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思潮发展中的抒情命题》语文阅读答案

小编:

明代文学思潮发展中的抒情命题

罗宗强

明代文学思潮发展中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是抒情命题。明代文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除极少数重理而轻情之外,绝大多数都讲抒情,只是此抒情与彼抒情实存差别。这差别,主要是“性其情”与“情其性”。

明王朝初建立时,朱元璋对思想领域实行严厉管制,文学创作倾向的主流是服从于政教的需要,代表人物是宋濂和方孝孺。朱棣大力弘扬程朱理学,此一种文学思想主流,发展至永乐朝达到高峰。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中形成的台阁文学思潮,是传圣贤之道、鸣国家之盛,提倡和平温厚的文风。王弼说:“不性其情,焉能久行其正?”他是指以性制情。他是承认人而有情的,但要约束情,使之不流荡,以达到情之中和。他说,性其情,就能达到情之正。他说的“性”,是人之本然的性,本然之性中有情。王弼的自然之性在程颐这里就成了天生本有的道德之性。性其情,就是以五性约束七情,要求表现情之正。

永乐年间台阁文学作者们的抒情观,就是遵循程朱理学基本观念,以理约束情的很好的例子。杨士奇说:“诗以理性情而约诸正。”金幼孜说:“大抵诗发乎情,止乎礼义。”他说诗应该得于性情之正,而不是流连光景,风花雪月而已。魏骥更从性情之正进一步明确提出:“唯在发乎性情而归于义理。”

同是表现性情之正,活动于宣德、正统间的薛蠧,追求的则是表现平静的道心。他也笃信程朱,认为本然之性就具有仁义礼智信。“正”,是表现无欲之心情。以仁义礼智信五性约束七情,使情归于正;以无欲的本然之性约束情,表现情之真,都是以理制情,对抒情有所节制,有所限定。虽然他们用以制约感情的“理”有所不同,但都属于性其情的范围。

另一种之抒情观,是情其性。情其性,是情摆脱理的束缚,任其自由发抒。嘉靖末年,徐渭的诗书画,都有这种特点。他任由情之所至,随意挥洒,不受任何束缚。隆庆、万历初的一批文人,如王稚登、冯梦祯、屠隆,都属于情非理所能束缚的人,他们反复古,提倡言情,言真,张扬个性,表现欲望与性灵,开始了明代文学思潮的大转变。冯梦祯论文,以真为宗:“盖超然一本之性情,而自得于规矩之外者也。”屠隆求真,返归本然之性灵。自创作倾向说,情其性的最重要的作者,当然是汤显祖,“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他于万历二十六年作《牡丹亭记》,因情成梦,因情而死,因情而死可再生:把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便是公安三袁和他们的追随者。晚明放纵情欲的社会风尚,则为“情其性”抒情观之存在环境。

明初的性其情与晚明的情其性,有着明显的区别。此两种抒情观,与社会思潮、个人立身处世的态度有密切关系。两种抒情观,与文学的发展趋向也关系至大。在两种抒情观之间,有一个不小的灰色地带。如同不同思想的相互渗透一样,这两种抒情观,也相互渗透。人人皆言抒情,种种之抒情,情为何物,缘起与评价,自亦不同。细数起来,似更为复杂,有待于深入研究。

(摘自《文学遗产》2012年第5期)

7.下列关于“性其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性其情”的文学思潮出现于明初,恰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和思想倡导相适应。

B.主张“性其情”的文人们大多重理而轻情,与后来出现的“情其性”思潮大异其趣。

C.“性其情”论者皆以传圣贤之道,鸣国家之盛为己任,因而提倡和平温厚的文风。

D.“性其情”论者都笃信程朱理学,甚至认为人的本然之性就是仁义礼智信。

8.下列对“情其性”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情其性,就是摆脱理的束缚,任由情之所至,随意挥洒,徐渭的诗书画,就具有这一特点。

