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文阅读附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殊途同归

尤今

①在一次聚餐会上,远亲珊蒂带来了她刚学走路的女儿。

②长得好似洋娃娃,一步一跌,满头一圈一圈软绵绵的鬈发一晃一晃的,煞是可爱。

③珊蒂在女儿后面,一步一步地跟,一声一声地喊累。

④在喊累的这一刻,她根本没有想到:母女俩能够步伐一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实际上是一种很圆、很满、很大的幸福。

⑤这个时期,女儿唯母亲“马首是瞻”,母亲是她的天、她的地、她的一切。她不会置疑、不会反抗,她全心全意地模仿、百分之百地服从。母亲的脚跟着她走,她的心跟着母亲走;母亲说一,她不会说二。

⑥她驯良如绵羊、可爱如天使。

⑦身为母亲的,心里充满了甜蜜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她一分一分、一寸一寸慢慢慢慢地成长,好充分地享受她成长期间各种逗人的憨态与童趣;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她一尺一尺、一丈一丈快快快快地成长,长成个明白事理的好姑娘,好让母女并肩而坐,掏心地说着悄悄话。

⑧欢喜也好,担忧也罢,孩子“我行我素”地长着、长着,终于,来到了一个成长过程无法避免的岔路口。

⑨在岔路口处,孩子会在一连串的磨擦和冲突中继续挣扎着成长,母亲呢,则得在一连串的磨擦和冲突中寻求适应,为自我的角色寻找新的定位。这是一个双方都极感痛苦的时期——母亲明明白白地看到孩子可能因犯错而跌跤、因跌跤而受苦,所以,想为她放个安全的垫子,可是,她却嫌母亲多事、怨母亲剥夺自由,因而刻意把垫子抽掉、丢掉;母亲当然生气、比生气更甚的,是担心。于是,便与孩子没完没了地掀起了无休无止的大战和小战。至为矛盾的是:战火的起因是“爱”,双方却又被这熊熊燃烧着的战火烧得遍体鳞伤、声声呼痛。

⑩尽管母亲在前方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拉孩子,可是,叛逆的孩子却总有办法挣脱母亲的手,自行开路,就算另一条路满是荆棘、满是尖石,就算她会被荆棘刺得鲜血淋漓或被石头绊得一跌再跌,然而,只要她能享有“不被母亲拉着鼻子走”的自由,纵使吃再多的苦,她也心甘情愿。

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双方在不同的道路上走啊走的,走了一长段路后,却在另一个新的路口不期而然地相遇,孩子这才恍然发现:自己绕道走了那么一大段“冤枉路”,原来与父母的人生道路是“殊途同归”的!

⑬这时,双方在对视的目光里,便找到了过去不曾有的谅解与理解、宽容与包容。

⑭事实上,孩子在成长期间的叛逆,就像麻疹和水痘,到了时间,便会蓬蓬勃勃、兴兴旺旺地发作,压也压不了、挡也挡不住。

⑮由它去。

⑯在跌跤中成长的孩子,懂得在摔倒后迅速地爬起来,抹干眼泪、拭去鲜血,寻找新的方向。

⑰永远有着保护垫的孩子,不知道疼痛的滋味;有一天,当守护天使不在时,只要跌一跤,便永远站不起来了。

⑱这么说来,母女俩能在不同的方向走,对母亲而言,实际上也是一种很圆、很满、很大的幸福。

⑳此刻,听到亦步亦趋地跟在女儿后面的珊蒂报怨道:“哟,累死啦!”那声音,竟是满满地蕴含着笑意的。(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

1、作者借眼前珊蒂的女儿,发挥想象,给珊蒂讲述了一个孩子从蹒跚学步到成人自立的成长过程,每个时期都表现孩子对母亲的教育的不同态度。请根据以下要求完成填空。

(1)童年时代,孩子对母亲的态度是:_________

(2)青少年时代,母女之间的矛盾是:_________

(3)长大成人,母女双方感情的变化:_________

2、第9段画线的句子“想为她放个安全的垫子”中“安全的垫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这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6段写出了母亲眼中的孩子童年的形象,而在孩子成长的“岔路口”时却没有概括她的形象。请你根据文章相关内容,模仿第6段的句式,在第⑪段画线处造一个能表现此时孩子特点的句子并把它写在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认为:母女俩不管是朝着同一个方向走,还是朝不同的方向走,对母亲而言,都是一种很圆、很满、很大的幸福?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朝同一个方向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不同的方向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行文上用了很多重叠词,请你选择其中一处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正处在成长岔路口的你如何看待你父母目前的教育方法?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惟母亲马首是瞻,不会置疑,不会反抗”或“全心全意地模仿,百分百地顺从”或“她的心跟着母亲走”或“母亲说一,她不会说二”。答“顺从”或“服从”也可。

