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描物状物篇

小编:

古镜

(宋)沈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

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收人面令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古镜》

1.A

2.B

3.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

4.(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精湛(高超)。(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

《古镜》译文:【甲】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乙】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养竹记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炼。⑦名行:名节操行。

【2012年天津市】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竹本固( ) (2)夫如是( )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译文:

3.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养竹记》1.(1)稳固。(2)像这样。

2.因此君子太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

附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体现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冰雪文序

张岱

①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②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③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2012年湖北省宜昌市】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藉( ) 异( ) 遂( ) 固( )

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译文:

4.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

5.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 )的“冰雪之气”,过渡到( )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6.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

7.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

8.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

雾凇沆砀, , 。

《冰雪文序》参考答案:

1.藉:借,凭借。异:不同。遂:于是,就。固:本来。

2.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3.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特”“恨”“解”“说”四个关键词)

4.一是“寿物”(即能使事物的寿命得以保持和延长);二是“生物”(即能使事物本身得到生长和发育)。

5.由(物)到(人)最后到(文)。

6. “冰雪”有空灵、纯净、清冽、透明、湿润、低温、保鲜等特点。

7.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作者通过这句话所流露出的事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情。知人论文,不能不察)

8.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012年吉林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堤——水乡陆途

沈括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①,民颇病涉②。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③,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④、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⑤水中淤泥实⑥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⑦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释】①陆途:地上的道路。②病涉:苦于涉水行走。③泽国:低洼积水之地。④籧篨(qúchú):芦苇。⑤漉(lù):淘干。⑥实:填塞。⑦汱(tài):排水。

【2012年吉林省】

1.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 。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3.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

《长堤——水乡陆途》参考答案:

1.这样。

2.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

3.修筑长提。有智慧。

附译文: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而没有陆路,百姓都苦于往来涉水,很久就想要筑长堤。但苏州到处都是水乡,没有地方取土。嘉佑年间,有人建议,在水中用粗竹席和干草做成墙,排立两行,相距三尺。在离墙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道墙。捞起水中淤泥填实到竹席墙中间,等淤泥干了,就用水车汲去两道墙中间的积水,墙中间六丈宽的地方都是泥土了。保留它的一半作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每三、四里筑一座桥,以打通南北的水上通道。 不久长堤完成,到现在还造福着当地的人们。

    相关推荐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传统美德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求知好学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山水游记篇 201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拒腐清廉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古诗词阅读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汇编(2003-2012年)附答案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上海市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2003-2012年)附答案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近十年广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汇编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大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比较阅读 答案 2012中考古文阅读汇编2 2012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归纳(10篇) 2011年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汇编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模拟试题 2011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2 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之说明文阅读:动物测天气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真题) 2012中考语文试题《醉翁亭记》阅读题汇编(附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精选) 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2012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丽水 《曹刿论战》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有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试题汇总 2013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 小说 (1) 2012年齐齐哈尔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 2012巴中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2沈阳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考试篇目增两篇 2012宿迁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2012徐州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2012遵义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2012茂名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2012铜仁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2012安顺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精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四) 2013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文言文必考18篇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八大类型考点汇总 2012日照中考语文试卷试题阅读附答案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广东卷《将略篇》阅读与答案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技巧 2012广安中考语文答案 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试题阅读附答案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 2012中考语文考前突破 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 语文阅读答案 2012年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 动物的眼睛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潍坊中考语文试题) 生物入侵者 语文阅读答案 (2012日照中考)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 语文阅读:《的年代》(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 2012吉林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陈涉世家》课外练习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景物描写的作用 2012海南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渡荆门送别 语文阅读答案 试题汇编 语文阅读:《峡谷》(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 2012中考语文“课内小说”考点精解 2012年四川南充中考说明文《生物燃料》阅读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记与欧公语》阅读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题(一)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题(二)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黄石 2012年高一语文下册3月月考检测试卷(有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集锦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小读《文化苦旅》 2010文山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植物“预测术”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 物种灭绝 语文阅读答案 (2010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中考语文试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汇编 2017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格式汇编(各类型) 《礼物》阅读答案(2014年绥化市中考语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义鼠》附答案及译文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之说明文阅读:垃圾变水泥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魏武游侠》有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魏武游侠”有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魏武见使》附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阮裕焚车”附答案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义鼠”附答案及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马嘉》附答案及译文 2013年邵阳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2自贡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语文阅读:《明史·马文升传》(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 2012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精华试题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之说明文阅读:看云识天气 2012北京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汇集 三峡 试题答案 2012中考语文试题 《孔子见罗雀者》湖南省湘潭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答案 2012年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芳容至考 2011年中考诗词赏析试题汇编(120余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