B.情其性,就是言情求真,张扬个性,表现欲望与性灵,因而必须抛弃关于文学创作的规矩。

C.汤显祖是“情其性”的最重要的作者,他的《牡丹亭记》中的人物,既可因情而死,又可因情死而复生。

D.晚明放纵情欲的社会风尚,为“情其性”抒情观提供了现实存在的土壤,直至公安三袁等人,追随者仍不在少数。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A.许多台阁文学作者都认为诗歌可以从情感出发,但最后需“得于性情之正”,即归于礼义,其抒情观是以性制情的极好例子。

B.“性”“情”“理”是“性其情”的重要概念,他们对“性”和“情”的解说彼此一致,对“理”的理解却有所不同。

C.“情其性”和“性其情”的抒情观,都受到社会环境、社会思潮和个人立身处世态度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到文学发展的趋向。

D.“情其性”和“性其情”的抒情观之间存在颇为广阔的灰色地带,二者相互渗透;对情的缘起和评价也有诸多不同。

参考答案:

7.A(B错在“大多重理而轻情”,这类人物只是“极少数”;C“以传圣贤之道,鸣国家之盛为己任”是台阁文学思潮,且前后不构成必然因果关系;D错在“人的本然之性就是仁义礼智信”,原文第四段只是说“本然之性就具有仁义礼智信”。)

8.B(“抛弃关于文学创作的约束规矩”,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9.B(“性其情”的主要论者,如王弼、程颐、薛蠧,他们对“性”的理解也存在较大不同)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适当抒情 李泽厚《明清文艺思潮》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文学的这样一个发展……(含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圆明园情结 《“给力”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语文阅读答案 《全球化时代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向》语文阅读答案 “情”是晚明文学的关键词”语文阅读答案 “情”是晚明文学的关键词 语文阅读答案 有关新词和语言发展的说明文(附阅读答案) 《忧乡土文学的发展》阅读附答案 中考抒情散文阅读应考策略 《博客语文:性情展销会》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人的潜力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辅导之发展性考题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古宅的命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梦想中的乐园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绿色技术发展现状》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迷人的“海火”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漓江情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光明行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寄情山水 “筷子的发明”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红树林 《技术跨越发展》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青铜时代与古代文明》语文阅读答案 “要讨论中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思乡怀人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光污染 “抒情类散文阅读复习指导”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阅读理解答案 话题作文的情节构思方法 《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保护湿地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阅读附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能吞能吐”的森林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鼻行动物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飞向月球 《中国“现代书法”的新思考》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山中生明月》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 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不容忽视的光污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能仿生建材 《雷抒雁:一个时代的激情诗人》阅读答案 “文学展示国家形象”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弱种子也要发芽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学会生存 中考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 《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语文阅读答案 泉企字思道文言文题 高中文言文怎么学 生态文学之思阅读答案 生态文学现代文阅读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语文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 雷抒雁:一个时代的激情诗人 阅读答案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生命与气候》 王良和《文竹》抒情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阅读答案 “激情与思想:人文学科教学的审美内核”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齐鲁文化是融合发展的文化》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功能仿生建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信息高速公路 激情与思想:人文学科教学的审美内核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潮汐》有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时间在头发里行走 “文学是人学”命题的强大生命力 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乡情绵绵游名园》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阅读答案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之说明文阅读:安全的节能“大衣”:发泡水泥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 程杰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科技类说明文的跑题纠编 《全球化时代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向》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离骚表达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及答题思路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如何给地球降温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泡沫塑料做衣服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长亭送别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展示我们的善良》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忧国忧民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怀才不遇 高考散文阅读题命题类型及解题思路分析学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平凡的色彩,不平凡的发明》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蔑视权贵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阅读答案(2013河北中考语文试题) 激情与思想:人文学科教学的审美内核 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愤世嫉俗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建功报国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怀古伤今 一个哲学命题 阅读答案(2011年无锡中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