(2)“母亲想为孩子放个安全的垫子,可是她嫌母亲多事、怨母亲剥夺自己的自由,因而可以把垫子抽调、丢掉”。或答出“孩子对母亲的教育方法不认同”也可。

(3)多了一分谅解和理解,宽容与包容。

2、“安全的垫子”指母亲希望孩子少犯错误、少跌跤、少受苦而给予的种种忠告、帮助或安排。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3、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相同,内容符合文意。示例:倔强如牛犊,可恶如魔鬼。

4、朝同一方向走:说明孩子能听从母亲的规劝,在母亲的帮助下少走弯路,对母亲而言,这是一种幸福。

朝不同的方向走: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自有发展的空间,让孩子有更多的人生体验,在锻炼中成长,这是一种爱的方式,也是一种幸福。

5、示例:“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她一尺一尺、一丈一丈快快快快地成长。”“一尺一尺”、“一丈一丈”“快快快快”这几个重叠词使句子富有节奏感,并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希望女儿迅速长大地迫切心理。

6、“略”。

    相关推荐

    《“殊途同归”的启示》阅读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归途》阅读附答案 《归途》阅读答案 归途阅读答案 现代文《归 途》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归途 罗小麦阅读附答案 归途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宋史·晏殊传》“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阅读附答案 《晏殊,字同叔》阅读答案 《晏殊,字同叔》阅读试题及答案 范立欣:纪录片里寻找“归途”阅读附答案 《“哥伦比亚”号魂断归途》阅读答案 文言文《晏殊》阅读答案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阅读附答案 “哥伦比亚”号魂断归途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阅读附答案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阅读附答案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阅读附答案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阅读附答案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阅读附答案 《辰州途中》中考语文阅读附答案 《晏殊初仕》阅读附答案 家在途中 阅读附答案 老马识途文言文练习与答案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阅读附答案 《胡同文化》阅读附答案 “阮文达予告归”阅读答案附译文 在途中 阅读附答案 途中见杏花 阅读附答案 途中寒食的阅读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老马识途》阅读答案附翻译 《老马识途》阅读附答案 《老马识途》阅读附答案 《老马识途》.........阅读附答案 《老马识途》阅读附答案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文言文知识归纳 《老马识途》阅读附答案 《家在途中》阅读附答案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附翻译 《长堤-水乡陆途》阅读附答案 保定途中偶成 阅读附答案 《特殊的生日礼物》 阅读附答案 《特殊的考试》阅读附答案 至于负者歌于途文言文阅读答案 特殊的晚宴 阅读附答案 浣溪沙 晏殊阅读试题附答案 2017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家在途中 阅读附答案 特殊的晚宴阅读附答案 归有光归钺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开辟治癌新途径》阅读附答案 白岩松家在途中阅读附答案 途中见杏花阅读附答案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阅读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老马识途》阅读答案附翻译 秋浦途中 杜牧阅读附答案 《陆文学自传》同步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送杜审舒归里序阅读附答案 “文化认同”语文阅读答案 席书,字文同,遂宁人....阅读附答案 现代诗:北岛《迷途》原文与赏析 归老桥记原文及译文 特殊的听众 阅读答案 晏殊《采桑子》阅读答案 《夏日途中》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晏殊诚实阅读训练(附答案) 课外阅读。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 秋浦途中 杜牧阅读附答案 秋浦途中 阅读答案附赏析 小学记叙文阅读《殊死搏斗》有答案 无人机,有前途阅读附答案 《绿色植物的特殊本领》阅读附答案 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阅读附答案 特殊顾客阅读理解答案 特殊顾客阅读理解 文言文 归旸,字彦温,汴梁人....阅读附答案 《长途跋涉的肉羹》阅读附答案 途中见杏花 吴融阅读附答案 晏殊《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一堂特殊的“党课”阅读附答案 特殊的搏斗阅读答案 晏殊《浣溪沙》阅读答案 文言文 师说 知识点归纳 小学记叙文阅读“殊死搏斗”有答案 迷途笛音阅读答案2021 迷途笛音阅读答案三年级 获得教养的途径 阅读附答案 同诗歌、散文、戏曲一样 阅读附答案 《万水千山鸽识途》阅读附答案 《旅途中的陌生人》阅读附答案 送徐无党南归序 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朱山浙江归安人”阅读答案附译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阅读附答案 晏殊《破阵子》复习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 “爱在旅途”阅读答案 晏殊诚实阅读答案 2013中考语文阅读答案:《辰州途中》阅读答案 保定途中偶成 郭登阅读附答案 归园田居 语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