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赠刘景文》阅读答案及赏析

小编: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①,菊残犹有傲霜②枝。

一年好景君③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秋末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已58岁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①擎雨盖:喻指荷叶。擎:举,向上托。②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③君:你,指刘景文。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_____、_____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荷尽 菊残)

(2)上联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写荷与菊意在衬托橙与橘,赞扬它们的盎然生机和不畏严寒的坚贞气节。)

(3)橙黄橘绿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季节?(秋末冬初)

(4)诗人为什么称橙黄橘绿是一年好景?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即使青春流逝,人生将晚,但还是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或: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

5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6这是一首赞咏秋令 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晚秋景色之美 ,实际上是用傲霜枝,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孤高傲世的品格。

7.诗的前两句写荷、写菊有什么作用?(2分)

答: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为后两句议论作铺垫。

8.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3分)

答: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1分)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1分)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1分)

9.请指出诗歌前二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其所表达出的含意。(5分)

答:意象有败荷、残菊。(2分)两个意象展示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3分)

10.自古逢秋悲寂寥,而在此诗后二句中,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又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答:后二句所写的秋末冬初的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的生机。(2分)作者这样写是来比喻人到暮年,虽是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之际,(2分)勉励好友要珍惜大好时光,昂扬向上,不可意志消沉。(2分)

赏析:

诗中所咏为秋天景物。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矣,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矣!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难怪诗人要对它特别垂青!

    相关推荐

    刘敞《登城》苏轼《望湖楼晚景》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诗词阅读 苏轼《江城子·江景》阅读答案及解析 苏轼《海棠》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阅读题及赏析 刘桢《赠从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眉山远景楼记》苏轼 阅读答案及译文 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苏轼《蝶恋花·暮春》阅读答案及赏析 红梅 苏轼 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行香子·述怀》阅读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 苏轼”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赏析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轼《少年游》阅读答案鉴赏赏析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苏轼与苏辙《江上看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苏轼《西江月·梅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和桃源诗序》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望江南·暮春》阅读答案附赏析 眉山远景楼记 苏轼阅读答案 苏轼《如梦令·有寄》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 苏轼《有美堂暴雨》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望江南 超然台作》赏析答案 苏轼《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阅读答案附赏析 南乡子·送述古|苏轼|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 祭常山回小猎|苏轼|阅读答案鉴赏赏析试题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阅读答案及赏析 《红梅 苏轼》阅读鉴赏答案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阅读答案附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答案 苏轼《满庭芳| 归去来兮》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训练 苏轼《西江月》《书杨朴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刘桢《赠从弟》古诗词鉴赏答案 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答案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现代诗:公刘《伤口》原文及赏析 文言文阅读《苏轼,字子瞻》及答案 诗词鉴赏: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赏析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阅读答案附赏析 诗歌赏析练习测试题:苏轼《西江月》(附答案) 苏庠《临江仙·席上赠张建康》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南歌子·游赏》阅读答案 诗词鉴赏赠从弟 (刘桢)阅读答案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诗词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答案 李白《赠汪伦》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蔡伸《苏武慢》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浣溪沙|惭愧今年二麦丰》阅读答案鉴赏赏析试题解析理解 苏轼《答李端叔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杜牧《赠别二首》阅读赏析 林景熙《梦回》阅读答案及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阅读附答案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五)阅读答案鉴赏赏析试题解析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于武陵《赠卖松人》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大钊《山中即景》原文与赏析 高考诗词鉴赏试题与简析: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阅读答案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高考鉴赏阅读理解赏析答案 《苏轼文集•太息送秦少章》阅读及答案 苏轼《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译文 《芦花荡》赏析:景随情移情景相生 宋词赏析 王质 定风波·赠将 于武陵《赠卖松人》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赏析 李白《赠孟浩然》《赠汪伦》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苏轼《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落梅》(刘克庄)赏析 刘翰《石头城》阅读答案及赏析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与赏析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阅读答案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苏轼“日喻”阅读试题及答案 苏廷评行状(苏轼)阅读答案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苏轼“赤壁赋”阅读试题及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浣溪沙 苏轼 《苏轼的意义》阅读试题及答案 刘禹锡《望洞庭》阅读答案及赏析 刘禹锡《秋风引》阅读答案及赏析 毛泽东诗词《清平乐·会昌》原文、译文、写作背景及赏析 刘皂《旅次朔方》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故乡观”语文阅读答案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苏轼》阅读答案鉴赏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 登多景楼》赏析 “苏轼的意义”阅读试题及答案 刘因《观梅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商隐《赠荷花》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 苏轼“临江仙”阅读试题及答案 苏轼《赤壁赋》阅读试题及答案 赠从弟(刘桢)阅读答案 赏析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