡 阅读附答案 《北极洲的“消失”》阅读答案 《消失的美味》阅读附答案 《消失的无忌童言》阅读答案 肖复兴《消失的年声》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那一片消失的红树林阅读答案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村落的消失……(含答案) 消失的无忌童言阅读答案 賊光消失的时候 阅读答案 《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 《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 露珠草萤的消失阅读答案 《正在消失的橡树林》阅读答案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阅读答案 李德霞《消失的麦客》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 肖复兴《消失的年声》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一片晚霞的消失》阅读附答案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阅读答案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阅读答案 2013中考语文阅读答案:《消失》阅读答案 《消失的故乡》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消失的故乡(谢冕)”阅读试题及答案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阅读答案 《正在消失的橡树林》语文阅读答案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阅读答案 “中国的城市多有外国名城的美喻别称”阅读理解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消失 马国福”阅读试题及答案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阅读附答案 《中国学术的大损失》语文阅读答案 《消失的故乡》谢冕 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假如月亮从天空消失》阅读附答案 《中国城市的雾与霾》阅读答案 《正在消失的橡树林》阅读试题及答案 《消失的无忌童言》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一个古老村庄消失的前夜》阅读答案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一座村庄的消失》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理解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阅读答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考链接《圆明园失梦》阅读答案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语文阅读答案 (2010年甘肃兰州中考语文试题) 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一个古老村庄消失的前夜》(含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阅读答案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阅读答案 “城市化的中国式歧义”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附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附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附答案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阅读答案 投资与消费不能顾此失彼 唐玮婕阅读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附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附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答案 《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阅读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附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附答案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0年甘肃兰州中考语文试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答案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阅读附答案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阅读附答案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 【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附答案 阅读《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附答案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阅读答案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阅读答案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练习及答案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阅读答案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阅读答案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阅读答案最新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阅读理解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附答案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阅读答案解析最新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阅读附答案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阅读附答案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阅读附答案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阅读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阅读附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训练与答案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练习题答案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