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间》语文阅读答案

小编:

文化时间

①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②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园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③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④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堪称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⑤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⑥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边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有删改)

7.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B.前一句信息源在第6段,正确;后一句信息源在第4段,文中说“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选项中说“在······基础上形成的”与“直截了当”矛盾;C.信息源在第5段,应该是“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不可逆时间”应该是“线性模式”,选项中说的“不同文化学派”与此矛盾。D.信息源在第6段,选项中说 “都可以找到对应”,“都”没有依据。“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的判断依据“日常用的钟表”这个例证可以判定为错误。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答案:B

【解析】B.信息源在第4段,“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说明“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错了。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对事件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徒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答案:D。

【解析】D. “钟表的旋转”说明时间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是循环模式,并不是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相关推荐

    文化时间阅读答案 《文化时间》阅读答案 文化时间 阅读答案 “文化时间”阅读理解答案 “文化时间”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1高考语文江西卷) 《时间的作品》语文阅读答案 时间“跑”哪去了 语文阅读答案 时间怎样地行走 语文阅读答案 《温暖的“时间银行”》语文阅读答案 时间阅读答案 (沈从文) 《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语文阅读答案 高三语文阅读:“时间的残雪” 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保存“时间记忆”的脑部细胞 阅读答案:《文化时间》(2011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谈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舜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玉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时间怎样地行走 《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语文阅读答案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 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时间在头发里行走 时间在头发里行走 语文阅读答案 (2011福建莆田中考语文试题)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厦门中考语文试题) 《全球化时代与“游子”情怀》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微博时代呼唤净化网络环境 “文化认同”语文阅读答案 《岭南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牛与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王蒙《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一种诗性的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江南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时间(沈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医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休闲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生态文化是人类的文化积淀”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网络亚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语言与文化 金开诚》语文阅读答案 大众文化时代文学批评走向个性化 阅读答案 议论文《时间的价值》阅读答案 中国凤文化 语文阅读答案 议论文《文化人格》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晶莹的瞬间 《论网络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福建文化生态与历史文化传承》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时间的价值》(201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马背民族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鲁迅爱惜时间短文阅读答案 鲁迅爱惜时间阅读理解答案 “文化保守主义”语文阅读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北京时间不到点阅读答案分析 阅读短文北京时间不到点 大众文化时代文学批评走向个性化 吴琪阅读答案 《“沙滩文化”研究》语文阅读答案 “全球化即美国化”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的食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时间的残雪》[答案] 《文庙祭祀的文化意义》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筷子中的文化》 语文阅读:文化铸造城市品牌 《中国龙文化源起》语文阅读答案 《饮食的文化美学》语文阅读答案 语言与文化 阅读答案 《汉语“文化圈”》阅读答案 《河流的文化生命》语文阅读答案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语文阅读答案 (2013成都语文中考语文试题) 《文化事件中的“话语冲突”》语文阅读答案 《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消费》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古琴的文化内涵 《文化一脉说家训》语文阅读答案 《谈关公文化的“义”》语文阅读答案 《文化“拼爹”与“啃老”》语文阅读答案 民间书法的文化艺术价值 阅读答案 《时传祥》语文阅读答案 “江南文化的特性”语文阅读答案 《书法与中国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现代文《时间也是“变色龙”》阅读附答案 《全球化时代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向》语文阅读答案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含答案) 《当语言消亡时》语文阅读答案 《文化在哪里 李建永》语文阅读答案 “经典“新编,文化“啃老”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和”的精神》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青铜文化之源》语文阅读答案 《浅议经典文化教育》语文阅读答案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阅读理解答案2021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阅读答案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阅读答案最新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阅读短文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中医文化” 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 房间里的大象 语文阅读答案 《文人的“面子”与文化的“底子”》语文阅读答案 《文艺大众化的误读》语文阅读答案 时间去哪儿了阅读答案(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 《“原生态”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及解析 时间之旅阅读答案 时间之旅林清玄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小读《文化苦旅》